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错在人

  卢奂是个有感情的人吗?够呛。

  李琩甚至都觉得,卢奂对自己的妻子郑甲第,都谈不上有什么感情。

  人这辈子,终究是要有点追求的,但是卢奂追求的是什么,李琩不知道,也看不出来。

  但是对方还是答应了,会安顿好颜令宾。

  可见卢奂还是非常爱惜自己名声的,中枢顶级官员纳一个妓女,会被耻笑,但是这个妓女如果经历了一些故事,那么再带回家,可就不会有人耻笑了。

  颜令宾的事情,民间不知道,但是朝堂知道的人可不少,很多人都认为,卢奂应该收了人家,成全这桩风流才子与美人儿的佳话。

  妓女的身份无疑是下贱的,但是颜令宾曾经可是都知,人号颜楼主,长安名妓之一。

  正所谓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名妓的背后往往有非常多的爱慕者,也就是所谓的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很多人心里爱慕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那些通晓文史,工于诗画,庄妍靓雅,风度超群,不输大家闺秀,而且最懂男人的名妓。

  不夸张的说,长安但凡有这个条件的,家里都有出身风尘的小妾,或者干脆在外包养着名妓。

  眼下挹翠楼的都知,叫做沈眉痕,就是老六李瑀包养的。

  别人睡过的女人就不能睡了吗?自己睡过的女人别人就不能睡了吗?不是的,贵族男人不讲究这个,只要李琩愿意,李瑀现在就能派人将沈眉痕给李琩送家里。

  当然了,除了正妻,你拐走别人小妾,没事,你敢勾搭人家的正妻,那是要玩命的。

  武落庭是李林甫的白月光,丈夫裴光庭死后,她一人独居,日子过的倒也清闲。

  李林甫时不时便会偷摸摸的到裴府找她说话,两人之间,也仅限于说话。

  在外面,李林甫是高高在上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这里,他就是个老朋友。

  “你不能总是玩赖,都毁三棋了,”李林甫哭笑不得的放下棋子,道:

  “不下了,照你这么个玩法,我永远下不过你。”

  武落庭笑了笑,慵懒的挪动了下身子,淡淡道:

  “裴敦复的事情,你不能再拖了,再这么下去,小心人家转投李适之。”

  武明堂直到现在,依然住在隋王宅,她没有离开长安,是因为名义上,她还需要帮助丈夫争取一下户部尚书。

  洛阳在武周时期,是大唐的政治中心,全国各地的门阀世家,都是奔着洛阳去的,但是眼下,基哥不去洛阳了,那么洛阳除了长安最大的粮食中转站这一属性之外,其它方面已经被长安远远甩在身后。

  裴敦复做为洛阳最高长官,是不知足的,他想回长安,而眼下的尚书省,正好有户部尚书这个空缺,机会难得,必然是要争取一下。

  一个萝卜一个坑,否则等到有人补上之后,以他的级别回长安,没有位置了。

  李林甫笑道:“户部尚书,他干不了,我不是不愿意让他回来,总是需要有合适的位置,让他再耐心一些。”

  眼下的六部,礼部尚书李林甫,吏部尚书严挺之,工部尚书韩择木,兵部尚书裴耀卿,刑部尚书崔翘,就空着一个户部。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户部没有空,这个地方一直都是李林甫直接掌管,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人家只不过是因为已经兼了礼部尚书,再兼户部尚书,名义上权力有点太大了,就好像大唐没有他不行一样。

  “我会转告明堂的,但是你这边一天没有消息,恐怕她会赖着不走,”武落庭道。

  李林甫点了点头:“不走就对了,武家该出点力了,我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偃月堂乌烟瘴气,一帮跟我对着干的,隋王的日子也不好过,你们那边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用的人?”

  武落庭苦笑摇头:“你掌管中书门下,不比我清楚吗?朝廷一直在打压武家,眼下能拿出手的,真没有了。”

  武则天那一支,被清算的太厉害,基本也就活下来两三个,眼下都龟缩在洛阳,剩下的几房,本来武惠妃这一支是要起势的,结果中道崩殂。

  李林甫也是无奈一笑,眼下武家在长安,确实没什么地位了,在洛阳虽然势大,但是没用。

  国家大事,在长安,朝局大事,也在长安。

  “你们是真心支持十八郎吗?”李林甫问道。

  武落庭慵懒的回答道:“我不知道。”

