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二四八章 要来就来个刺激的

  武英殿内,朱元璋一句话说出,一下子就让朱标为之愣了一下。

  一方面是因为清丈田亩,建立黄册的事,要比父皇原本所说提前将近了一年左右。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摊丁入亩这事,可比简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还要更加的挑动人心。

  这可是人头税,收了上千年了。

  父皇要将之给并入田亩税,不是说不好,事儿自然是好,办成了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受益。

  而是想要之给做成,阻力太大了。

  单单只是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这事,就不知道会让多少人明里暗里各种反对。

  毕竟从元朝到现在,各个地方上那都是乱糟糟的。

  元朝自不必说,直接搞包税制,他们只要钱,下面负责收税的乡绅,想怎么收就怎么收。

  收多少他们也不管,有多少人,谁手里有多少地,更不在意。

  只需要下方的那些,负责收税的,将他们规定的那些税给足额的缴纳上去就行了。

  父皇接手的,便是这样的烂摊子。

  前几年的时候,为了收税有个依据,也是为了减缓阻力,让下面的人只报了户口,建立了户贴。

  就元朝那种,比放羊还要粗放的统治,隐匿人口的事情绝对会发生。

  至于说地方上,隐匿田亩这事儿就更多了。

  根本不用问就知道,能有多严重。

  也是因此,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这是涉及到下方众多地主乡绅等人的切身利益。

  将会把他们通过种种手段,隐匿起来的田亩给查出来。

  今后都要交税,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割他们的肉。

  事情还没做,他就能预料到对抗会有多激烈。

  而他,也做出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这事儿那必须要做。

  是关乎大明根本的大事儿,大明想要长久,这家底儿必须要摸清楚。

  税必须要收上来,手里面有了钱,才能更好的做事。

  也能通过清丈田亩,将那些被隐藏的人给找出来,把那些被隐匿的田也给查出来。

  能有效的打击地方上的乡绅等势力,梳理一番乱糟糟的地方。

  也能给不少,原本已经成了黑户的人一份儿希望,让他们从头开始,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官场上,父皇清理了很多的贪官污吏。

  读书人也梳理了很多。

  而今,也确实要将地方上给好好梳理一下了!

  可是这个摊丁入亩,就有些不太好实行了。

  一年下来,全国的丁口税,就是很大的收入。

  本来的清丈田亩,建立黄册之后,那些隐匿田产之人,需要交的钱就会变多。

  很多人便已心生不满。

  这要是再将丁口税也给摊到里面,这些人还不得炸了锅?

  阻力实在是太大!

  不单是他朱标,任谁在听到后边都得被吓上一跳!

  “父皇可是有什么考量?”

  朱标沉吟一下,望着自己家父皇开始询问。

  他觉得自己家父皇,一开始的时候,不少事儿做的是挺稳妥的。

  比如说在建立户贴这事上,就是在循序渐进。

  当初做这事时,一开始时说是要清丈田亩,把各地方的人都给吓了一跳。

  结果后面,没有清丈田亩,而是说只需要建立户贴就行了。

  很多人都长松了一口气,在配合官府建立户贴时,老实了多。

  他在想,自己家父皇这次,是不是又是故技重施。

  摊丁入亩这事儿,也只是在前期提一提,先让那些人紧张起来。

  之后不办这个事,只要清丈田亩,建立黄册。

  这样一来的话,清丈田亩的过程里,阻力大大减小。

  这也符合自己家父皇做事的风格。

  “标儿,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还有摊丁入亩之事,须得一起给办了。

  这事儿咱想了很久,不能再等了。

  早点儿办了,早点摸清我大明的家底,我大明对地方上的统治才算是真正的建立起来。

  人头税,咱觉得也早不应该收了。

  一来人口容易隐匿,二来,并不是每一个人家里面都富裕,都有田产。

  对于手头比较富裕的人而言,收个丁口税,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可那些日子本就过得穷苦的人,再收他们的丁口税,那可真就是要了命了。

  所以,还是把丁口税分摊到田亩里比较好。

  田亩多的人多交,田少的人少交。

  没田的人不交,也算是一种程度上的损有余补不足。”

  父皇居然是要来真的,不是拿出来吓人,不搞循序渐进了?

