设置

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去纪念堂,这个必须的

  去往天安门的时候,李龙背着背包,抱着娃娃,李建国就问:

  “那背包里有些东西就放下呗,你这抱着背着多费劲,把明明给我抱着…”

  “这里面东西可都得带着。”李龙笑笑,“照相机,咱们到天安门了,那咋也得照张相吧?明明昊昊的零售食,咋说中间饿了得吃啊,还有那些往旅社里放着不放心的东西…”

  不放心的东西自然就是钱了。李龙这个背包还是缴获来的,很结实,容量不小,看着也挺时尚的。

  值钱的东西,包括钱都在里面装着,李龙自然是要随身携带了。

  知道李龙带照相机了,李娟李强两个就特别兴奋起来。这时候虽然没有到点打卡的说法,但到了天安门游览了,不照像实在说不过去。

  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李龙有些意外。

  广场上真没多少人。无论是升旗台、空旷的广场,还是纪念堂以及故宫的门口,人都不多。

  “天安门,天安门!”李强指着天安门激动的说道。

  李娟虽然没说话,但看着天安门,一样的激动。

  课本上的,硬币上的,纸币上的,还有其他地方出现的天安门,终于和眼前这个高大宏伟的建筑重合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行字清晰的映入眼帘,中间教员的巨幅画像庄严肃穆,看着让人不由得就收起了玩闹的心思。

  头一回来,头一回这么近这么清晰的看到天安门,李龙还好些,无论是李建国还是顾晓霞,心情都是挺激动的。

  后世的人,无法理解这年头远在边疆的人看到天安门,看到那个巨幅画像的心情。

  《骑着毛驴进燕京》为什么能拍成电影?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的朴素感情是可以共鸣的,后世因为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反倒感受不到了。

  “来来来,我给你们照相。”李龙最先反应过来,“强强,你侧身,敬个少先队礼。娟,你是不是已经是团员了,那就不用敬礼了…来来来。”

  广场上还有照相的,还能看到老外,在这里照相不担心会被那些固定在这里照相的人驱赶。

  背景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主席纪念堂等都照过之后,李强就兴奋的嚷嚷着要去天安门里面(故宫)看一看。

  “不行不行,先去纪念堂!”李建国发话,“今天先去纪念堂!”

  这是没得说的,李强虽然有些不解,为什么父亲这么坚定的要去主席纪念堂,但他习惯性的点点头。

  “那里面啊,是毛主席。”李龙给李强说,“我们到燕京了,是不是应该先把主席拜一拜——是他让咱们过上好日子的…”李龙给李强解释着。

  “嗯!”知道那边拜的是毛主席,李强立刻认真的点点头,“我们去!”

  主席纪念堂那边的人还多一些,快到门口的时候,大家都是庄严肃穆的表情,一个个真的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上台阶,进去,…

  从里面出来的时候,李娟和李强两个都没说话。李建国他们也都沉默了好一会儿。

  “走吧,去故宫看看。”李龙看着有一拨人进去了,立刻说道:“进去看看以前皇帝住的都是啥样的地方。”

  “那肯定是比我们住的地方好。”李强大声说道,“皇帝啊…”

  李强已经开始偷偷看武侠了,那里面虽然对于皇帝的描写不多,但能想像得出来。

  “好是好,但地方不见得大。”李龙笑笑,“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故宫他真没啥好印象,感觉阴森森的,小房间不少,好东西说实话现在也看不出来…而且负面的传说不少。

  好在里面可以照相,在几个比较重要有名的殿,李龙给大家都照了相,他和顾晓霞、明明昊昊也合了影——给他们照的是李娟,学这个特别快,看着有模有样的,也挺不错。

  他们在里面还蹭了别人的导游解说,跟在后面人家也没管,李龙还有些不好意思,想着出去的时候是不是给人家一些服务费,结果那导游说不用,他们是工作,不需要。

  行吧,时代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

  等出来的时候都饿坏了,随便找了一家面馆,吃了炸酱面。

  还不错,肉酱味好,肉粒也多,而且并没有因为李龙他们的口音而有歧视。老板知道他们是北疆过来的之后,还特意给多加了些酱,李龙心说老板是不是误会了,咱几个可不是逃荒打秋风来的啊。

  吃过饭往回走就相当于散步了,李龙边走边说:

  “咱们得找家邮电局给收购站那边打个电话,还给队里打个电话,告诉他们咱们到了。”

  “能打过去吗?”李建国不经常打电话,并不清楚能不能把电话转过去。

  “试试吧。”李龙说道,“试试就知道能不能要过去了。”

  走回到旅社都没看到邮局,李龙便问了前台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给指了位置,李龙便让李建国顾晓霞他们休息,自己去找邮局打电话。

  当然不光是打电话,北疆有些时候,邮局这地方会聚拢一些人,有人会在这里换邮票,有人会在这里换其他东西,比如粮票、甚至于美元等等。

  所以李龙想着到这里来看看,碰碰这方面的“黑市”,当然他也知道能在这里换东西的,大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所以有由文转武的思想准备。

