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12分,秦淮左手端着盘子,右手拿着筷子,盘子里是18个小巧精致,冒着热气,皮薄剔透,每一个褶都恰到好处,完美得像是从有强迫症的画师的画里走出来的灌汤小笼包。
这18个小笼包符合每一个人对完美小笼包的幻想。
晶莹剔透,但不完全剔透,皮很薄,薄得不需要打强光,在自然光下都能感觉光即将穿透小笼包的皮,让人看到里面的汤汁和肉馅。
造型非常精美,每一个褶都像是精心设计好的,整个包子的流线非常舒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不规则但是同时又非常完美的三角,让人光看造型就能想象这个包子里到底盛了多少汤汁。一口咬下,那温热、鲜美,可能还会隐隐带一点点甜味的充满肉香的汤汁涌进嘴里的那一刻,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而想象和实际完美相符。
秦淮吃灌汤小笼包有两种吃法。
普通吃法是直接蘸醋,用筷子轻轻夹起小笼包往醋碟里滚上一圈,让包子皮蘸上醋味,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整个小笼包全部塞进嘴里,大嚼特嚼。
这是秦淮最常用的吃法。
第2种吃法是秦淮和秦落学的,落落是一个吃包子非常喜欢蘸醋的人,不光吃小笼包要蘸醋,就连吃普通的大肉包、萝卜丝包、豆角包也要蘸醋,而且不是轻轻蘸一点。
秦落最喜欢的大肉包吃法就是先倒小半碗醋把包子掰开,把被肉汁和油浸透的那边的包子皮狠狠往醋里一摁,直接让包子皮染上醋的黑色,然后在就着肉馅一口包下。
用秦落的说法,这种吃法是越油的包子越好吃。秦落吃秦从文做的包子时非常喜欢用这种吃法,因为秦从文技术不太好,经常会把肉包做得过油,而秦淮的包子不是很适用于这种极端吃法。
包子皮浸满太多醋,会让人只吃到醋味吃不到包子味,秦淮吃包子是需要吃到一点本味的,不能让醋喧宾夺主。
在这样的极端吃法下,秦淮衍生出了小笼包的吃法,吃小笼包的时候先咬一小口把顶端咬破,然后往小笼包里倒醋,一口吞下。
具体倒多少醋,是灌满还是浅尝辄止,这取决于吃小笼包的人对醋的喜爱程度和手有没有抖。
最开始秦淮对秦落这种极端吃法是非常敬而远之的,直到有一次秦淮在秦落的强烈邀请下尝试了一次之后,发现这种吃法也有可取之处。
尤其是在吃汤汁非常鲜美的小笼包的时候,往里面浅浅倒一点醋吃起来的体验会比直接蘸醋好很多。
对此,秦落还总结过,蘸醋是外敷,倒醋是内用,外敷内用疗效才好。
秦淮选择了外敷内用。
他人站在厨艺台边上,两个手都拿了东西盘子里也放不下装醋的小碟。
不过没关系,这些东西可以放在厨艺台的边角。
厨艺台的边角也不止放了盛醋的小碟,还有一小壶细口的方便往小笼包里倒醋的醋,一杯温度适宜的热茶,和一碗热气腾腾,最适合在早上吃的12扣鸡汤面。
鸡汤面是华师傅硬塞给秦淮的,用华师傅的话来说,昨天他尝了秦淮的手艺,今天也该轮到秦淮尝他的手艺了。
厨艺台的边角可以说是放满了秦淮的东西,而这个厨艺台是属于苏乾的。
苏乾正在周师傅的注视下兢兢业业地揉面,丝毫不敢懈怠,和在云中食堂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苏乾在云中食堂时是副领队,是整个队伍的主心骨,做任何事情都是游刃有余,包括平时做点心。但是在这里,苏乾是周师傅板上钉钉的关门弟子。
说是板上钉钉,实际就是目前依旧不是亲传弟子,所以他还是知味居里压力最大,最卷的学徒。
苏乾附近的几个厨艺台属于他的未来师兄,也就是周师傅名下的三位亲传弟子。
这三位亲传弟子秦淮在端着小笼包吃的时候周师傅就已经向他介绍过了,三个人从外表到性格都非常有特点。
周师傅的大弟子叫王嘉一,年纪比黄嘉还要大几岁,女儿马上都要上初中了。王嘉一既是周师傅的亲传弟子,同时也是知味居的大师傅,各种待遇和大师傅几乎相差无疑,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有两个徒弟。
论厨艺水平,王嘉一本身已经非常成熟,距离周师傅心目中的出师,也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厨艺风格只有一步之遥。
在天赋方面,王嘉一属于天赋中上,但本人极其努力的周师傅喜欢的类型,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更像是高配版的古力。
性格方面周师傅没有怎么介绍,但是秦淮大概可以看出来王嘉一这个人胖乎乎的看着很好说话,本人应该比外表上看起来更好说话。因为当秦淮端着小笼包过来强势围观周师傅的几个徒弟的时候,王嘉一看了一眼秦淮盘里的小笼包,就给他拿了个小碟装醋。
