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720章 谏臣温恢

  平阳大营各军解散的七七八八之后,赵基也在庄园里休养了半月时间。

  这半月近乎独居的静修生活,让那股疲倦、浮躁之意也散了七七八八。

  又是一日,清晨泞濛细雨中,赵基从凝神养气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只穿贴身的细麻衣,他推开窗户看着小小庭院内的一切。

  枝叶绽放的灌木绿植与萌发的各种花种、菜种此刻呈现一种青灰色。

  赵基静静凝望,庭院内没有当值的卫士、属吏,更没有服侍起居的女婢。

  远处也没有马嘶声,更没有马粪那种能把人熏透的强烈气味,也没有那种怎么清洗,靠焚香也无法驱散的死人味。

  宁静气息包裹着赵基,他一手扶着窗台,垫脚展臂伸出另一手,才勉强穿过窗外走廊,接住了一些从瓦片汇流而下的雨珠。

  清凉、滋润之感从手心传来,赵基满意收回手。

  继续注视小小庭院,凝神养气这个技能虽然能驱除疲倦,恢复精神…可这更像是一种对身体极限的开发。

  人是需要睡眠的,很多思维念头也需要通过睡眠来清理出去。

  类似于磁盘清理,这段时间的静养,赵基自认为疗养恢复的不错。

  可是因裴氏之乱,弄的赵基很是心累。

  哪怕明明知道自己生机盎然,可对晋阳那边的女人们产生了抗拒心理。

  蔡昭姬写来的信已有快两个月,赵基连回复的心情都没有。

  厌倦了,这些女子与渴求仕途、权力的士人一样,让赵基失去了狩猎、追逐的乐趣。

  权力最能异化人,尤其是处在权力核心的位置上。

  掌握着最高的资源分配权,赵基的眼中甚至已经没有了男人、女人的区别。

  有的时候回想起来,总觉得自己才是那个猎物。

  跟着如同一个模版烙印出来的男人、女人打交道,还不如钓鱼、射箭、骑马。

  起码,钓鱼有一种期待的过程,以及收获的不确定。

  甚至百发百中的射箭,对赵基而言也没了乐趣。

  他射箭能做到的事情,一句话下去也能让其他人来帮他做成。

  视线内的庭院色泽从青灰色渐渐鲜艳、明亮起来,细雨未停,远处两三里外晨间号角声隐约入耳。

  赵基深呼吸一口,转身漫步走回寝室,开始穿戴衣袍。

  脚踩木钉屐履,腰挎佩剑后,赵基低头走出门,沿着走廊绕菜圃、花田走出这座小庭院。

  小庭院门亭下,赵基回头看了一眼园中这段时间移植的花木、蔬菜苗子,多少有些留恋。

  等再次回来,也不知道能剩下什么。

  至于留人打理这些花草,赵基又有些不乐意,宁肯这些花木、菜苗荒废掉,也不想其他人经手。

  转身走出门亭,立刻就能感受到雨丝落在身上。

  赵基脚步不紧不慢,过中门来到前院时,才见前院门内侧有五名虎贲值守。

  四名虎贲持戟面对面站在大门下,中间是挎剑、双手负在背后斗篷下正来回踱步的虎贲伍长,即便是伍长,他肩章也是一杠三星的上军尉,本职虎贲郎中。

  见赵基走来,这虎贲伍长快步而出,相隔七八步时拱手长拜:“公上。”

  “准备车马,封闭这里门户,以后再来。”

  赵基嘴上说着脚步不停,门侧内的四名虎贲一起动手,将门后横木抬起拆走,一起拉开左右门扇。

  大门外,十二名义从甲兵持戟在两侧站立,当值领队的军吏单膝跪地:“太师。”

  “起来。”

  赵基迈步过门槛,站在台阶上眺望院外的雨景,这里视线辽阔,展目望去能看到两三里外此前行宫、赵贵妃的庄园,心情跟在屋内时迥然不同。

  他左右观察、等待车马时,附近闻讯而来温恢、张卫并肩而来,踏上六道台阶,与赵基隔着六道,俯身拱手:“太师。”

  “该走了。”

  赵基抬眉看灰白云层:“我在这里偷懒的越多,祖父那里操劳的就多。该回晋阳了,我得送裴茂一程。”

  温恢拱手:“太师,昨日伏波将军所督二营人马已到唐城,今日就能入驻平阳南营。”

  “南营交给他接管即可,就不必见面了。”

  赵基依旧抬眉看云层,还是一副随心所欲模样:“我想去晋阳,这雨水不能阻碍我,伏波将军也不行。文曼若是不放心,持我手书去接待伏波将军。”

  张卫侧目去看温恢,温恢再次长拜,声音温和耐心解释:“太师贸然轻动,何止是伏波将军会生疑猜测?以仆之见,还请召见伏波将军及大营留守将校后,再从容向北。”

  张卫多少有些敬服温恢的胆量,敢在赵太师兴头上开口劝阻。

  不想赵基突然侧目看他:“公佑怎么看?”

  张卫闻言赶紧长拜:“回禀太师,仆以为文曼所言不无道理。今太师威震海内,顾望河北则袁绍惊悸,回首中原,则孙策胆寒。若率性直趋晋阳,则平阳、河东军民惊疑不定。为安河东臣民,恳请太师缓行。”

  “说的有些道理,我正是厌烦了这些,才躲在这里图一份清净。”

  赵基见车驾缓缓而来,又见近处的温恢再次起身长拜,虽无言语,但态度很是强烈。

  温恢考虑的自然很有道理,现在赵基外出多看一眼路边的树,他左右随从、卫士都会事后帮他挖出、移栽回来。

  路边树木尚且如此,更别说是遇到的女子。

  一样的道理,他任何忽然的举动,都会引发周围人的各种猜想。

  直趋晋阳而去,往往能联想到的不会是什么好事情…这不利于稳定。

  就内部稳定来说,赵基个人的军事威望,以及赵彦的持政威望、监国皇后摄政的一点历史惯性、皇长子自身蕴含的未来正统,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

  当然了,治下生产力恢复,各阶层男女能吃饱肚子,享受相对稳定的秩序与安宁生活,都是维持稳定的必须条件。

  见马车停在门前,赵基就说:“那启程去绛邑,就安排三百车骑,余下人马拔营,向白波渡津进发。正好北上的运输队也在绛邑,我从绛邑启程。”

  “喏。”

  温恢闻言高声应答,略有一点进谏成功,纠正君上小毛病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其实总体行程不会耽误太多,赵基中军卫队的车骑太多了,从平阳去晋阳虽然不算多远,但车辆、畜力损耗不小。

  而乘船北上,就能避免这些无意义的损耗,且行程更快,时间也稳定。

  除非汾水上游爆发特大春洪…普通的汾水洪水,其实负面影响并不算太大。

  首先是晋阳泽能泄洪、蓄洪,中游即雀鼠谷北边有九泽,这里能积蓄汾水中上游的绝大多数洪水。

  汾水洪水冲到雀鼠谷以及平阳周边时,河道南北顺直,残留的洪水也不会造成什么像样的破坏。

  而今年早春、倒春寒现象之后,明显降雨稀少,汾水流域怎么可能会爆发特大春洪?

  请:m.badaoge.org

大熊猫文学    虎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