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还是调拨了那一千万美元。
跟章兰芝签下关于那两家股权转让的协议。
其实除了早期有些经办签名是章兰芝,用的印章都是公司名号,那些股份当时就属于东升贸易。
后面接手签署的协议、股权变更、股东署名都是让卫东了。
但这份协议还是如同离婚协议书,彻底断开所有法律上关系。
而章兰芝同意拿这一千万,也是作为她去北美的启动资金,利用跟克莱斯勒现在建立的关系,开设汽车销售公司,起码是在加州或者底特律的代工汽车总销售。
得有个点来保证克莱斯勒原本的销售体系万一不愿卖这些内地产汽车怎么办。
哪怕卖不了多少,这也是个标杆,证明确实有车在内地代工生产,返销到北美。
销量不好那就朝着东南亚、南美或者其他地方卖。
反过来又有理由寻求更先进的车型、款式到内地生产,甚至可以在北美建立自己的汽车设计公司:“目的是一茬茬的培养我们自己的汽车人,从工程师到设计师,只有建立起跨国公司,才能解决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而不是放出去就跑了,在内地给足生活环境、薪资待遇,又能随时往来国内外,光这一步就能帮内地提前留住很多人才。”
其实就是建立个买办公司,在克莱斯勒和内地产业链之间,进能扒拉技术,出能引领销售。
核心更是在人才培训调度上。
自己经历过全程心态变化的章兰芝,确实也是做这事儿的不二人选。
她点头了。
跟着呆了不到四十八小时,就拿了一纸协议飞往大洋彼岸。
本来按照让卫东的心态,说清楚、签了断,他从代工厂、电子产业园视察到汽车工业园就不想走了。
因为来这边就遇到了老萧,真的在细心指导一大帮孩子练球。
狂飙半年的汽车产业园,更是已经点石成金般矗立起成片的厂房。
一大片住宅小区高楼也在拔地而起。
尤其是花旗工程师带过来北美流行的新式钢结构厂房技术,这是切诺基厂区已经前期修了部分没法改的短板。
沪海厂就是先造自己的构件厂,然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后面飞快开建,大跨度大空间厂房高速落成。
一组人个把月就能搞定一栋!
同时开建效率高得惊人,光这都引来各方参观学习。
沪海市给足了支持,指示沪钢全力保证这边的材料供应。
所以现在不光几乎所有厂房都是美观大方连成片的整齐搭建,连厂区篮球公园都能在全封闭的室内空间。
周围还有两三千个钢架搭建的临时座位,加上铺了木地板的球场,已经是可以媲美国内顶级专业球场的条件。
沪海就很能理解合资公司这类以人为本的要求,很支持。
这个也比切诺基当时花几十万非要修厕所更容易理解。
所以萧眀也在其中。
顺着HK外籍助教团队那边,招募了两个青训教练送到沪海,挂职在道奇汽车外籍技术人才里面。
执行跟国内少体校完全不同的训练模式。
让卫东看到这,哪还挪得动脚步,坐在场边聚精会神的跟老萧比划交流,顿时把所有的沟沟坎坎都抛在脑后。
周围人知晓他就这点爱好,全都相互照应的赶紧支棱起来不打扰他。
把老汪和龙振伟带走去各处考察。
连老程都索性过来篮球馆给让卫东汇报交流目前整个道奇汽车的产线进度。
唯有章兰芝没人去招呼。
所以她远远的靠在几层座椅间隙后的门边,使劲捂住嘴才能控制情绪远眺那身影。
可不过几小时后,市里面得到消息,辗转通知让卫东过去开会交流工作。
让卫东无奈起身看看,周围都是篮球人,唯有躲在角落那点格子衬衣绒线衫。
那就带着一起去交代清楚这个汽车产业模式结构。
因为到这时候,让卫东无论如何不会主动说自己在帮招投局做银行和保险,尤其是后者。
提到社保让卫东还是有印象。
那就把这位女将推出去当挡箭牌。
主要详细解释目前道奇汽车的情况:“五一吧,争取在五一正式开启全面产线投产,能跟已经运转了四年的切诺基同步剪彩,已经是个产业奇迹,沪海在这方面付出的支持,一定会在道奇汽车上结出硕果。”
他已经是个成熟的主公,这种官面话可以说得非常圆润。
还有很多数据:“目前国产化率在62左右,争取年底达到85,现在每辆车的成本能控制在6780美元左右,不到五万元,年底争取压到6400美元以下,这就是我们朝着北美地区返销的机会,不求多卖,能把所有外汇消耗冲抵就行,等于我们白捡一套汽车产业链。”
果然让市里面频频点头:“运过去的成本高吗?”
