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成本的限制,也是民众需求的真实反映。
建造一座能精准报时、经久耐用的钟楼,难度是极高的。
一座功能完善的钟楼,其核心在于驱动钟表的精密机芯。
这并非普通的齿轮组,而是融合了机械原理与法师附魔技艺的造物。
它需要大师级的钟表匠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手工调校,确保齿轮咬合分毫不差,更需要法师在关键部件添加“坚固”、“防尘”、“抗温差变形”等基础符文防护与加持,
甚至需要法师协助校准钟摆的律动,以对抗细微的地质波动与强风带来的干扰。
其内部的动力源同样昂贵:
要么是依靠绞盘提升、需定期复位的大型配重砝码,要么是价格昂贵的魔晶,用以驱动更小巧但更烧钱的魔法钟机。
这一切,都意味着惊人的花费和维护成本。
所以,一座城市仅设立一座钟楼是在高昂成本下最实际的选择。
显然,这一台大钟并不能覆盖全城的每个角落。
但完全可以通过“信号传递链”实现间接覆盖。
居住在钟声音量范围内的家庭,比如城市中心的工匠,在听到钟声后,告知邻里。
郊区的村庄则会以教堂小钟或哨声呼应市政大钟,形成一套粗糙的中心外围的信号网络:
市集开放前半小时,市政大钟敲响,随后各街区的负责治安与公共事务的平民会敲击梆子,将信息层层传递,黄昏时分的宵禁钟亦通过这种方式,让城外的农民知晓城门即将关闭。
当然,真要说没有那个财政多修建几座钟楼也不是。
究其根本,在于大部分平民的生产生活,对于时间的精度要求本就不高。
比如说农民,差不多日出后一小时下地劳作,太阳在最高点的时候休息进食,日落前一小时结束工作。
这期间早半个小时,晚半个小时对于生产几乎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其它行业也大部分如此。
部分对时间精度有要求的特殊职业,如教堂司事、面包师、医生,也可以通过简易计时工具来完成计时。
比如教堂司事常用水钟,通过水流速度测量时间,确保宗教仪式按时进行;
面包师则使用沙漏,控制面团发酵时间;
医生会用蜡烛钟,即在蜡烛上刻痕,燃烧到刻痕处代表特定时间,判断药效或病情变化。
这些工具便宜又实用,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对时间需要精准了解与控制的一般是贵族、法师、富商等上层人士的特点,他们尊贵,他们的时间也“尊贵”,才需要得到精确的把控。
但正也因为是上层人士,他们买得起怀表,无需通过公共报时钟获取精确时间。
这种情况与大背景下,一座城镇设立多座钟楼就成了件吃力不讨好之事。
所以,艾莎一开始完全无法理解,为何高德要如此“大兴土木”:
北境可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所有钟楼的核心部件,都是花费大价钱从外界采购而来的。
高德可以说是投入了与其当前财力不相称的巨大资源,才在包括学校在内的关键区域建立起这座钟楼网络。
这按照她的想法,无异于一种奢侈的偏执。
不过出于对高德眼光与能力的信任甚至是“崇拜”,艾莎还是带着这种疑惑坚定不移地执行高德的命令。
高德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此举的目的:
北境要走的路不一样,是类似于“工业化”的路线。
效率对于工业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个前提下,精准的时间观念是提高效率的利器。
而培养时间观念最好的地方,就是学校。
学校里的钟楼,不只是个计时工具,更是在教孩子们秩序。
每天早上八时,钟声响起,学生们必须准时到校。
每隔一小时,钟声响起一次,这是下课铃,学生们可以休息十分钟。
当钟声再次响起时,代表是上课铃,学生们必须立刻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进行新的一节课程。
下午五时,钟声宣告放学。
这种日复一日的准时训练,会让学生们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养成高效的习惯。
而且,钟楼的钟声能覆盖整个学校及周边区域,慢慢形成整个城市的时间秩序。
现在的付出看似巨大,但未来收获的,是一个高效、有序、能快速发展的社会,这将是十倍,百倍的回报。
对于高德的说法与观点,艾莎也有些似懂非懂。
因为这个观念实在太新颖了。
从来没有贵族或者统治者会认为子民需要形成时间秩序。
但这就是北境!