  朱标怔了一下。

  “父皇,这事儿的确很好,需得将其办了。

  可是…如此做的话,会不会增加难度?”

  朱元璋道:“标儿,这事儿咱是想了又想,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清丈田亩的时候,下面必定也会闹得沸沸扬扬。

  至于说摊丁入亩,也肯定会让许多人难受闹事。

  与其让他们闹两次,反倒不如一并给做了,省的麻烦。

  这个时候,和几年前不同了。

  那个时候咱大明刚建立,各方面的隐患都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多。

  分不出太多的精力,来干这事儿,来应对那些人找麻烦。

  可现在,咱有足够的力量和他们斗上一斗了。

  且让咱看看,那地方上都有多少是该死的人!”

  朱元璋说这话时,腾腾杀气透体而出。

  清丈田亩,建立黄册,包括摊丁入亩这事儿,那都是虎口夺食。

  不是请客吃饭,是一场必须流血的战斗!

  他这边已做好准备。

  “北元王庭那里,如今是越来越不行了,已经被父皇给逼的左支右拙。

  灭北原之战已经不远,若是摊丁入亩,清丈田亩,闹的沸沸扬扬,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办,兼顾不了?”

  朱元璋摇头:“这个时候的北元,和几年前的北元又不同。

  没了王保保这人撑着,又有咱做出来的种种手段在,北元王庭已经是困兽犹斗。

  力量只会越来越弱。

  这事儿先不急,先好好的抻他们一段时间。

  用经济手段,让他们变得愈发虚弱了再动手。

  让草原上先乱起来,让其焦头烂额。

  现在,草原上的事儿,咱反倒不急了。

  时间在咱这边,等的时间越长,对于咱们这边就越有利。

  主动权如今都在咱们手上,什么时候打,如何打,那些人说的不算,咱们说的才算。

  北元那里,已经没有力气翻盘了。

  再多等一下,给他们好好放放血。

  到了那时再动手去打,要稳妥的多。

  这个时候,咱们正好可以把咱大明该办的事给办了。

  这个毒疮该捅破了,该把里面的脓给挤了,腐肉给剜了。

  办成了这事,再打北元会更好办。”

  听自己父皇,在这上面已经有了定计,朱标便不再多言。

  “标儿,摊丁入亩这事儿,其实阻力也没那般大。

  甚至于,还能让很多人拍手称赞,感念朝廷恩德。”

  朱标听了自己也家父皇这话,不由的为之一愣。

  一时间都觉得,是不是自己父皇说错了。

  怎么可能会让很多人拍手称赞?

  只会让人抵触才对吧?

  看见到自己家标儿的神色,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来。

  好,又可以在自己家标儿跟前,不着痕迹的露上一手了。

  “标儿,这摊丁入亩是摊丁入亩,可是咱们对外宣传时,没必要那样详细,说是摊丁入亩。

  完全可以说是取消人头税嘛!

  嗯?!朱标闻言再度一怔。

  继而眼中散发出强烈的光彩来!

  越琢磨越觉得自己父皇说的太对了!

  摊丁入亩直接说出来的话,那确确实实会让很多人一听就明白咋回事,会自发的抵触。

  尤其是那些田产多的人。

  可不说摊丁入亩,只说取消人头税,那这顿时就能变成一个特别大的善政。

  简单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朝廷是准备怎么做。

  让那些有心之人想要借此做文章的人,都不好好去随意歪曲朝廷政策。

  这等口号的威力喊出去,那简直就和乱世造反,有人喊有均田地,等富贵一样。

  绝对能够令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景从,大得人心。

  可实际上,这取消人头税和摊丁入亩完全就是一码事儿。

  只不过是换个说法而已,就能变得完全不同!

  越想越是激动,自己父皇当真是绝了!