  让李龙有些失望的是这里是个小邮局,除了有几个集邮的在这里蹲守着找人换邮票之外,便再没其他人。

  他便进了邮电局,给工作人员说了要交钱打电话。

  这时候邮电没分家,邮政、电信是一体的,打电话发电报都在这里。

  可惜没打通,不知道是转的层级比较多,还是线路不畅,最后没办法,李龙便给拍了两份电报过去,一份给收购站一份给队里,就只说这边安全到达燕京。

  电报拍完之后李龙便出了邮局往旅社走。

  就在李龙他们逛着故宫的时候,这边哈里木他们在老马号里提前就把二十头牛、一百只羊给宰出来了。

  因为李龙要的数目还要多,所以哈里木他们继续宰羊,这边宋明拉糖渣过来看到牛羊够数了,便带来了车,要先把糖厂的拉走。

  谢运东他们自然没意见,这么多牛羊堆在一起也不方便。

  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个就坐车,拉着牛羊去了糖厂。

  胡科长知道李龙不在,所以这时候也就公事公办。

  因为宰的牛里有几头是褐牛,块头大,所以称下来牛肉是五千多公斤,羊肉没多大区别,一百只羊称下来有三千多公斤,合下来不到两万块钱。

  就这钱,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个拿着都感觉到烫手。

  开票签字完了之后,胡科长对谢运东说道:

  “小李交待你们没有?去年我们还要了鹿肉,现在你们那里还有没有鹿?”

  “有啊。”谢运东说道。

  “那行,再宰三头鹿吧,明天我让小宋过去拉,称就在你们那边称好,我让小宋直接把钱带过去,对了,”胡科长最后小声说着,“鞭一定要给我们留着。”

  说完胡科长也不等谢运东他们说啥,就回办公室了。

  牛羊肉入库啥的,现在他都不需要去看的。

  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个大眼瞪小眼,这宰鹿的事情,李龙也没说啊。

  “回去问问老罗叔,看看啥情况。”谢运东这时候不敢乱做主,说道。

  宋明卸完车后把两个人送回到了老马号。

  回到老马号,哈里木他们正在休息,喝着肉汤聊着天。

  看到谢运东和陶大强回来,老罗叔急忙招呼着他们两个喝汤暖身子。

  谢运东接过搪瓷盆,一边吹着喝了一口一边把胡科长要鹿的事情给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老罗叔,小龙走的时候说过没说过要宰鹿的?”

  “没说这个。”老罗叔摇了摇头,“就说这事你们来办。现在联系不上,你俩商量着来呗?”

  谢运东看向陶大强。陶大强摇了摇头,他没啥主意。以前跟着李龙,他啥事都听李龙的。现在成了家,自己家里有啥事情他大多也是和媳妇商量着来,别看人高马大,不逼到一定份上,他是不会有个准主意的。

  谢运东挠了挠头,有点犯难了。

  这事,宰不宰呢?

  想想当初李龙到家里说的那话,谢运东咬咬牙说道:

  “那就宰吧!反正这鹿养着也是宰了吃肉,既然人家现在点名来买,没理由送上门的钱不要的,宰!”

  他这么一说,老罗叔和陶大强也就没啥意见,那就宰吧。

  老马号里有二十多头鹿,十多头狍鹿子,有这几年繁殖出来的,也有山里抓的小家伙送过来养的。

  既然胡科长要鞭,那就得宰公鹿。老罗叔还有些可惜,毕竟长成的公鹿一年能割两次茸,也能卖不少钱呢。

  但他也清楚,糖厂是大户,不光说这年底买牛羊肉的事情,就是这糖渣,一年能送来多少?虽然糖厂那边把糖渣扔掉不要钱,但人家能同意拉过来,这就是一份人情。

  三头公鹿宰下来有四百多公斤,鹿血就接了两大盆!

  鹿鞭鹿腰子啥的都放在鹿的克郎子里面,其他的都留了下来。

  谢运东又开始发愁,这鹿价钱怎么算?

  “去年一头鹿按八百算的,今年可能要涨一下。”老罗叔还记得去年的价格,“咋说也得一千吧?这牛肉羊肉可都涨了。”

  谢运东想想那就这个价吧,想来胡科长那边心里也有数。

  果然,第二天宋明过来拉鹿的时候,检查了一下鹿的大小,鞭和腰子在不在,就痛快的掏了三千块钱,然后让谢运东这边签收条。

  宋明走后,谢运东算是长出一口气,大头这边就算是搞定了。

  哈里木他们还在宰牛羊,这时候村里已经有人过来买下水和头、蹄子了。

  李龙不在,村里人想用去年的价钱买,谢运东没同意,他给一一解释,去年是去的年价钱,今年啥都涨价,连牛羊肉都涨了,这头和蹄子,包括下水肯定是要涨价的。

  当然村里人,不涨那么多,比市价少涨一些,算是李龙这边给村里人的福利。

  就这样,有些人把东西买走之后,背地里还骂谢运东。

  事情很快就传到谢运东的耳朵里,他也不在意。

  媳妇有些埋怨,谢运东却想得很开,和媳妇说:

  “你想想咱们家里现在生活怎么样吧?现在这生活,咱们辛苦努力是一部分,要是没小龙给那些机会,能过这么好吗?人家把这事给咱交待了,那咱就得把事情做好。

  你想想啊,小龙那是啥人?他能把这事交给我,那就是对我放心。他现在不在,这事我不得做主?这个你也不用多想,以小龙的脾气,不会让咱吃亏的。”

  邓桂兰想想也是。以前对丈夫跟着李龙还有些不服气,但这两年生活越来越好,和谢大强一起,成了队里生活最好的几家人之一,她便再没了啥话。

  有啥比日子过得更好,能更有说服力呢?