  李琩回到家里的时候,宁亲已经走了。

  被郭淑忽悠的将事情全盘脱出,最后又被郭淑连哄带骗的劝走了。

  其实宁亲胆子很小,以前就怕李琩,今天来,也是好不容易壮着胆子来的,与郭淑友好亲切的交流一番后,那股子硬气已经没有了,所以郭淑其实都没怎么劝,人家就主动回去了。

  因为宁亲已经害怕见到李琩了。

  “我这个阿姐,我自小对她便没有任何成见,其实李绍本性也不坏,奈何造化弄人,”

  李琩趴在厅内的软塌上,由着婢女安青为他按摩背部,说道:

  “驸马当中,张垍是为数不多在家里比较硬气的,就是因为宁亲太软弱,你该留一留她的,我跟张垍的仇怨,跟宁亲可没关系。”

  郭淑在一旁笑道:“她确实非常胆小,今日聊过之后,我也算看出来了,这在一众公主当中确实不多见,当时我已经看出她自己想走,所以才顺水推舟,给她个台阶下。”

  郭淑在知晓事情的整个过程后,便一直在暗示宁亲,他们俩这是打架,不是驸马一个人挨打,意思就是,两个人都吃亏了,谁也没占便宜。

  既然驸马回去腹痛难忍,那么十八郎肯定也是受了伤的,这么晚没回来,说不定就是在皇城治疗伤势。

  先动手的肯定是李琩,这点错不了,但是李琩肯定也留手了啊,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揍一个快四十的中年人,没将张垍揍的鼻青脸肿,这都是手下留情了。

  宁亲就这么被郭淑一个劲的忽悠着,转念一想也是啊,两人打架肯定还是有分寸的,毕竟是一家人,不会下狠手,自己只是听了丈夫的一面之言,还不知道李琩是否也受了伤。

  如果是这样,那么等到李琩回来,说不定还会反咬我一口。

  宁亲想通这一点,就赶紧溜了。

  “对了,你还没有告诉我呢,为什么跟驸马起冲突?”郭淑问道。

  接着,李琩就跟她讲了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活该,这兄弟俩总是跟咱们做对,是该给些警告了,不然他还要以为咱们是面团捏的,”郭淑完全赞成丈夫的举动。

  夫妻俩聊了一阵后,李琩岔开话题道:

  “你阿爷有给你写信吗?”

  郭淑摇了摇头:“没有,但是大兄有信送来,就是解释了一下军情重大,阿爷没有时间去鄯州见你,需尽快赶回灵武。”

  说罢,郭淑蹙眉道:“他做的不对,他在忌讳什么?就因为你是他的女婿?”

  “还是要避讳一些的,”李琩道:

  “其实我也没有做好见他的准备,你阿娘已经上路了?”

  郭淑嗯了一声,随即幽幽一叹。

  虽然她的母亲王氏不在京师,住在华阴,但是毕竟距离长安不远,探视也方便一些,如今可倒好,亲爹亲妈三个哥哥,都去了灵武,三个姐姐早已嫁人,也是相隔一方。

  她现在的身边没亲人了,也就剩下叔伯了。

  反观韦妮儿与杨绛,人家的亲人全在长安,平日里根本不愁没有说话的人,而她呢,刚出月子,正想出去好好游玩,却发现没个作伴的。

  李琩自然了解妻子的苦处,闻言道:

  “大娘的丈夫,现在还是成都县令对吧?”

  郭淑点了点头:“去年刚调任的,大姐来信说,是沾了我的光,唉,我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她了。”

  确实是沾了李琩的光。

  因为李琩那个时候与卢奂交往非常密切,见过守选官员名单,自然看到了郭淑大姐夫的名字。

  李琩当时就暗示卢奂,人家是个进士,守选两年了,赶紧安排一下吧,卢奂当然非常乐意了,因为郭淑的大姐夫,叫卢让金。

  卢奂其实一直在帮助守选进士早早履任新职,但是李林甫一直压着,后来有李琩帮忙,所以卢让金顺利通过,担任成都县令。

  成都县做为川蜀首府,属于次赤县,绝对的好地方,做过这里的县令,将来升迁,踏板就比较高了。

  别看是在川蜀,实际上在大唐,川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四川也是关中非常重要补给基地。

  也许大家不愿相信,四川补给关中,不是走陆路,陆路都是轻货或者行人,真正的大宗商品,是从四川顺江而下,抵达扬州,再经黄河、运河溯河而上,经洛阳过渭水抵达长安。

  等于是绕了大半个中国,才将货物送进了京师,看似费时费力,实则不然,以当下的条件,借助水利,才是最省钱省力的。

  安史之乱时期,四川和江南的物资在第五琦的调度下,会沿着长江全部送往武汉,将长江中游的枢纽中心武汉做为中转站,沿着汉江经襄阳进入汉中地区,随后北上补给身在灵武的朔方军,这便是上津道。

