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174.册封王后

第175章174册封王后  礼服既着,接下来,只需要静候良辰即可。

  秦时不紧不慢翻看着书册,看起来颇为平静。

  但事实上,她内心也有些说不出的激动与忐忑来,只能靠这晦涩艰深的篆字书籍来,强迫自己安静下来。

  乌籽倒想嘱咐些什么,毕竟哪有新婚仍在看书的。

  但赤女却拦住了她,而后微微摇了摇头。

  如今虽不是必须要在黄昏时节才能进行的昏礼,但太史令给出的吉时,也是在黄昏之时。

这一整日的时间,看书也没什么不好。便是大王,今日难道还会一份奏书都不批吗  反正吉时未到,若怕衣服有了褶皱,侧殿时时备着铜水壶,待起身时再微微隔着厚重绢布熨一熨即可。

  只是要拿捏好时辰,熨衣服时若图快可不行。

  毕竟如今的丝衣轻薄娇贵,须得轻而缓,温度正正好才可。

太阳渐渐西斜,咸阳宫的边角处勾勒出浅浅的金边。而秦时从这晦涩艰深的篆字中回过神来,此刻突然好奇  “此时婚礼,奏乐是喜乐还是哀乐”

  所谓喜乐,是指欢喜的乐曲。哀乐却不一定指的是葬礼上那种,而是离愁别绪,哀痛之心。

  赤女有些诧异“秦君家乡是奏喜乐么为何女子大婚离家,家人哀切难舍,自然是哀乐最合。”

  “正是。”乌籽也好奇“夫家莫非不体恤吗该体谅妻子离家之苦,以哀乐相应,迎亲回程,以示对妻子的尊重。”

  秦时摇头“我们那里都是喜乐,意味着大家对新婚夫妻的祝福。”

  医疗、交通、社会的同时进步,这才能带来对各种节庆典礼的快乐与轻松。

  至于如今嘛,喜乐哀乐都可以,反正她也第一次结婚。

  倒是赤女笑起来“恐要叫秦君失望了。封王后毕竟不同其他贵族,只册封诏书赐下,是没有乐曲相合的。”

  毕竟诏书念诵只在那短短片刻时间,这边黄门的声音还未抬起,那边编钟铜管就已经响起。

  曲子才刚有了前奏,那头诏书已念诵完毕便是排布也排布不开的。

  秦时想到这等画面,忍不住又有些想笑。

  “我知道。”

  她在意的不是音乐,而是实在有点紧张。

  而医明却道“秦君,少府晨间曾令妇人前来交代奴婢,是大婚和合之事,敢问秦君”

她想说是不是要仔细讲解一番毕竟她以前也为王侍奉汤药,深知大王气力过人,推拿之时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松解那肩背哪像秦君,浑身紧实饱满,肌肤肢体富有弹性,稍稍揉按对方便已吃力而且秦君享受时从不紧绷肌肉随时提防,还听劝,她侍奉起来也很有成就感的  总之,侍奉大王这样硬邦邦且高壮的男子,实在苦也。

  不管是做妻子,还是做医女。

  但看秦君脉象也约有二十许,这个年纪说不定早已许婚过哎,她医术不精,秦君又气血丰盈,实在健康,无有阴阳不和之兆,因此不知有无成婚过。

秦时骤然听到这样的话,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此刻含笑摇头  “不必。”

  她谈过恋爱的。

  校园恋情一直到踏入社会现代社会,饮食男女,情到深处,自然而然。

  更何况,以后世那个信息量,便是一次恋爱都没谈过,也不妨碍大家上网小脸通黄。

  当真不用再解说了。

  医明也松了口气。

过了会儿,她又折返回内室捧了药出来  “秦君,大王如此高壮,秦君肌肤却细嫩,若是若是”

她学医之心甚笃,讲起男女事来格外坦然。但如今却做贼一般偷偷摸摸  “秦君若是承受不住,便小声哭出来大王最不爱人哭泣,再沐浴更衣时,奴婢再为秦君偷偷上药”

医明你大王他  总之,有医明这番话在,秦时什么忐忑心情都没有了。

此刻只等黄昏晚霞浸染天边,而后宗正奉常率人前来  虽只是简单的册封诏书,但姬衡却也如他所说,做到了尊重。

  不仅有活雁两对,还有珠玉布帛,成列成行。

而最让秦时瞩目的,则是宗正手中捧着的小小锦布托盘  上头有一方四四方方的白玉印章。

  白玉柔润,在阳光下,仿佛一团融了金粉的羊脂,触手便能化出油来。

  四四方方的底座上,一只螭虎雕刻的威严霸气,又活灵活现。

  这与姬衡赐她的小印不同,也与她自己的螭虎私章不同。

  此方大印,则是王后之印,乃是她所有权柄的象征。

  在此时,在此刻。

  诏书下达,印章接下。

  秦时所想拥有的权利,终于掌握到了手上。

宗正仍在一字一句的念诵着诏书  夫王后之位,母仪天下,非贤德之人不足以当之望诸臣工,咸体寡人之心,共辅王后,同致太平之世。

  秦时郑重行礼,双手抬起,接下这沉甸甸如有万钧之势的封后诏书。

再起身时,宗正与奉常同样笑容和煦的看着她  “恭贺王后。”

  “待三日后极庙祭祀,我等再来为王后配上军印,私兵等”

  “后宫诸般事理,待来日少府卿亲自为王后交接”

  “大王诏书仓促,诸位大臣尚未来得及面见王后。诸般印鉴如今也尚在制作当中,还望王后多多包涵”

  说到这里,宗正和奉常也满心苦楚。

  毕竟秦国历代国君,可没有像这样从下诏到封后就三日时间的。

  区区三日,若非王后印鉴大王早已命人制作,如今诏书下达时,便连这印章都捧不出来。

  何其尴尬。

  但好在,虽然大王今日仍要批阅奏书百二十斤,但好在如今这封后事宜,总算是完成了。

  大家都一同松了口气。

虽是只简单赐下一道诏书,但接下王后印鉴,而后再有诸般聘礼规整,以及宗正奉常若干事项交代  等到诸般人马从兰池宫退下,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七点多钟。

秦时被这诸般琐事折腾一遍,已经再无新婚的拘束。而是第一时间令宫厨备下晚餐,而后又命黄门前去章台宫  “今日王后相邀,大王可愿前来”

  春秋战国时,秦朝女子结婚的婚礼这种三书六礼全走的,必定是贵族人家,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去遵守这种礼仪的没错,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既是两性之好,也同样要表示对女子及其家族的尊重。

  因此是黄昏进行,还要奏哀乐的。

  新娘家是为了表示对女子的看重与不舍,意为这个女儿离家嫁人,我们很心痛。丈夫家里最好好好对她。

丈夫家族也同样会奏哀乐,意思是虽然我们成婚很高兴,但夫妻一体,不能我这边高兴,让你默默忍受离愁,因此干脆也应合妻子的心情  秦朝实在无据可考,所以就沿用了这个,如有错漏,架空架空。

诏书参考了汉宣帝封许平君,因为秦国实在没有资料可以查,所以化用了几句

大熊猫文学    秦时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