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正在雕刻,一个年轻人在柜台前给两个女孩介绍着里面的玉雕件。
李龙看着那个年轻人有点陌生,自己以前没见过,便冲里面喊了一声“刘工”。
刘工转头看到了李龙,笑着说道:
“小李来了啊,来来来,进来吧。”
小伙子把门打开让李龙进来,好奇的看了李龙一眼,然后继续给顾客介绍玉器。
那顾客也挺好奇李龙的,不过看了看之后,就继续看自己想买的东西了。
李龙能听到双方的谈话,无非就是这边的玉器品质不错,也有大师工,但比玉雕厂门口的商店便宜,那顾客也是冲着这个过来的。
“刘工,生意不错嘛。”李龙进来打个招呼,把一包东西放下,“前几天去了伊犁,那边朋友给送了一些风干肉和风干鱼,你尝尝。”
“好好,你看看你,回回过来都带东西…”刘工笑着说道,他手头刻刀已经放下,站起来给李龙倒茶。
房间有点小,李龙尽量站在边上,不影响他走动。
那两个女孩花了五十多块钱,买了心宜的东西离开后,年轻人转过身子,好奇的看着李龙。
刘工正打算给他们介绍呢,后面又过来有人想买东西,年轻人急忙转了过去。
“都是赶中午休息的时候过来的。”刘工小声说道,“上下班的时候就没这么忙了。来来来,他忙他的,咱们看咱们的。”
刘工知道李龙每次过来的主要目的,他笑着打开另外一个抽屉说道:
“你看看,这三件是我雕的。现在咱们玉雕厂任务多,好料子往我这里放的也少了,上一级的就这三件,其他小件我就没给你留。
对了,知道你对翡翠挺喜欢的,所以我留了两块翡翠料子,都是切开的,不过我还没做。料子是厂子里的存货,咱们这边人做的少,我就给要过来了。
这玉硬,做起来要慢一些。你看你是要料子,还是等我雕出来后再拿?”
李龙先看着那三个和田玉雕,每块都比玉素甫给自己最大那块要大,两个手镯,一个手把件。桌面还放着一块未完工平安无事牌,李龙猜测应该是用镯芯雕出来的。
那两块翡翠料子也不小,一块几乎是满绿,非常漂亮,应该是冰种吧,已经划好了印子,能掏出个手镯来。
另外一块是红黄相间的翡料,这倒是挺少见的。
“翡翠都给我吧。”李龙笑着说道,“我就拿原料子放着了。这三件我也都要了,你给算个总账。”
刘工给李龙一向都是成本价略加一些,毕竟情份在那里放着,不过李龙也没太让老人难做。刘工说让他留一千块钱就行,李龙放下一千五百块,再怎么说,工费得出嘛。
李龙又聊了一会儿,看时间差不多就告辞了,这会儿也没客人了,那个年轻人便过来和刘工打听:
“刘师傅,这人是…”
“以前一个老客户。”刘工笑笑说,“隔三岔五就过来买玉,你别看柜台每天都有客人,但真正算得上大客户的也就是他。这些零散进出的货,加一起都没他买的多。”
那年轻人便对李龙重视起来。他原本是在厂里当雕工学徒,不过没那天份,又不太想下苦,背后又有点关系,加上刘工这里柜台生意有了起色,便调到这里来了,想着多拉拉客源,背靠玉雕厂,不当工人,也一样能有出息。
李龙把那些玉装好,开车着便去了农学院。
照例登记进入,先去找了吴教授。
吴教授下午没课,正在办公室里写着东西,李龙敲门的时候她还看了一眼,才认出这个年轻人来。
“小李啊,来来来快进来。”吴教授笑笑说道,“有一阵子没见你了啊。”
“有点忙。”李龙提着东西含胡的回了一句,他发现吴教授的办公室是一如既往的“充实”,不过也就是转眼之间,教授就把木沙发上的两沓资料搬起来放在椅子上,给李龙腾出来坐的地方。
李龙把风干鱼和风干肉放下来,说一份给吴教授,另外一份是给罗教授的。
“他正好还在,你要过几天再来,说不定就看不到了,他今年又打了报告,要去南疆研究土壤改良。”吴教授倒了杯水递到李龙手里,“我就不叫他过来了,这里太乱,不好坐。”
“那我待会儿去找他。”李龙接过水杯说道,“教授最近忙吧?”
“嗯,的确是不轻松。”吴教授难得的吐槽,“有些东西明明很简单的,但讲给学生,他们就是听不懂。我们那时候学起来很简单啊…”
李龙听着就想笑。这和钱老说十四岁就应该学会微积分,和袁老一说自己带的弟子跟不上节奏论文不好过关就挠头,是一个道理吧?
好学生找好老师,和好老师找好学生,似乎都挺难。
“也可能是你们和他们处在不一样的层次上,”李龙忍不住说道,“所以理解的东西也不一样吧。”
“唉。”吴教授叹了口气,问道:“你那边怎么样?”