  当时坐镇汉中肩负这一重大任务的,就是汉中王李老六。

  “让你大姐回来吧,我明天会去偃月堂,届时找右相谈一谈,”李琩道。

郭淑一愣,忙不迭的点头,有亲人在身边,总是好的,否则她会觉得自己孤独凄凉  子夜时分,李无伤回来了,带着那三十副甲胄回来了。

  这种事情晚上干是最好的,不容易出纰漏,别看右金吾的大将军眼下是韦昭训,其实这个地方,一直都是李琩的,从上到下都是李琩的。

  “坐的是都水监的船,拉的是将作监的货,我在水门卸掉铠甲之后,剩下的货物已经送进了都亭驿,”李无伤掀开围布,露出了里面扎放整齐的铠甲部件,道:

  “船上都是铁货,吃水太深,白天过关太显眼了。”

  这些铠甲眼下都被存在在一座庭院的正屋,不会存进库房,以免太多人知道。

  掌灯之后,李无伤和牛五郎开始拆开其中一些部件,就要在李琩面前组装。

  像这类制式铠甲,它不是成套的,而是臂甲扎一堆,胸甲扎一堆,连接用的皮索另外扎在一起。

  如果是老手,组装起来不费劲,牛五郎就是老手。

  军器监打造铠甲,也是因地制宜的,关中驻军叫做诸卫甲,其它藩镇叫做方镇甲,两种甲制式相同,

  它们的形制是一样的,就是在一些微妙的细节之处有区分,还有就是使用不同地区铁矿造就的颜色差异,方镇甲没有关中的看起来漂亮。

  打个比方,就是警fu和城guan服的区别。

  大唐的主要铁矿产区,有三百二十八府、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南北方各占一半。

  北方则是山西、河北、山东,这就是为什么军器监设置在太原,因为这里是北方最为易守难攻的超级军事重地。

  牛五郎组装好一套铠甲之后,穿戴在身上,李琩一眼就看出,这玩意不能出现在长安。

  准确来说,不能出现在白天的长安。

  因为太好认了,颜色发暗,一看就是河东和范阳的方镇甲,陇右河西偏明亮,与长安区别还不大,但眼下这些,太好认了。

  这样的甲胄出现在京师,真够扯犊子了。

  造反要是用这些甲,得嘞,目标全是我,压根都不用区分。

  牛五郎仔细辨认甲胄上的一些印记,道:

  “确实是军中制式,也确实是出自北都军器监,是范阳甲。”

  李琩心里直翻白眼,这买卖做的,太滑稽了点,我一个长安人,买了一堆范阳甲,自己给自己加难度啊?

  关键是,还有一笔大货呢。

  李琩摆了摆手,嘱咐李无伤看好这堆甲胄,没有他的命令,无论是谁都不能进这座庭院。

  这件事还是需要再跟达奚盈盈商量下,看看能不能退货。

  达奚盈盈肯定不知道李琩是要造反,以为李琩只是自卫,准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李琩也是大意了,只觉得陇右甲与诸卫甲区别不大,范阳那边应该也差不到哪去,谁知道颜色区别这么大。

  军器监是不是在糊弄范阳啊,是不是偷工减料了?淬火不纯啊。

  铁矿石区别再大,也不至于一边出来是偏亮的,一边是偏黑啊。

这个问题,见到杨洄了得好好问问  翌日,偃月堂。

  李琩的心思完全就不在堂内讨论的议事当中,一直在盯着杨洄的方向。

  他已经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就看杨洄这小子肯不肯配合,那就是将那笔大货运到太原,一比一的比例,换城诸卫甲。

  这么干的话,肯定是要伪造一些手续的,不然你说不清这些甲胄的来历,会出事的。

  期间,李琩听到了卢奂提及铨选的事情,五月份科举就要开考,考过之后,必然会有一大堆新的人事安排,那么必然就需要对当下旧的人事变动一下,给人家进士们腾地方。

  所以说,每年的大考,与其说是在检验官员们任职是否合格,还不如说就是故意找那些不合格的办掉,给新生代腾位置。

  趁着这个话题,李琩也大大方方道:

  “我这里有件事情,还需要国宝郎帮忙解决一下。”

  卢奂愣道:“隋王请说。”

  李琩道:“将成都县令卢让金调回长安吧,王妃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日子苦闷了些。”

  一听这话,堂内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询问这个卢让金与隋王妃到底什么关系,知晓答案后,大家也是纷纷笑出声。

  没错,当着整个中枢大官的面,李琩都能将徇私这种事情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有时候直言不讳,反倒是更有效果。

  李适之知晓之后,捋须笑道:

  “人之常情,王妃为我宗室添嗣,大功一件,有什么要求,都是可以提的,颍川侯父子守疆,赤忠之家,兵部应该考虑人家的家眷安顿事宜,今日本不该隋王主动提出来的。”

  说罢,李适之看向卢奂:“你说是吧?”