是的,秦淮的小碟是王嘉一拿的,动作之熟练之顺手,让秦淮觉得这是王嘉一平时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也难怪周师傅会喜欢古力,他自己本身就有一个这种类型的弟子,对待古力的时候难免会有几分看到自己大徒弟时的爱屋及乌。
周师傅的二徒弟和他同姓,是一位非常罕见的女厨师,叫周燕。白案厨师的女厨师占比虽然比红案要高一些,但女厨师的数量依旧很少,因为在红案那边几乎没有女厨师,顶尖的女厨师更是凤毛麟角。
秦淮昨天见了那么多知味居的大师傅,女师傅也只有两位,可见周燕的珍惜程度。
论天赋,周燕远在王嘉一之上,但因为本人没有王嘉一卷且年纪要比王嘉一小八岁,实力相较于王嘉一要差很多,在知味居里属于大师傅预备役的水平,距离出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相较于前两位,周师傅的三徒弟年纪就比较小了,只比苏乾大三岁,叫赵诚安。赵诚安当年进知味居的时候也曾轰动一时,算是传奇人物,谭维安在讲八卦的时候甚至和秦淮提起过这位。
和大部分来知味居是为了学艺的学徒不同,赵诚安当年进知味居是因为他不读书,他爹妈想让他吃点苦头。恰巧爹妈那边又认识苏老板的亲戚,所以托关系给赵诚安送进知味居当学徒,让他知道什么叫学习才是最轻松的事情。
结果赵诚安反手给他爸妈上了一课,让他爸妈知道你儿子我进知味居当学徒,也算是误入正途了。
赵诚安在进知味居之前,可以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不过那时候他年纪小,才九岁。
是的,九岁,这孩子小学三年级就不读书,给爹妈逼得没办法托关系暑假送进来吃两个月苦。
九岁零基础的小孩来知味居能当什么学徒,不添乱就不错了。也就是赵诚安爹妈有关系,不然他根本进不来。
那时候知味居正在黄金扩张期,苏老板对这个关系户也没时间多管,就随便拜托了一位脾气性格很好的大师傅让他多关照一下小孩,让孩子吃点苦头。
结果赵诚安这个苦头一吃就惊为天人。
各项基本功练得如鱼得水不说,明明家庭条件不错算半个富家少爷,但因为从小就皮不爱读书没少挨爹妈揍的缘故,所以特别抗揍且抗压,身体素质好力气大,味觉灵敏。
最关键的是在白案上的天赋好得惊人,还很有审美,且喜欢做点心。
两个月暑期培训一过,苏老板亲自上门拜托赵诚安的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留在知味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老板连反正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也不好,面点特长生也算特长生,书肯定是要好好读的,但是做点心也可以当成特长来培养这种鬼话都说出来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赵诚安的父母被苏老板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同意了苏老板给出的平时上学,周末练习,寒暑假特训的学习方案。
而赵诚安也因为惊人的天赋遭到一众大师傅的争抢,最终在10岁那年拜周师傅为师,成为知味居一众学徒和亲传弟子的噩梦。
用谭维安的话来说,要不是赵诚安人稍微有点懒,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勤快一点都不卷,且家里真的不差钱不是很热爱工作,甚至每年都要固定休假半个月出去旅游,他早击败郑思源成为年轻一代白案第1人了,成为一段传说了。
同时也是因为这个性格的原因,赵诚安在20多岁之后反而没有当年那么惊为天人,当然,也没有泯然众人矣,成为了知味居里正常的亲传弟子。
据谭维安说,虽然赵诚安是这个性格,但是周师傅最喜欢的还是赵诚安。不是因为赵诚安最有天赋,而是因为赵诚安嘴最甜,为了请假出去旅游什么鬼话都能说出来,周师傅爱听点漂亮话。
从周师傅的这三个徒弟里不难看出来,周师傅虽然人比较喜欢阴阳怪气,但是作为师父是很包容的。
他有天赋中上但是极其勤奋的大弟子,天赋上等中规中矩的二弟子,天赋极佳相对懒惰的三弟子。
周师傅作为当今白案第一人都收不到天赋极佳和极其勤奋的亲传弟子,可见收弟子之难,也难怪知味居的大师傅们经常因为抢弟子大打出手,吵得不可开交。
周师傅的三个弟子都在周师傅的教导下学习多年,现在基本上不需要周师傅操心,因此周师傅现在绝大多数的教徒的精力是放在苏乾上的。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人好奇了,为什么谭维安这么了解赵诚安,他和赵诚安关系很好吗?
