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疯了?下午的课你不教了?”
“车子,房子,全部都要贱卖?”
尖锐的质问声并没有打断男人收拾行李的动作,床上的华盛顿邮报就这么躺在那里。
《把最后的心跳,献给祖国》
“嘶啦”声中,报纸被扯得粉碎,面对沉默的男人,质问声再起:“你说要捐钱,我说好,你说要捐药品,我去买,可现在呢?你到底要做什么?”
老式的木质箱子被重重合上,男人只是淡淡扶了扶眼镜,从地上拾起残破报纸的一角,上面赫然是“救中国(英文)”。
他语气温柔:“亲爱的,自己的国家,要我们自己去守护,看到那句话了吗?”男人又捡起一份报纸的碎片:“国家需要我。”
“多少年了?”男人说着说着,拿起报纸走向窗边,看着东方:“推翻清廷,我没有回去,他们也不需要我,他们需要兵,需要枪。”
“军阀混战,我也没有回去,他们只需要钱,要人。”
“民国成立,混沌不堪,我还是没有回去,因为我厌恶那帮吸血买办的嘴脸。”
“但现在,我如果再不回去,国家就要亡了,如果没有根,我们就像是海里的浮游,随波漂流,不知道一哪天,就被路过的鱼儿吃了。”
“我的根在东方,我要回去,要去救中国!”
扑通,女人嚎啕着瘫坐地上:“呜呜呜那孩子上学怎么办?他才8岁,他国语也不好,会不会被人欺负?还有钱呢?没有收入,我们吃什么?”
女人越说越伤心:“呜呜我手里还有一些结婚时的嫁妆,下午一起去卖了。”
女人越伤心就生气,她站起身挥起拳头,敲在男人的胸口:“白志诚!你这个混蛋!日子刚好起来,就要回去,我我的命苦啊!”
“白志诚!你欠我的,你给我记住!呜呜呜打完仗,把我的嫁妆首饰翻倍还给我!!”
看着女人哭得梨花带雨,白志诚一把将她抱进怀里:“一定,等打完仗,过上好日子,我欠你的,一起还你。”
民国26年11月11日 申报、大公报、中Y日报、民国日报纷纷刊载《把最后的心跳,献给祖国》。
11月12日 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先锋报、费加罗报、《柏林晨邮报》相继刊登《把最后的心跳,献给祖国》。
“伟大的事情,收益没有,风险很高”
“要不要一起?”
“救中国!”
这些话几乎传遍了整个世界,也让沈复兴这个名字传遍了世界。
11月15日 正在金陵召开第二次国防会议的老头子将报纸丢给众人:“都看看吧,我就说这个沈维安是孙猴子,到哪里都不安分。”
“你们还在担心,这个家伙会不会主动出击,打乱作战部署?”
“好嘛,去健生地方不过几天,全世界的报纸都在刊登这篇文章。”
“整个金陵,整个华夏都在谈论沈复兴,我不明白宣传部怎么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呢?”
何应钦笑着开口:“还是委座安排有方,要是让那小子天天挖工事,怕就是没有这篇文章了吧?”
办公厅主任徐永昌点头:“正是如此,仅仅一天,金陵城报名参军的人数已经多达5000人,登记处排满了人,根本来不及。”
俞飞鹏也说道:“社会各界,反响极大,宋部长那边的报告应该送到您手上了,单单一日,捐款已经超过了一个亿,据说,海外的华侨同胞也有这个数字.”
嘶——!
其余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前几日,郭沫ruo与华夏最帅的男人在武汉为抗战筹集资金,办了一个献金运动,为抗战筹集资金,社会各界集体动员,募捐,筹集了超过4800万。
可这沈复兴一个字没说要钱只是问:要不要一起.
恐怖如斯!
这时候,门外参谋敲门报告。
一份电报来到何应钦的手上,只一眼,后者就急匆匆汇报:“委座,好消息,国外的华人响应号召,南洋商业联合会捐赠一个亿,另认购一个亿国债。”
“这”
众人有些坐不住了,什么叫雪中送炭,什么叫同仇敌忾,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救中国!
这就是!
很快,又有一名参谋跑进来:“英吉利领事馆发来的急电,50多名学者,300余名司机与技工申请回国,只是苦于没有身份,请求特殊办理。”
“法兰西领事馆来电:20余名学者,100多名有飞行经验的飞行员申请回国.”
“南侨总会来电:捐赠卡车300辆,并组织3000名有经验司机回国”
“张司令来电:粤籍华侨已自发组织抗日救国队,首批8000余人申请回国参战”
疯了,彻底疯了!
沈复兴一篇文章,一个问题,点燃了这个民族等待了千年的复兴火焰。
借这个机会,老头子再次发问:“现在,这个金陵,到底可不可守?”
众人默然,事到如今,社会各界如此反应,要是真一枪不发放弃金陵,那就真的站在全国的对立面了。
大势汹汹,不过如此!
灵桥牌普通话自问自答:“金陵还是要守,如果没人守,那我就自己守!”
这时候,不少人看向唐生智,他扶了扶眼镜,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金陵警备司令谷正伦可以,桂永清作为教导总队指挥官,可以为副手。”
“不行,这两人资历太浅。”
众人又是沉默,刚才的激动早已消失,在会议室的众人都是人精,他们或许会因为全民族抗战的情绪与团结而兴奋一时,但面临重大决策,还是极为冷静的。
金陵能不能守?