  “我说不管用啊,”卢奂笑了笑,看向李林甫道:

  “眼下京师无缺啊。”

  长安的人事任命,全都在李林甫手里,卢奂权力有限。

  牛仙客过世之后,铨选四贵三缺一那个位置,自然被李适之补上了,所以李适之才直接跟卢奂讲,实则两人是一唱一和,说给在座的所有人听,李林甫把持铨选,不给他们三个分权。

  李林甫看想李琩道:“无缺就找个缺,总不能让王妃身边连个说话的亲人都没有。”

  “那好,位置我来选,”卢奂直接道,他这是要借机插手长安的人事任命。

  眼瞅着对方见缝插针,李林甫也不在意,继续讨论关于今年的大考事宜。

  午饭的时候,李琩托李岫帮忙,在相府内找了一处幽静之地,与杨洄单独见面。

  他在右相府已经很自由了,就像李岫在隋王宅也一样自由。

  大致将事情详述一遍后,李琩望着脸色铁青的妹夫,道:

  “怎么样?能不能办。”

  杨洄叹息一声:“你要这么要军械干什么啊?造反啊?”

  “你还看不出来吗?我和太子将来早晚有一场硬仗,不提前准备的话,我全家都得死,”李琩故意夸张道。

  杨洄撇了撇嘴:“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再多的军械也没有什么用,你得控制军府啊。”

  说着,杨洄自己接自己的话道:

  “噢这一点你好像已经在做了。”

  “你就说能不能办吧,”李琩道。

  杨洄点了点头:“麻烦是麻烦了点,风险太大,所以我需要谨慎处理,要做到万无一失是需要时间的,范阳这帮狗东西,竟然在私底下售卖军械,我要是捅出来,够裴宽喝一壶的。”

  李琩顿时嗤鼻道:“裴宽会这么干吗?你也不用脑子想想?人家可不像你,马掌都吞,你要是能扣下点军械甲胄,我至于花这个冤枉钱?”

  杨洄顿时喊冤道:

  “我哪来的胆子?西北的军资调度,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本来想着他们用马掌的地方不多,所以留了一些,现在好了,河西跟朝廷开口要马掌,我还得想办法抹了这笔账。”

  “不用管盖嘉运,”李琩道:“他无论要什么,都只是形式,他要的只是是西海郡,朝廷这边除了西海郡,什么都不会给他。”

  “还有一个难点,”杨洄道。

  李琩道:“你说。”

  来自范阳的这笔军械甲胄,这都是有编号的,军器监出库是打了印记的,想要送到太原只有一个借口,那就是送错了,本该是给长安送的,结果给范阳送过去了。

  这样一来,就能给李琩一比一换成诸卫甲,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混在军器监的官车当中,给李琩送进长安。

  杨洄之所以能做到,就是因为他既是供货方,又是采购方,军器监送进长安是给卫尉寺送呢,韦光乘不在,就是他说了算。

  但是呢,北都军器监的出纳记录还是要做完善的,那么难点来了,范阳负责这一块的是掌书记,而掌书记是颜真卿,他的笔迹模仿不来。

  至于节帅府印玺,杨洄可以私刻,但字迹是真难模仿啊。

  而颜真卿需要写退货公文,这些文件都是不会让外人知道的,只是为了应对万一,万一出了问题,那也是颜真卿的锅。

  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如果有预兆,也可以在档案库放把火嘛,方法多的是。

  “我还就不信没人能仿的他的字,这件事交给我,”李琩道。

  杨洄点了点头,小声嘱咐道:“小心一点,让人知道了,咱俩就等着掉脑袋吧。”

  “不要说的那么严重,”李琩笑呵呵道:

  “现在执掌中枢的是右相,没有人可以诬陷咱们。”

  杨洄点了点头:“那倒也是。”

  不怕你干坏事,就怕干了坏事,上面没人能给你摆平,就算这件事被太子党发现,拿来对付李琩,李林甫反倒会高兴,因为他可以借机反过来咬死是太子在污蔑李琩,故意构陷隋王。

  所以啊,世事无对错,对错在人。

大熊猫文学    家父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