这就更有得账算了:“一个集装箱三辆车,小船一千个集装箱,平摊下来三百多美元,但如果用我订造的那种大船六千个集装箱,平摊下来就是85美元,实际上这款道奇600,之前在北美市场最低销售八千五百美元,厂家去掉销售成本利润只有两三百美元,这下就有点竞争力了,我们不在乎能卖多少,证明来内地生产是正确的,他们要把最新最好的车型都拿来代工,这事儿就算成了。”
说到这里,他还不得不承认:“日系车确实太便宜了,我开来这辆本田,在北美地区销售价格5399美元,这就是高度产业化之后的成本控制,我们还没走到这步,先学会造,然后再学会控。”
不得不震惊。
普通白领,甚至北美蓝领,两三个月工资就能买辆车。
哪怕放到三四十年后,都是内地难以企及的程度,这里面固然有工业化发展到极致,也有美元购买力坚挺的ZZ原因。
但各位还是有点难以置信,甚至起身到窗前看了看那辆也很不错的双门小轿车。
国内两三个月工资现在只能买辆自行车吧。
谈不上危言耸听,但让卫东确实是尽量用震惊体带走注意力。
顺带强调海运在这种销售中起到的作用。
一条巴拿马级集装箱船能带一万两千辆汽车、超十亿产值的惊人运力都可以作为沪海深水港投建必要性的佐证。
章兰芝做惯了打字员秘书的风格,又是典型的沪海女子清冷穿着打扮,坐在旁边哪怕第一次听说让卫东的产业早就从那几十包牛仔裤外贸,演变成了两座集装箱码头和自造大船。
表情都非常沉静的只做记录,看不到半点情绪波动。
哪怕介绍到她在三线厂成长,是东升贸易扎根沪海的拓荒者,开启了收购真空电子、音响元件厂股份的产业之路,现在更是留学大嘤之后,是本次道奇汽车产业链迁徙的北美操盘手。
也只是很得体的点头致意不说话。
唯有让卫东谈到关于这家驻北美公司的作用,她才用翔实的工作细节解释目前克莱斯勒的情况,北美汽车市场大概形势,目前几大花旗汽车品牌在日系品牌面前的劣势。
譬如这次大规模产业链搬迁的感受:“实际上这次搬迁大部分货运我们都是通过五大湖水运,然后从大西洋入海口沿着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再运送过来,国远集团船舶承接了相当部分业务,对比部分用北美铁路运输网到西海岸,再装船运输的情况时间长点,但成本低了很多。”
就不知不觉,让卫东启蒙了她的方方面面:“但重点在于我们搬迁这些可以算北美市场已经在换代的落后产能时,也注意到他们新产业链造价高昂,生产成本高企难降,有些痕迹似乎正在步入大嘤的轨迹。”
沪海市里面吃惊的请她细说。
这会儿出国的,谁不是看见欧美都说好。
就刚刚好,短期出国看不到太深入,长期的可能又不回来,要么就埋头读书。
她去了大嘤读书,两年时间恰恰成绩不怎么样,苏大姐那边的八卦说她对那个西方文学艺术读得都不认真,勉强凑齐学分只喜欢东游西逛。
在底特律这几个月,还是借着到各大生产区到处逛。
可能当年从三线厂出来,让卫东带着她一点点从蓉都、鄂昌、粤州、沪海,走市场、进高校。
就像大学生踏入社会跟的第一个老板,往往会影响到后面整个职业生涯风格。
章兰芝就既有沪海人的细致认真,又多了几分西南地区的敢闯莽劲儿。
可能她比董雪晴都更擅长一线操作,甚至对待国外的思想,也受了让卫东的影响。
别人看的都是春暖花开,她会下意识的注意到那些衰败迹象。
尤其是从已经工业化衰败的大嘤到正在经历剧烈变化的汽车城,即将成为铁锈地带的五大湖地区,这种辉煌过后在走下坡路的感觉,她在三线厂恰恰成长体验过。
带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娓娓道来。
成功的给这些位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让卫东身边果然精兵强将,二十多岁的姑娘,外语娴熟流利,又有留学经历,叮嘱让卫东要重用人才。
就谁都没想到这步棋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