  “那我明天再听到那些人逼话,我骂他们去!这价格比市场价要低了,那些人还不知足,真是马不知道脸长!”

  心态一转,邓桂兰的想法立刻就不一样了,她可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女人,家里生活好了,底气也足了,有些人,该骂的也敢骂了!

  哈里木他们不到一个星期,就把牛羊宰完,然后开着拖拉机回山里去了。走的时候老罗叔让他们带羊,他们不带,最后还是谢运东和陶大强等人把羊给扔到车上去的。

  老马号里留下来大量的皮子、下水和牛头、羊头、蹄子。让谢运东有些意外的,最先卖完的竟然是牛头,而且基本上都是本村人买走的。下水这些他专门留了几块送到了李家,牛头牛蹄子羊头羊蹄子也送了一些过去,剩下的就留在老马号这里出售。

  反正冬天闲着没事,哈里木他们离开后,谢运东每天就来老马号这里处理这些剩下的东西,就跟上班一样。

  按李龙走的时候留的话,这几家一家拉走一只羊,各家还买了下水和头、蹄子,都是另外掏了钱,谢运东这里都记了账。

  顾晓雨离开旅社后就回到了学校。在学校里她和别人合分一间宿舍,不过现在舍友已经回家去了。

  看门的大爷看到顾晓雨,笑着打招呼:

  “顾老师啊,你这回来了?你家里来人找过你了,让你回来的时候回去一趟。”

  “好的,谢谢胡大爷。”顾晓雨从提包里掏出一包葡萄干来递过去,“胡大爷,这是我带回来的北疆特产,您拿着吃。”

  “哟,葡萄干!这可是好东西啊。”胡大爷有些意外,虽然那葡萄干并不多,一公斤的样子,但这玩意儿在燕京可不便宜,他笑着说道:“那我就收了?”

  “收了收了,没事当个零嘴儿。”顾晓雨笑着说道,“那我进去了。”

  “好哩。”

  顾晓雨进了宿舍筒子楼,穿过楼道里摆着的各种东西,来到自己的宿舍门口。

  打开门,进了宿舍后,顾晓雨并没有以前那种轻松的感觉。

  以前的时候从家里回来到宿舍,她都有种放松的感觉,哪怕是和别人合住,舍友家在外地,脾气也不错,总归是好说话的。

  但在家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方便,也感觉自己越来越像客人。

  反倒是这个宿舍给了她归宿一样的感觉。

  但眼下却不一样了,和姐姐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哪怕是旅社,也是非常放松的感觉。

  虽然顾晓雨知道这种心态不对。不管怎么样,继父和母亲那边,他们把自己养大,还供自己上了大学,对自己是有恩情的。

  但是顾晓雨是真的贪恋和姐姐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没有压力,没有算计,没有那种表面和气内心隔阂的感觉,想说什么说什么。

  原来以为家庭都是自己家那样的,和姐姐一家接触了才发现,原来有些家庭是真的就没啥家庭矛盾的,真的就一团和气。

  甚至于和李娟李强,和明明昊昊一起的时候都是开心快乐的。

  几天没住,宿舍里多了一点不好闻的味道。顾晓雨开着门通了一下风,但过道里不好闻的味道又飘了进来,她不得不把门关上,然后收拾东西。

  再怎么拖延,最终还是要回家的。母亲知道自己去了北疆,也没有反对自己回北疆。既然去了现在又回来了,总要回家一趟,把事情给说一下。

  算算时间,自己这边收拾完回家,刚好妈妈他们也下班了,到时可以和妈妈说一下。

  包里除了带着有那只玉手镯外,还有给继父和继兄的一人一个玉观音。

  这两个玉观音是李龙后来补给顾晓雨的,他觉得顾晓霞给了母亲的镯子,不给家里其他人带东西不太合适,便取出一些玉雕件让顾晓雨选。顾晓雨就选了两个玉观音,一大一小,大点儿的给继父,小点儿的给继兄。

  收拾好东西后,顾晓雨叹了口气,出了宿舍锁门后往家走去。

  是不是真的该买个房子了?

  :感谢书友谢蓝桉的打赏,感谢书友202505147456的打赏,感谢书友妖潼的打赏,感谢书友20171009213952189的打赏,感谢书友众神似我、20250616163248348、20250419195528243、孤寡人等人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

大熊猫文学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