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
林升绝不认为自己是在摸鱼,或者对于柯南的烦恼视而不见。
这倒和他的恶趣味这件事无关。
虽然有时候,这位在其他人眼里的“古板老头”,会开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玩笑。
比如那些像是“滚筒洗衣机”的谐音梗什么的。
但大部分的情况下,林升还是很靠谱的。
当然,有一件事,的确有些出乎林升的意料。
那就是他有些分不清。
或者说,很难找到哪一个,才是此刻通往“好结局”的路途。
那些无穷迭代的信息实在是太多,而且太过繁杂。
重要的是重复,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对于梅林所说的枝干战争,如今,林升也有了一些了解。
这个战争的命名前缀,的确非常准确。
这有一点类似过去计算机领域,或者说数学领域经典的排序问题。
对于型月宇宙来说,与其将它称为特殊状的“多元平行宇宙结构”,更简洁易懂的比喻是——
将它看作一棵树。
它运行的目的,是为了“延续矛盾”不假。
但是,为了让这个“矛盾”永远地延续下去,你反倒需要给“矛盾”本身一个定义。
就比如——
分叉树,或者分枝树问题。
过去有人说型月世界观的基底反倒是科幻而非魔幻,不是没有缘由的。
这个宇宙本身就像是一台计算机,试着在排序组合中寻找最优解。
而它的“分叉逻辑”则是通过“剪枝”排除无效分支,优先处理有潜力的路径。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林升反倒能很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不论是本宇宙的研究层给出一个“最优逻辑”。
亦或者,由他本人的CYZ效应、“侦探”的推理,直接先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难。
甚至,哪怕是林升上辈子的地球,说不定都能找到一个“最优解”。
以型月宇宙对于历史转折的判断标准来看。
能够达到十的九次方次数量级的分叉,应该是该宇宙的极限了。
而这很难说是一个巧合——因为它刚好与达芬奇对于太阳系的判断。
也就是与“太阳系能够在不断维持剪定现象的情况下,再这样维持一亿年存续”的结论相吻合。
“只可惜,它不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排序算法。”
这也是显然的。
对于二叉决策树来说,每个节点本身就代表了一次比较了。
也就是说,“分枝”本身,应该是比较的结果才对。
而对于型月宇宙来说,平行世界的出现,反而才是用于提供比较元素的事物。
而型月宇宙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也很简单。
研究层的一些部门,比如现实解析部,也许会对于这个恰好与一些“数学原理”吻合的壳的结构欣喜若狂。
虽然并不遵循“物理定律”,但物理本就是对于宇宙观察而总结的规律。
因此,不同宇宙的物理定律不一致,反倒证明了这一点正确。
而型月宇宙对于数学逻辑,起码是在这种涉及到壳的机制的一部分时的遵循——
比如剪定事项的判断,竟然遵从“数学”这一门学科,反倒让研究层的一些部门感到意外了。
甚至,在一些人看起来,拥有魔法要素的型月宇宙,反倒比以案件为核心的本宇宙,要更加“科学”。
起码,这个宇宙不会有时间线这样完全不遵守任何“逻辑”,同时还打破了“因果论”的事物存在。
在因果分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看来——
采用这种有限制的剪定机制进行决策,本就是其遵守“因果论”的证明了。
当然,叙事学部显然对于这种判断不屑于顾。
对于研究层有些死灰复燃的“柯南元年前科学体系研究”。
叙述学部则表示:“这种选择性的遵守,恰恰只是为了表面上的合理出现的。”
“否则,编纂事项的存在,就是在打‘数学’这一领域本身的脸。”
当然,名为编纂事项的存在,或者说历史惯性就已经这样做了。
这也是林升说它并非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排序问题”的原因。
因为这个宇宙,有那些被誉为“枝干”,或者说“主枝”的事物。
也就是说——
问题的最优解,在寻找最优解之前便已经存在了。
这就像宇宙本身绘制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但在一个人买下它后,却在上面签下了他的名字,并盖了自己的印章。
“型月宇宙,把真正无穷的可能性,变成了一个桶排序问题(BucketSortProblem)。”
是的,借助CYZ效应的视角,林升看到的事情异常的简洁、明了。
那是一个没有装饰,没有形容,没有遮掩的事实。
甚至,描述起来也很简单。
那就是——
无限,被人装进了三个“桶”里。
无限,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无限——应当是无穷无尽的。
它不该有边界,不应有形状,不存有数目。
而且,它不能够进行比较。
你又怎能在这无限中挑拣那“一”,然后宣称它比其他的一切,要更加崇高伟大?
