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正式就任。
与杜鲁门不同,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军人。
他早就看出美国的选民对战争已经厌倦了,因此‘结束朝鲜战争’也成了他最有力的竞选口号。
现在他上任了,自然是立刻开始着手兑现自己的承诺,体面的结束这场战斗。
然后他就发现,这件事远比想象的要更加棘手。
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拿着文件向他详细报告了美军目前的情况。
“国内因为朝鲜战争而动员的总人数是572万人,美军现在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63万人,其中派往东亚的美军高达179万人次。”
“也就说,美军每两个士兵,就有一个曾经去过或者正在朝鲜。”
“而我军包括阵亡、负伤、失踪被俘的总伤亡,已经达到了20万人”
“另外,南军的总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50万人,联合国军其余部队伤亡加起来也有10万人之众。”
艾森豪威尔越听脸色越难看。
然而让他头疼的还不止如此。
雷德福刚刚报告完,国防部长威尔逊也开口了。
“根据计算,今年军事预算最少也得有500亿美元,其中朝鲜战争专项资金要超过300亿。”
5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一出来,让艾森豪威尔倒吸一口凉气。
“怎么这么多?”
即使美国财大气粗,这500亿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已经是美国GDP的13,是联邦政府预算总额的70。
威尔逊有些无奈道:“总统先生,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美国经济在多个维度上都已经展现出了战时经济的痕迹。”
“而且被动员的也不仅仅是陆军,为了确保朝鲜的制海权与制空权,海军动用了一半以上的主要作战舰艇。”
“5个航母战斗群被长期部署在朝鲜周边,进行封锁、轰炸以及火力支援任务。”
“空军同样也将近半的作战联队投入到了朝鲜战场,在米格走廊,中美空军多次进行了激烈的喷气式战斗机空战。”
“而空军在整个战斗中投下的炸弹总量,已经达到了65万吨,这断崖式碾压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总消耗量。”
艾森豪威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的耳朵。
“一个小小的朝鲜战场,消耗怎么会如此之大?我们还有希望取得胜利吗?”
雷德福耸了耸肩膀:“我已经到朝鲜看过了,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取得胜利,恐怕得进行全国总动员。”
“这绝对不行。”艾森豪威尔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毕竟他的竞选口号是结束战斗。
而且还是那句话,苏俄才是美国真正的强敌。
如果让美国的小弟们知道,打一个刚建国的中国都要动员全部力量,这些小弟们还会团结在美国周边,去与苏俄对抗吗?
艾森豪威尔问道:“你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一旁的国务卿杜勒斯开口道:“撤兵。”
“撤兵?”艾森豪威尔还是摇了摇头。
撤兵的确是最简单结束战争的办法,但是他现在根本就没有理由撤。
朝鲜战争莫名其妙的打了这么多年,啥也没得到不说,美国人还死了一大堆。
这要是凭白无故的撤了,游行怕是立刻就要搞起来。
别说4年后的连任,就是2年后的中期选举这关,自己可能都过不去。
见艾森豪威尔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几人也没有好办法了。
打又不能打,撤又不能撤,美国完全是被吊在了半空。
讨论了半天,没有任何结果的艾森豪威尔决定自己亲自去朝鲜看看。
几日后,艾森豪威尔秘密访问了朝鲜前线。
指挥部会议室内,艾森豪威尔没有跟卡拉克和范弗利特浪费时间,直接了当的问道:“你们两个打算怎么办?要怎么样才能取得胜利?”
范弗利特一下子来了精神:“总统先生,只要你再给我10个师和32个炮营,我还能打!”