北境上出现的事物,往往都是在其它地方见不到的。
所以艾莎心中不再存疑,只是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菲尼克斯第十通识学院的东侧,矗立着一栋比主教学楼小巧许多的石制建筑。
它没有广场上的钟楼,也没有宽敞的活动场地,却同样传出影课的声音。
这说明,这栋建筑同样是个教学场所,在进行授课活动。
只是其中的学生有些特殊,并非是适龄儿童,而是身穿一模一样制服的三十余名壮汉。
这些都是治安局的预备警员,经过相应的基础考核之后,正在接受上岗前的为期两个月的文化培训。
培训时间不短,要求也不低。
要掌握基础的读写、算数,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巡逻区域的名称。
此外还有专门的职业培训,包括治安局前段时间才定下的治安条例,就要求全部背下,并且要滚瓜烂熟。
要保证在遇到任何突发治安事件,都能依照治安条例做出相应的应对。
课上还时不时会有各种突发场景模拟,比如原住民与新住民因地界吵架,发现可疑人员徘徊,让这些预备警员当场按照条例做出合适的处理方式。
另外,还有公文记录培训。
这也是每个警员的必修课,初期要求没有特别严格,但至少要能按照规范的格式,清晰写明人物、地点、事件。
两个月培训结束后,还有一场决定去留的考核。
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否则就打回去,与下一期预备警员继续接受文化培训。
连续两次都无法通过考核,则取消预备警员身份,不予录用。
在这个世界大多数地方,承担巡逻与治安任务的治安队成员,只需要强壮一些即可,对于“文化水平”其实是没有要求的。
只有个别发达的城市,譬如金雀花王朝的首都亦或者临海城这样的地方,对于治安队队员的要求会高上许多,往往是法师才能担任。
而法师,自然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
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只是学习法术的附加产物,从不是治安工作的硬性要求。
像菲尼克斯这样,明确将文化水平列为治安警员的能力要求,可以说是整个大陆头一份。
凯特琳一开始并不能理解高德的这个要求。
在她看来,治安治安,最重要的不就是战力吗?
总不能靠写字来维持治安吧?
有这个时间进行文化培训,还不如多进行一些体能训练。
但随着这个要求的贯彻执行与落地,她渐渐是体会到了其中的必要性与好处。
像是以前处理新住民和原住民的矛盾,他们治安警员只能用“武力”强行劝和,骂一顿然后警告不许再闹。
可往往过不了两天,同样的矛盾就会再次爆发。
而现在,警员们会根据治安条例详细划分矛盾双方的责任,给出处理方案,并写下详细记录,让双方签字画押,后面谁反悔就拿记录说话。
这样矛盾解决后,就基本不会再复发。
抓盗贼或者抓可疑人物时的变化更为明显。
以前警员只能模糊不清地给出“高个子,穿黑衣服”这些没有太多实际用处的信息。
而现在,则是能准确报出特征:“高约一米八,方圆脸往东边居住区窜逃。”
再将这些特征,传给各个巡逻点,警员按照特征行动,往往很快就能抓到人。
最让凯特琳惊喜的,是治安管理效率的提升。
以前到了周底、月底统计案件时,全靠老警员凭记忆回忆:“这周好像丢了四次东西,打架的有两次”。
数据模糊不清,根本没法针对性调整警力。
现在,每个警员每天都会写巡逻记录,详细记录当天巡逻区域的情况。
将这些记录汇总后,凯特琳只需翻开卷宗,就能清晰看到哪些区域治安问题多:比如北冰湖纠纷多,就多派两名警员定点调解;西工坊附近可疑人员多,就增加夜间巡逻次数。
这样一来,治安效率比以前高出何止一倍?