  竟是连这都能想出来,不愧是办大明日报,并让罗贯中来执笔做主编的人。

  若是这大明日报,若是让自己家父皇来动笔,来负责大明日报的话,说不定要比罗贯中还要厉害。

  父皇当真是绝了,只是一句话而已,不知能省多少兵马,省多少戾气,减少多少冲突,又能为大明获得多少的底层百姓之心!

  为大明增加多少国运!

  父皇真不愧是父皇,言简意赅一句话,就能破局!

  不仅如此,在父皇将取消人头税的事儿给说出去之后。

  那后面,再进行清丈田亩,建立黄册时,阻力一样会小很多。

  毕竟朝廷都已经先一步的做出让步,要给你们免除人头税了。

  将惠及天下多少人。

  那给了这样的甜枣之后,再清丈田亩不过分吧?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办事的方法啊!

  同一件事儿,换个说法,完全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自己父皇当真绝了!

  什么叫深谋远虑?什么叫老奸巨猾?自己家父皇这就是!

  “父皇,真神了您!”

  朱标神色激动,望着自己家父皇竖起了大拇指。

  有了父皇的这个策略,那接下来推行这清丈田亩,建立黄册之事,都能做的非常顺畅!”

  “哈哈哈,标儿,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朱元璋哈哈笑着,对于自己家标儿的这个夸赞,很是受用。

  如今,朱元璋最喜欢被几个人夸,看他们被自己震惊。

  一是自己家妹子,二是自己家标,三是老四,第四便是刘伯温这个上辈子时,因为学问太高,让他老自卑的人。

  在他面前显圣,听他们夸一夸,那心情简直好极了。

  “父皇是准备一下子从全国开始推行,还是先找一两个地方进行推行?”

  “标儿,你觉得呢?”

  朱元璋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起了自己家老大。

  朱标道:“孩儿觉得,此事重大,会产生诸多乱子。

  一下子在全国各地同时推行不好做,不若先在一省,或者是一州之地先推行。

  一来地方上就算是有所抵抗,那也不会全国乱成一锅粥。

  只解决一地的事儿,要好办的多。

  另外一方面,也是咱们这里,包括那去下面清丈田亩的人,也同样是第一次干这事儿,没有经验。

  先让一部分人,在一些地方试试手,摸索出切实好用的经验之后,总结教训之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的推行比较好,稳妥一些少出错。

  这事关系我大明的国运,关系到地方上众多百姓的切身利益。

  哪怕出一丁点的错误,可对于一个百姓而言,便是他的身家性命所系,就是灭顶之灾。

  不可不小心,不可不谨慎。”

  “哈哈哈…”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很开怀。

  “标儿说的对,咱就是这么想的。

  咱标儿考虑事情,是越来越全面了!”

  朱标笑了笑:“这还不是父皇您教的好?”

  朱元璋闻言,笑得更加开心了。

  “标儿,你觉得应当先对哪里下手?”

  “先对京师附近的这些州县下手吧。

  这些地儿离京师近,在眼皮子底下,事情好办。

  很多人就算是心里不满意,也得夹起尾巴来了,不敢对抗。

  不仅如此,这京师为首府,天然就吸引着人的目光。

  连京师这边都开始都做了,那地方上的那些人,肯定能更好地接受,并明白,这个事是国策,逃避不了。”

  朱标想了一下,说出了他的意见。

  朱元璋点了点头:“标儿你的这个考虑是挺好的。

  不过咱觉得还是换一个地方更好。”

  “父皇准备先在哪里推行。”

  朱元璋笑了笑,缓缓开口:“江西布政使司。”

  嗯?!

  朱标神色出现变动。

  原因无他,江西那边绝对是一块,特别难啃的硬骨头。

  除了民风彪悍,山多田少,容易闹乱子,到山上立寨,扯旗造反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龙虎山在那里!

  张家是个庞然大物,江西那边最大的地主就是他们!

  请:m.badaoge.org

大熊猫文学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