听到范弗利特的要求,艾森豪威尔想起自己看到的志愿军防线上那密密麻麻的坑道,直接摇头拒绝,他可不是不懂军事的人。
艾森豪威尔直接说道:“打不动的。”
“首先,即使我把兵力调过来,眼前的防线也几乎不可能突破。”
“其次,即使突破了,越往北打中军的补给线就越短,他们只会越打越强,我们绝无可能推到鸭绿江。”
艾森豪威尔清晰的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朝鲜战争已经到了谁也打不赢谁的地步。
即使美国全面和中国开战,也不可能彻底击败中国。
继续下去,双方就只能这么持续的消耗,可是这种消耗只会让美国付出无法接受的代价。
听到艾森豪威尔的话,克拉克和范弗利特沉默了。
大家都是明白人,谁也忽悠不了谁。
不过范弗利特还是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败了,他还想再拼一把。
“总统先生,我认为我们还能打下去的。”
“之前攻击受挫,完全是因为地形的原因,只要地形不受限制,在各兵种的有力配合下,敌人的坑道防守体系并不难突破。”
“如果您愿意,我可以组织一次空、坦、炮、步联合实战演习。”
“不管下一步是打还是谈,我想这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艾森豪威尔跟卡拉克看向范弗利特的目光各有不同。
范弗利特神情则是有些紧张,如果不是不得已,他也不想直接挑战克拉克的权威。
但是他没办法,国会里有人质疑他使用的弹药太多,觉得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已经提出了要对他进行调查。
如果不能拿到一个胜利,等待他的就是到国会接受质询。
这个质询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麦克阿瑟受到了什么样的屈辱,范弗利特清楚的很。
让范弗利特松了一口气的是,艾森豪威尔在考虑半晌后,决定让他试一试。
“可以组织一场小规模的战争来进行实验,不过一定要万无一失。”
“我们需要向全世界展现出我们的强硬。”
整体态势打不赢,但不代表局部战场不能打。
正如范弗利特说的那样,即使是要和谈,打一场胜仗也是有必要的。
“是!请总统先生放心!”范弗利特有些喜出望外。
为了能改变自己的结局,范弗利特将全身心投入到了这次战斗当中。
按照范弗利特的计划,这次战斗包含了空地协同作战、空地联合打击、步坦协同作战。
目的是向中军和全世界展现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整场战斗又分为了突袭和捕俘两个动作,只要能抓到几个俘虏,美军就能在媒体上大赢特赢。
为了实现自己目标,范弗利特集结了所有的战斗力量,而行动目标则是选择了金平北丁字山阵地。
丁字山说是一个山,但是地势相对平缓,属于西月岭和西马山的中间地带。
最关键的是,这里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21支队只摆了一个排的守军,只有一条主坑道和两个防炮洞。
因此范弗利特对此战有充足的信心。
坦克开路、飞机骑脸,他想不出,自己能怎么输。
确认此战必胜,范弗利特再次叫来了记者,而且是一口气叫来了12名,还搞起了现场直播,他想要盖过之前五方岭的报道。
作为范弗利特的翻身战,又有这么多的记者在,大场面肯定是少不了的。
1月25日,站在指挥部内,范弗利特信心满满的下达了攻击命令。
“鞭挞行动,开始!”
上百架飞机出动,对丁字山阵地实施了3小时的覆盖式轰炸,投掷的炸弹超过90吨,丁字山被炸的地动山摇。
随后,8个炮营126门大口径榴弹炮组成的支援炮群立刻跟上,又是一阵火力急袭。
一阵铺天盖地的炮弹过后,飞机再一次飞抵战场,大量的烟雾弹投到了阵地上。
利用烟雾遮蔽视野的功夫,美31团1营兵分三路展开了进攻。
为了一举拿下阵地,范弗利特出动了50辆潘兴坦克。
左右两路各10辆重型坦克,中间主攻方向则是直接集结了30辆重型坦克。
坦克掩护着步兵朝阵地扑了过去。
看着如此凌厉的攻击,在场的记者无不感叹,纷纷将镜头对准了山头,并且进行调整好了拍摄角度。
然后他们就拍下了美军狼狈逃窜的全过程。
包括隐蔽指挥部内的艾森豪威尔和克拉克,战场上的所有人都看的目瞪口呆。
范弗利特都快要把望远镜给捏碎了。
三次,美军整整连续进攻了三次,却又接连三次被打的抱头鼠窜。
在这一刻,范弗利特明白了,面对志愿军,美军士兵已经没有必胜的信心了。
坦克因为反坦克壕停止后,步兵立刻就不会打仗了。
哪怕坦克隔着几百米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也无济于事。
对面仅仅只有一个排,而美军这边,不算飞机、大炮、坦克,仅仅是步兵就有一个营。
但是打不下来就是打不下来。
此时,前线的美军营长,眼珠子都红了。
一个营打一个排,志愿军死了不到10个人,美军死了150个人。
自己还有什么前途可言?这还能进步吗?还有进步空间吗?