相比高德还没来的时候,菲尼克斯如今的总人口数量翻了已经快两番。
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治安压力也随之剧增。
故而治安局也从刚开始五十个“编制”的小部门,发展到现在超过千人且还在不断招人的大单位。
不过大部分的岗位都是“巡逻警员”,按照高德前世的话来说,就是“辅警”,没有正式“编制”,主要负责日常巡逻、维持秩序、协助正式警员处理简单案件。
但即使有如此多的外来人口,菲尼克斯还是一直处于缺人状态。
不只是人才,就连基础的劳动力其实都是紧缺的。
原因也很简单,菲尼克斯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惊人的发展速度下,带来的是海量的岗位需求。
建设道路要人,农场开垦要人,房子修建也要人.
基建最为热火朝天的时候,也是经济最具有活力的时候。
哪怕北境当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可言,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菲尼克斯,正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高德花费半天时间在菲尼克斯从头到尾走了一圈。
既是通过全面巡查,观察菲尼克斯的变化、各项工程的落地情况,也是“查漏补缺”,看看有没有什么缺漏的地方、被忽略的细节。
事实证明,苏奈法与艾莎两人共同执政下的菲尼克斯,发展的高效又稳固。
北境这边的事暂且处理完毕,告一段落。
高德这此回来,主要就是为了将岩脊巨橡木树种带回,尽早种下,并不准备在北境久留。
所以他稍作休整后,当即是骑着雪狼,沿着新开通的G318公路直奔瓦拉尔湾而去。
这一次,高德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甚至是不到半天。
他没有直接去芙萝拉之森,而是先绕到了瓦拉尔港口。
毕竟瓦拉尔湾才是高德最先预想中设立分城的地方。
虽然如今被铁炉堡抢走了第一座分城的名头,但毫无疑问,拥有对外联系的瓦拉尔港口与芙萝拉之森这两个得天独厚资源的瓦拉尔湾,只要分城建立起来,就会是菲尼克斯的第一分城。
甚至于,地位能与菲尼克斯相比拟。
只不过,瓦拉尔湾的建城之路远比铁炉堡艰难。
铁炉堡之所以能这么快就建立起来,是因为已经有凛冬之锤打好的底子在,石屋、工坊、防御工事都能直接改造利用。
而瓦拉尔湾两年前还是一片无人踏足的荒地,没有任何建筑与设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凭空拔起一座城市,还是符合高德要求与构想,成为未来北境两颗明珠之一的大城市,既不容易,也不能着急。
瓦拉尔湾这边如今大部分的工程,还都围绕在扩建港口与港口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港口走了一圈后,高德这才来到芙萝拉之森。
却没想到在即将离开之前,他竟是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这是四阶冰煞?!”高德惊讶看着盖恩长老递过来的冰晶瓶。
瓶中是一团深邃的冰蓝色光晕。
光晕中隐约有细小的冰棱闪烁,散发出的寒意比他之前见过的三阶冰煞浓郁数倍,甚至透过冰晶瓶,都能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冰冷 “正是!”盖恩长老连连点头,语气中满是欣喜:“这是从冰绡岛取回的四阶冰煞!”
“自从收到您的传信后,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去冰绡岛查探,没想到上个月去时,赫然发现岛上的冰穴已经进阶完成,产出的冰煞全都变成了四阶!”
高德心中一动。
冰绡岛是他上一次乘坐哥伦布号从瓦拉尔湾出发回金雀花王朝,在航线上意外碰到的一个荒岛。
因为曼多拉魔眼,他发现了这个荒岛上存在的三阶冰穴。
其中光三阶冰煞的数量就有一千零五十六条。
高德当时只取了其中四条,恰恰完成冰封之刃的进阶。
剩下的冰煞他就全部留在冰穴中没有再动。
这是因为他当时就发现了那个冰穴正在进阶。
在数年或者数十年又或者数百年后,就会变为四阶冰穴,产出更珍贵的四阶冰煞。
如果取走其中的三阶冰煞,就会直接中断冰穴的进阶进程。
冰穴又因为有冰绡虫护卫,所以其实不用太担心被后来者捷足先登。
故而高德只是让人在地图上标记了冰绡岛的位置,回传北境,让北境这边定期派人过来观察情况,确保冰穴进阶之后能第一时间发现。
只是他本以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
却没想到才过去不到一年,冰穴就成功进阶为四阶。
这比他预期的快了太多,而且恰好是在他最需要提升战力的时候,简直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