“今年准备种棉花了。现在农资准备得差不多,然后也从老家叫来一些人过来帮忙,就是种的时候心里还没底。”李龙说道。
“想从咱们这里找专家请教一下?”吴教授笑着问道,“你啊,还真是实在。嗯,让我想想,目前咱们北疆兵团种棉花的倒是不少,学院里研究棉花的教授也有几个…
嗯,找老杨吧,他是北疆本地人,家就是兵团的,我看看他在不在啊。”
说着她便站了起来,出门往前走几步,对着另外一个办公室喊了一声:
“老杨?”
“哎!我在呢!”屋里出来一位头发略有些乱的中年男人,李龙跟出来看着这位身材高大,有那么一点点不修边幅的男人。
“我这边有个学生,种棉花的,要请教你一些问题。”吴教授开门见山,“你研究这个的,多给他讲讲,讲细点儿啊。”
“种棉花?哪个县的?”杨教授打量一下李龙,笑了笑说,“不像啊。”
“玛县。”李龙回了一句,这杨教授眼睛挺大,头发也挺多,就是不怎么收拾,胡茬应该有两天没刮了。真要细看,也算是个帅大叔,就是不打理自己。
“玛县——六户地还是北五岔的?”杨教授一开口,李龙就知道这位是真的有东西的,不然不可能一问就清楚哪里种棉花。
“不是,我在另外一个乡,今年打算种一百亩的。”
“嘿,一百亩啊,这可需要不少的人力。”杨教授也来了兴趣,“来来来,到我办公室来,正好没事,我也了解一下目前种棉花的情况。”
“来,这是他带的东西。”吴教授进屋把李龙留的那包肉干和风干鱼拿了出来,李龙急忙摆手:“我这里还有,留着给杨教授的有呢,吴教授,这是给您的。”
“嗯,你小子…行,那我就收了,你们聊吧,有什么事再找我。”
吴教授笑笑,提着东西回去了。
李龙进屋,从自己的背包里又取出一包风干鱼和肉干来,同样的说辞,杨教授也没推辞,把东西放一边后,就问李龙:
“以前种没种过棉花?”
“了解过。我在北五岔、六户地和兵团连队都有朋友,”李龙说道,“知道种棉花挺麻烦的,今年把农资买好了,从口里也叫来人帮忙。”
“准备还算充分。”杨教授点点头说道,“棉花的种植和其他作物不一样,从种开始就一直要注意。咱们南北疆日照时间长,很适合棉花生长,不过棉花相对于其他作物,非常娇贵,从长苗开始就容易受到伤害…”
杨教授研究棉花的种植很有一套,从种植一直讲到采摘,李龙听着,也算是重温了上一世的生活经历。
毕竟自五十多岁把地交给合作社后,渐渐就退出了棉花的种植,接触的就少了。
记忆里多的也是滴灌铺设后的自动化机械化种植,以前基本纯手工种植的经历,现在算是又一次被发掘出来。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讲完之后,杨教授开始提问。
“我有好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一个是北疆棉花的播种时间,大致在什么时候。第二个就是棉花的病虫害防治,现在什么虫用什么药?还有就是目前哪种棉花比较适合北疆这边的土壤…”
“嘿,问的还都是些关键性的问题。”杨教授笑了笑,说道:“我一个个给你说。”
李龙急忙从背包里掏出本子,打算认真的记。
他是真忘记了哪种虫用什么药。虽然药瓶子上写着呢,但李龙觉得还是问一下比较好。至于棉花种子,现在品种没那么多,竞争不很激烈,但陆地棉和铺膜棉用的种子不一样,多问问没啥坏处。
“…棉种就是这样,打药也是。这打药可是个苦活…”
“我买到打药机子了。”李龙插了一句,“就那种拖拉机带的,一下子可以打六到八个窄膜,会方便不少。”
“打药机?那个只能打上面吧?”杨教授还不知道这玩意儿,问道,“像红蜘蛛就长在棉花叶片背面,不好打啊?”
“双喷头,上下都能打。”李龙说道,“上面的喷头往下喷,下面的喷头往上喷,这样会好一些。”
“不错不错,真没想到,这样的机子都出来了,这机子以后肯定会火起来的!”杨教授点点头,“有了这种机子,那种棉花又省心一些。对了,这机子哪里产的?”
“奎屯农机厂。”李龙没好意思说是自己设计的。
“我知道了。”杨教授点点头,“以后我可以给别人推荐一下,对了,你到时打药的时候,有效果也给我说一声…”
在杨教授这里呆了两个多小时,李龙把该问的问差不多,才告辞离开,然后去找了罗教授。
罗教授见到李龙也挺高兴,在知道他打算在盐碱地里种枸杞和棉花后,便认真的给他说,种植之后有什么变化,给他打电话说一下。
或者等过段时间,他会去找李龙,看看盐碱地里这些作物种植的情况。
李龙答应了。
他走之后这边也快下班了,吴教授锁门的时候看到杨教授出来,问道:
“咋样,都讲了吧?”
