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30章 这不是海,这是鄱阳湖

  来到这座一千料的楼船上,李重润再次被古人高超的造船技艺所震撼。

  这座楼船,已经可以被称为是一座移动的城市了。

  楼船长约五十丈,宽二十丈,几乎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十五丈高的楼船分为了八层,里面一次可以装载上千人以及他们的吃穿用度。

  李重润所居住的房间变得更加宽大。

  百十平方的卧室,数十平方的书房、客厅和餐厅,在最外面竟然有一个近三百平方大的大殿,几乎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朝会。

  苏无名和李维光早已安排好了各船的人员,萧芷茵也给李重润后宅的诸女安排好房间。

  按照惯例,这艘船上,仍然给谢雨氤留下一间闭关用的房间。

  所有的人员物资都登船了之后,由于这一次是中午,而且是大军开拔,苏无名没有再像之前出发前一样提议吃锅子,而是各船各自扬帆,依次离开了武昌码头。

  站在楼船最顶端的敌楼上,双手扶住垛口,看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船队,李重润的心中顿时感到豪情万丈。

  三个多月之前,犹如丧家之犬一样,跟着苏无名、卢凌风、王宁甫和裴喜君惶惶逃出长安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仅仅不到一百多天之后,自己居然已经拥有了一支四千多人,五六十艘船舶组成的船队。

  李重润虽然知道这中间有自己的身份加持,但仍然有些踌躇满志,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殿下!”苏无名的声音唤回了李重润的思绪。

  他回头看向苏无名:“军师有什么事情吗?”

  苏无名有些犹豫的说道:“殿下,咱们这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艰难险阻,但好在这一路上,林威都督和商振江副都督对水文都很清楚。

  但是,我与他们商量后得知,过了江夏,接下来该怎么走,他们二位也不是很清楚。”

  “嗯。”李重润点了点头,“江夏水军中,有没有熟悉后面水路的人?”

  苏无名摇了摇头:“江夏水军中,大多是本地人士,他们最多就是在这附近水域缉拿水贼,并未去过上下游百里之外。”

  李重润仔细思索了一下,对苏无名说道:“拿纸笔来。”

  李重润在穿越之前,也曾经参与过长江沿岸的考古工作,因此,对于长江沿线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

  苏无名叫人送来纸笔之后,并命人叫来李维光、林威、商振江等人。

  李重润根据记忆,将汉口至金陵的长江航线画了出来说道:“这一路上,经鄱阳湖、巢湖便可抵达金陵,过金陵后再转到京杭运河,便可抵达扬州。”

  随后,李重润指着舆图上的长江道:“这一路是长江的下游,一路上支流众多,江面宽阔,虽然一路上有些浅滩,但大多数地方江宽水深,因此行船并不困难。

  你们只需要在前面放出一些探江的小船,避开浅滩和暗礁即可,这一路应该算是顺风顺水。”

  “诺!”虽然对于李重润如此博学很是惊诧,但苏无名、李维光、林威等人也不敢质疑,连忙抱拳领命,各自安排去了。

  大约五日之后,这一天,阴冷已久的江南冬天终于迎来一个艳阳高照的冬日暖阳。

  李重润和萧芷茵、秦梓蕙、莫蕊绮、马芳媛等一众妻妾正在敌楼上喝茶观赏江景,李重润这些日子对于这烟波浩渺的长江已经有些厌烦了。

  这个时代的长江两岸,完全没有他穿越之前的繁华。

  毕竟,江南一地是直到宋朝南迁之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在这之前,北方仍然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在很多人眼里,江南仍然是蛮荒之地。

  也因此,在历史上当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时候,李隆基宁可翻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前往剑南道,也不愿坐船前往江南。

  即便是这一年刚出生的李白,最终也是在长江北岸的采石矶为了捞月亮跳了长江,也没有到长江南岸去享受江南的风花雪月。

  这次的楼船虽然宽阔,但毕竟还是无法让人纵情驰骋,特别是习惯了穿越前高铁、飞机的迅捷,日行五十余里的楼船在李重润眼里简直就是龟速。

  但他后宅这些妻妾们,却对航运的迅捷感到无比的兴奋,趁着天气暖和,便拉着他上了楼船最高处的敌楼。

  秦梓蕙和莫蕊绮等人趴在垛口上叽叽喳喳的议论着,李重润兴致缺缺的坐在躺椅上,腿上盖着一个大氅,晒着太阳闭目养神,萧芷茵坐在他身边帮他泡茶。

  忽然,秦梓蕙兴奋的大喊着:“快看,快看,大海!”

  李重润闻声顿时心中诧异,这才离开江夏几天,这就看到大海了?

  哪怕是放在他穿越之前,坐着航速二三十节的游轮顺江而下,也要十几天的工夫才能看到位于上海的出海口啊。

  李重润睁开眼睛,站起身子走到秦梓蕙的身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顿时哑然失笑了。

  他在秦梓蕙的脑袋上弹了一个爆栗子,笑着说:“别大惊小怪的,这哪里是海,这是鄱阳湖。”

  秦梓蕙揉着吃痛的脑袋,惊讶的看着李重润,一对美目眨巴着说:“殿下,你莫要唬我,这明明就是大海好不好?

  我可是背过魏武帝的观沧海,那上面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不就是这样的吗?”

  李重润失声笑道:“书背的不错,但是呢,这的确不是大海,是鄱阳湖。

  虽然也看起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但是你看,却没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气势。”

  “原来是这样啊,可是这鄱阳湖也很大啊!”秦梓蕙眼中满是震撼的看向前方那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水域说道。

  “没错,”李重润点了点头道:“鄱阳湖的确是很大,正所谓‘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这个湖,是我朝境内最大的一片湖泊。”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萧芷茵口中默念着李重润刚才吟诵的诗句,忽然眼前一亮。

  “好诗啊,殿下,妾身认识你这么长时间,却不知道你竟然有如此好的文才啊!”

  萧芷茵的话,听的李重润一阵惶恐,只能在心中默默的念叨着:杨万里先生,在下实在是不慎脱口而出的,不是有意剽窃你的佳作,多多见谅啊!

大熊猫文学    这是朕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