不能!
要不要守?
眼下的问题,就是谁来背这个锅,承担国都失守的责任而已。
申城的线人早就发来密电,小鬼子的补充兵开始陆续抵达,他们还在当地招募在华侨民参军。
最坏预估,抵达金陵的部队已经从最初的15万增加到了20万。
淞沪会战不算后续抵达国防线的部队,近60万大军没有打赢的战斗,希望现在不足15万人打赢?
你问其他的部队去哪了?都去后方休整了。
为什么不增加?
弹药不足,粮秣不足。
北方援华的物资至少还要一个月才能到武汉,而前期折损的枪支弹药,光是补充就有些困难。
教导总队与税警总团,每人配给的弹药数量是最高的,一人75发。
但金陵的仓库几乎被搬空,金陵兵工厂早已迁至武汉,甚至还有继续西迁的计划。
这种情况下,这帮人精,谁会愿意留下呢?
见众人还是沉默,老头子有些不悦,刚打算结束会议,又有参谋冲进来:“山西急电!”
只是看这个样子,似乎并不是好消息。
何应钦见状,再次起身去接过电报,到手的瞬间,他的脸色就变得极为难看。
“念吧,是不是太原会战的事情?”
何应钦抿了抿嘴唇,艰难开口:“11月15日上午9时许,太原失守.卫立煌率兵撤往临汾一线,此役毙伤日寇超过3万,我方损失也超过10万。”
会议室的气氛更加沉默了,但这还没完!
又一名参谋急匆匆过来,将电报交给何应钦。
这次,后者只一眼就差点没站稳,后退半步堪堪稳住身形:“第六战区冯司令急电,11月14日晚,日寇攻破德州,韩复榘下令撤军,师长展书堂来不及撤退,战死于德州,日寇兵锋直指济南!”
愤怒的灵桥牌普通话响起:“他韩复榘要做什么?重炮旅不都给他了吗?居然下令撤军?”
“发电报,调重炮旅归属第五战区李长官指挥!”
“给他金箍棒,也打不死白骨精!”
众人皆震惊,看来,这冯玉祥,根本指挥不动这些老部下了。
电报里这句“韩复榘”下令撤军,极有深意。
看起来,是他韩复榘跑了。
可如果你站在韩复榘的视角,就知道这次,豁出去的韩复榘在德州摆下两个满编师的兵力,又将重炮安置在外围,对日寇猛轰 几乎付出了上万人的代价,日寇才勉强占领德州。
缺乏物资装备、训练的地方杂牌军,硬抗了日寇近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师几乎被打残。
民族荣誉感提升100没错,但你也要看基数。
有些人基数是负数的话 会开到这里,剩下的就要私下协商了,老头子大手一挥手:“散会,下次再议。”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到了下午,唐生智就接到了召见的旨意。
两个昔年三次反目的对头,就这么坐在狭小的会客厅内。
唐生智的心情是不安的,就连喝下去的茶,也是不知味道。
“这个第6战区,你觉得还有必要存在吗?”
唐生智没想到,对方一来就问这么大的问题,似乎是在把他当做心腹智囊看待。
“冯司令年纪大了,手下那些骄兵悍将早已自立.”说到这里,唐生智额头有些汗水:“还是取消,另派大员去比较好。”
听到这话,灵桥牌普通话里已经全是愤怒:“是啊!77事变,他宋哲元拒绝我派兵北上,丢了平津,我原谅了他,继续委任他为第一集团总司令,希望他能坚持抗战。”
“又让他的老长官,冯焕章去担任第6战区长官,我不怕他坐大,也不怕他拥兵自重,可他倒好,连老长官的话都不听。”
“还有这个韩复榘,至今不允许我派兵增援,丢了德州,他下一步是不是要丢济南??”
“是不是,要我亲自飞到济南镇守,他才肯.”
唐生智这时候,似乎有些感受到了眼前男人的难处,整个北方,几乎都是听调不听宣的大爷。
不许派兵,不许派官,还要钱、要兵、要武器、要职位。
换做他当湖南王的时候,怕是第一个就要带兵剿灭对方!
说实话,两人三次反目,他也有野心,也想坐上那个位置,可每次要么时机不对,要么就被人背后捅刀子。
如今自己还在这里,有一部分原因,却是对方的心胸宽广。
国内多少反对他的人,他几乎能用的,能拉拢的,每个都用起来。
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张发奎还有他唐生智,那个没有反对过他。
甚至人人都起兵反对过他!
如今呢,大家还不是在一个会议室里,商讨如何抗日?
唐生智自问,这个格局,他是没有的。
“孟潇兄啊,你我多年相识,有过往,有恩怨,可这在民族危难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唐生智竟然有些感动,他站起身:“委座!”
“这金陵城,我决意要守!”
“申城,我是打给外国人看的,而这金陵,我要打给国人看,他们不守,我亲自来守。”
“到时候,国家,还要拜托给你们了啊。”
唐生智大脑一片空白,这是要做什么?托孤吗?
他竟然一时反应不过来,本能开口:“委座你怎么能留下,还是我来吧!”
说完,唐生智的手被对方紧紧握住,只见他眼眶含泪,不知道是激动还是什么,语气竟然有些颤抖:“孟潇兄,为难你了啊。”
骑虎难下了!
但唐生智还是坚定的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博一个名声,以后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此战,孟潇兄可有把握?”
唐生智立马站定:“我只有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