“讲了讲了,那小伙子差不多把我知道的都掏空了。而且我看出来了,他可不是一般的农民,在种地方面,有些他懂的我都不知道,其实今天我也从他那里学了不少,他真是你的学生?我感觉他的实用知识很丰富,基础学识缺了不少啊。”
“哈哈,我就知道是这样。”吴教授笑了笑说道,“你想不到吧,他其实就是一个农民,初中都没毕业。不过自学的比较多,肯钻研。其实我想让他到学院进修的,不过他不来。”
“有机会还不来啊?”杨教授有些意外。
“嗯,他连公职都不想要,就要自由。奇怪吧?”
“你们在说李龙?”罗教授锁了办公室,提着李龙送的东西走过来,笑着说道,“他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年轻人追求不一样。我上次带学生到他们那边去,呆一个月的时间,他差点就把我的学生给征服了。
也就是他结过婚,而且道德水准足够高,不然还麻烦呢。李龙嘛,别拿他当当下的一般年轻人就行。”
“对,的确是不一样的。”吴教授认同这个观点。
李龙不知道几个教授正拿他说事,他正往回赶。
太阳还没落山,不过他想着等回到玛县,天怎么也都黑了。
这时候可没高速让他狂飙,从乌城出来,一路往西走,在出北庭市之前,路边时不时的会出现行人或者狗啊、羊啊之类,车子不能开得太快。
也只有过了北庭市之后,路两边无人区面积扩大,车子可以飙起来。
不过路况不算好,时不时的会有坑,李龙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太着急的好。这时候可没那么多的修车铺,真要爆胎或者出点什么问题,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麻烦得很。
车子开到大丰镇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天已经渐渐黑了,好在距离县城不算很远了。
等开进县城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已经亮了。这时候送电的稳定性可比前两年好多了,至少不会动不动就停电了。
等过两年火电厂建成后,那用电就更稳定了。现在家家户户还都备着蜡烛和煤油灯,就是预备着在停电的时候用。等过几年,这些东西都会放进闲房子,有些人干脆就丢弃掉了。
第二天李龙打算去四队给大哥他们说一下种棉花的事情的时候,李向前打来了电话,让他去一趟供销社。
李龙便匆匆赶往供销社,和在外面院子里等着的周园打了个招呼,走了进去。
李向前的车子就停在院子里,被擦得干干净净,也不知道是谁干的。那台社里的拉达不在,不知道开哪里去了。
李向前办公室门开着,李龙敲门的时候,看着他正拿着一本书看着。
咦?《平凡的世界》?挺有品味的嘛。
李龙敲门进去,李向前指了指椅子让他坐,放下书说道:
“最近忙什么呢?”
“瞎忙。”李龙给自己泡了杯茶,坐下来边喝边说道,“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了,我去了趟伊犁,给你带了些风干鱼肉。那边河里的鱼真大啊…”
“知道知道,过年你送的那块熏鱼,我就看出来了。”李向前点点头,“你倒是有兴致啊。”
“也不是,主要还是过去看看那边有没有什么值得拓展的生意。”李龙说话很官方。
“行了吧,那边能有啥?”显然,李向前对那边也有“偏见”,“叫你过来说两件事情,一个是修路怎么整?第二个就是老魏说,你那里有没有便宜车子,他想弄一台。”
“有啊,看他要嘎斯六九车,还是伏尔加。有一台比你这台新点儿的伏尔加,要贵一些。嘎斯车嘛,就便宜一些。”
“没有其他的了?”李向前问道。
“有一台新的拉达,那就更贵了。我打算让我媳妇开——这些车都有正规手续,自然是会贵一些。”李龙解释了一下。
“那行吧,我问问他。”
李向前拿起电话打了过去。
那边老魏听了李向前的介绍,就仔细问车子的价格。
李龙听力不错,他那边一问,他这里就给报价了:
“魏主任是自己人,我也就不报那么高了,伏尔加三万,嘎斯车有两万和两万五的,魏主任要的话,就是各降五千。
不过我建议魏主任有空还是过来看看,开一下觉得哪个舒服才好。”
他是真的按友情价了,这台伏尔加放出去的话,怎么也卖个五万往上,嘎斯车也降了。
魏主任以前对他不错,虽然不如李向前那么近的关系,但关照过他好几次,李龙是记得的。
李向前把价格报过去,那边魏主任说这两天就过来看看。
挂了电话,李向前坐下来说道:
“幸好先前他们问的时候我没说多少钱买的,不然这下子麻烦了。你这车子,和市价比,还真便宜不少,没啥麻烦吧?”
“这个肯定没有,你放心吧。”李龙笑笑,“违法的事情我是不干的。”
“那就好那就好。”李向前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