但如今林升便看见了。
仿佛有人在无限之中划下痕迹,并对宇宙吩咐道:
“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便有什么事物为壳定了界限,为那无限,安了门和闩。
便有什么存在捉住那矛盾,就是枝干,又叫历史,也叫惯性,把万物捆绑万万年。
虽然那些其余的无限仍然是存在的。
但——它们变得不重要了。
名为历史惯性的门闩,将那些幸福、圆满、无垠锁在了外面。
又将痛苦、抉择、有限,硬生生地塞进了三个有限的“器皿”之中。
此刻,站在街头,林升便抬头看向天空。
或者说,他便望向那由那枚TDD所记录下来的、能够窥见根源的孔。
那永恒流动的现象,一切存在的昭示。
根源所流出到“器皿”中,被已经选定了的“最优解”,上面被盖了一张纸,又或者是破了一个洞。
而那些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就想要捧起“器皿”,对着那万能之釜许下渴求更多“器皿”的愿望,用于承载这与之相配的无限。
这位曾经挽救了柯南宇宙001的人,此刻竟一时无言。
林升不知道那位藤丸立香是怎样做到的,又付出了怎样的牺牲,才做到这一点。
但此刻——
他唯有一声叹息。
这样的牺牲最后换来的结果,显然绝非是那位牺牲者最开始想要的。
手中的TDD上所描述的、那段几乎成为“漫长”本身的枝干战争,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了。
林升放下那块被递到手中的手表。
然后,他看向一旁有着一头紫色长发的孩子。
“间桐樱,你知道那只是一个遗骸了,对吧。”他轻声说道。
那位藤丸立香,无疑想要做到和林升过去做到的一样的壮举——
扭转一个也许只有痛苦的抉择,无解的矛盾的宇宙。
唯一的区别是——
现在来看,她显然失败了。
大间桐樱微微点头,显然,她也很清楚这一点。
如果说藤丸立香的举措,是试图完成一个足以影响到整个型月宇宙001的仪式。
这个仪式的效果,甚至比本宇宙的莫比乌斯仪式案件循环还要好。
如果她真的成功,这个型月宇宙将变成一个真正的乌托邦。
一个只需要许愿就能得到回应的理想世界。
无论再怎么夸张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无论再怎么矛盾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
因为,对于壳的机制而言。
到时候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壳正常运行的一部分罢了。
但,那位迦勒底的御主,最后还是失败了。
“毕竟谁能想到,宇宙竟然有三个‘桶’呢?”
大间桐樱语气倒没有什么波澜。
仪式的失败,那些从总控室离开,且能“观察”到根源的人,都不难发现——
起码,在那个阿尔托莉雅死后,一些事情,便不难推测出来。
紧接着,她便开口说出,令林升都有些错愕的话。
“但是您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吗?”
说实话,林升真的很想答应下来。
对于这种牺牲,如果可以,他还是不想要它白费的。
“我不知道那个TDD,是在多远的‘未来’把你带回来的。”
“但你对我的了解,显然有了一些差错。”
这位在大间桐樱所知中无所不能的存在,苦涩地笑了笑。
“我必须声明一件事,哪怕是我,也的的确确做不到这一点。”
“可是,您过去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大间桐樱的语气里第一次出现了些许波动。
“只要您按照我给出的‘蓝图’…”
说着说着,这位间桐樱话语顿住了。
在林升眼中,这位“自称来自未来”的大间桐樱,搞错了很多事情。
虽然,此刻她已经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了。
实际上,如果仔细想想大间桐樱的来历,你就会发现,这个看似来自未来联盟的时间节点的孩子,完全站不住脚。
CYZ效应具有恒定性。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真的有一个“拯救了宇宙的联盟”。
那么,就像本宇宙如今的情况一样,那么此刻的宇宙就应该已经得救。
哪怕在大间桐樱看来,这也许是“时间旅行”的限制。
但林升很清楚,只要不涉及到壳的机制,只要不涉及到历史惯性,时间就是谁都能写上一笔的纸。
就像本宇宙的环带背面,因果律本身就要在联盟的审批后,才得以运行。
在历史推进与掩饰系统构建完毕后,只要不碰“星见塔案”,时间节点之间,事情发生的顺序之间,不需要讲逻辑。
因此,如果型月宇宙001已经得救,林升在显现的时候就应该已经知道了。
作为CYZ效应源头的他,其效应所作用的一切,对于林升都是透明的。
那么,如今这个能够一定程度上使用CYZ效应,甚至,还带有未来联盟的礼装、技术、记忆的大间桐樱,又是谁呢?
答案是“意外”,或者说“可能性”。
大间桐樱是基于型月宇宙001的要素轴所增值的CYZ效应。
基于心象、愿望等等与本宇宙存在区别的要素而诞生的。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详见第二卷第61章):
不同宇宙产生的CYZ效应,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
而对于型月宇宙001来说,其增值的CYZ效应无疑表现出来一点和本宇宙的不同。
而总结起来便是——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如果说本宇宙是可以在时间线上的独立,那么对于心象上的独立呢?
这的确很不讲逻辑。
就好比盖楼先盖顶层,射箭后才画靶子——
你怎么能在承认有一个拯救了型月宇宙001的联盟的同时,仅仅只承认“局部”的真实呢?
这简直好比询问某幅画的真假与否,而答案却是“真了一点点”一样荒谬。
而考虑到“画作”显然不能和“宇宙”等同,这就更荒谬了。
因此,这位自认为来自“未来”的存在,其实只是最开始那个想要帮助他人的孩子的——一个愿望而已。
这一点确实很不可思议。
但就像柯南所研发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属于第三法的四圣之结界,亦或者大间桐樱的宝石剑,虚数斩域·因果折断。
基于所谓的“可能性”这一要素,在CYZ效应的帮助下,他们就以一种类似于特异点的形式所存在。
或者说,整个枝干战争,也同样基于这一点。
不过,此刻林升便将那枚TDD重新递还过去。
在大间桐樱有些失落和惊讶的神情里,他轻轻开口。
少女猛地抬头,那双紫色的眸子,就和另一双温和的、充满了鼓励色彩的眼神对上。
只见林升笑着说道:
“你的TDD,不是找了一个方法出来了吗?”
“既然如此——”
“就试着把这份可能性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