是的。
因为,当年那个被苏老板选中带孩子的脾气很好的大师傅,是谭维安的爷爷。
赵诚安在知味居暑假工转正的时候谭维安还是个小屁孩,在家里偶尔练点基本功打基础没有正式学厨。那个时候谭维安一直以为他会是下一个赵诚安,只要他稍微出手就会在知味居里技惊四座。
然后现实给了谭维安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他哥们想多了。虽然大家都是关系户,甚至谭维安的关系更硬,但是有的关系户天生就是主角,有的关系户天生就是龙套。
这也是为什么谭维安在认识秦淮之后能如此淡然的躺平的原因,秦淮确实更变态,但是谭维安已经习惯了。他从小就在天赋怪的阴影下长大,人生还长着呢,万一以后又遇见一个比秦淮还变态的呢?
秦淮站在苏乾的厨艺台边上,人却游走在几个厨艺台之间。
苏乾、赵诚安、周燕和王嘉一都在揉面。
揉面是白案厨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这4个人虽然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但是秦淮发现他们在揉面上各有特点。
赵诚安性格最跳脱,揉面的状态却最沉稳、最专注。作为标准的天赋党,赵诚安的面几乎没有任何个人风格,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仅有的几个觉得可能会差一点的小问题又会让人觉得这可能是他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中规中矩,稳扎稳打。
和赵诚安完全相反的是王嘉一,作为古力的高配版,他的揉面可以说是相当有特点,动作很夸张,很豪放,感觉不像揉面像在表演。加上他的厨艺水平其实在秦淮之上,秦淮单看他揉面只觉得很享受,甚至想感叹这种水平居然还不能出师,周师傅这边出师的要求真高。
周燕作为周师傅唯一的女亲传弟子,揉面时的动作幅度比较小,比较轻缓,甚至很简洁,干净利落,能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就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有一定的个人风格但不多。
至于苏乾。
他是这4个人里面最菜的,菜到秦淮一眼就能挑出很多毛病。之前苏乾在知味居的时候,秦淮会觉得苏乾的厨艺水平很不错,可以秒杀一众学徒。
现在嘛…
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他的三个未来师兄师姐比起来,苏乾确实得多练。
秦淮一口一个灌汤小笼包,看得津津有味,悠闲自在。
周师傅没跟秦淮说他要看什么,秦淮也不是很清楚自己要看什么,但管他的,看就对了。
如果此时有一个完全不清楚情况的人从边上路过,大概率会以为秦淮是知味居的少东家,然后摇摇头觉得知味居算是完了。
少东家居然悠闲自在到可以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点心师傅们揉面,还是一副看热闹根本就不知道看什么的状态,估计也是个不会做点心的败家子。
秦淮咽下最后一口灌汤小笼包,放下盘准备吃面。
周师傅笑眯眯地问:“要不要再吃点别的?老华的鸡汤面很一般没什么可吃的,小秦你要是没吃饱,晚点有空我再做一批蛋挞,你多吃几个垫垫肚子。”
原本在专注揉面的赵诚安实在没忍住,抬眼看了一眼周师傅,脸上写满了这还是我师父吗?
当年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也没这待遇啊,怎么面前这个小秦已经不是小孩了,还能被当成小孩哄啊?
师父,我还是你最爱的三徒弟吗?
周师傅甚至没有给赵诚安一个眼神。
“周师傅,不用这么麻烦,我随便吃点就行。”秦淮略显不好意思地一笑,“大家都在忙,就我在吃东西我也不太好意思,要不我也…”
“不用。”周师傅斩钉截铁地说,“小秦你今天就看,只看。”
“老三,别偷懒,又在走神。”周师傅厉声道。
赵诚安: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