就在美军营长红着眼准备命令全营突击的时候,范弗利特选择了放弃。
这一战几乎打没了范弗利特的精气神,他一脸黯然的离开了指挥部。
接下来,他也会离开朝鲜。
亲眼见识到美军战斗能力的艾森豪威尔,一脸郁闷的重新返回了白宫。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沉寂已久的老将站了出来。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求见了同为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
得知麦克阿瑟有清晰而又明确的解决办法,艾森豪威尔非常高兴的接见了他。
寒暄两句后,艾森豪威尔迫不及待的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很简单。”麦克阿瑟一脸的自信:“直接发通牒,要求苏俄、中国、朝鲜投降,否则就扔原子弹!”
“啊?没了?”艾森豪威尔此时一脸的懵逼。
麦克阿瑟点了点头:“没了,就是这么简单!”
“总统先生,我知道五方岭战斗的结果,但我们现在是绝对不能主动和谈的,即使是打不动也要熬下去。”
“虽然这在军事上是非常不理智的决定,但却是外交上必须得动作。”
“一旦主动和谈,美军打不动的问题就真的要暴露了。”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和谈,而且还要展现我们的强硬才行。”
麦克阿瑟虽然不了解五方岭的具体战斗情况,但是他了解美军。
能打的美军闭嘴的战斗,伤亡肯定小不了,而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暴露出美军的虚弱情况的。
艾森豪威尔明白了麦克阿瑟的意思。
这个时候提出原子弹,可以有效的转移注意力,让全世界都去关注原子弹这个更危险的问题,而且还能摆出强势的态度,让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打算继续战斗。
而这两点,又可以很好的让人遗忘刚刚结束的五方岭战役,还有那个该死的丁字山现场直播。
不过艾森豪威尔还是有些犹豫:“如果只是虚张声势,最多也就喊个半年一年,要是一直喊,只会徒增笑料。”
麦克阿瑟一摊手:“那就投掷战术原子弹好了,如果您有需求,我可以再次出山。”
艾森豪威尔沉默了,他真的有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想,艾森豪威尔都不觉得这是个好的方案。
这倒不是他道德有多么高尚,而是他不觉得这有什么用。
艾森豪威尔亲眼见识过志愿军的坑道,按照他的判断,原子弹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杀伤。
在这种情况下,用原子弹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毕竟苏俄是有可能用原子弹反击的,美国可不能跟中国一起死。
礼貌的送走麦克阿瑟后,艾森豪威尔又跟智囊团讨论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重启谈判。
不能打又不能撤,谈就是唯一的选择。
收到命令后,克拉克立刻立刻重启了谈判进程。
不过谈判也是有技巧的,之前是美国说不谈的,现在他们虽然想要和谈,但是却要摆出不愿意谈判的态度才行。
为此,克拉克绞尽脑汁的想了一个借口,那就是出于人道主义,商谈交换伤病俘虏,从而使双方重新建立联系。
不过虽然美军此时非常想谈,但是摆出的态度却是十分的蛮横。
而这个态度也改变了联合国军其他国家对朝鲜战争结束时期的认定。
在他们看来,美军维持了之前的态度,就代表战场也维持了之前的态度,以此推断,战场局势没有任何的改变,停战还遥遥无期。
这就让这些国家有些不淡定了,美国财大气粗能打下去,可不代表他们想要继续打下去。
在世界各国的推动下,美军‘不情不愿’的加速了和谈进程。
不过对于美军的表演,志愿军并没有太在意。
毕竟美国向来幺蛾子多,也从来没有谈判的诚心,因此志愿军并没有多少心情跟美国实打实的谈。
双方的谈判重启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3月5日,Stalin突然去世,这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苏俄新政府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向中朝发来信息,要求立刻启动谈判工作。
此时,其实所有人都已经想要停战了,因此大家又重新坐回了板门店的谈判桌前。
大家此时的诉求其实都已经很清楚了,不过这个时候美国却是来劲了。
Stalin的突然去世,美国突然觉得如果就这么停下来,好像有些不太甘心。
因此对于中国的条件,美国一个字都不同意,反而要求必须全部按照美国的条款来,否则就要使用原子弹。
这可把谈判小组的人给气了个够呛。
对于美军的蛮横不讲理,志愿军回答也很清楚,既然不想好好谈,那就打到你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