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219章 大明黑三代

  春阳穿透薄雾,檐角下的融霜滴落在青石板上。

  大切锃亮,奔驰泛起宝石一般的光。一群人站在车前,一一道别。

  “林教授,这段时间要辛苦你!”

  “商教授,如果有什么状况,你随时给我打电话!”

  “韩主任,拜托!”

  这次去山西比较久,少则两月,多则三五月。去的地方有些多,光靠电话沟通,难保不出差错,就比如铜川那次。

  有前车之鉴,王齐志没敢托大,决定亲自陪林思成去。中心这一摊子,只能委托给眼前这三位。

  他事无巨细,挨个叮嘱。

  林思成反倒不是太担心。

  来去几百公里,坐飞机不过两三个小时。即便到最远的晋北,开车一夜也到了。

  再一个,中心现阶段只是以研发和培训为主,商教授就能搞定。

  当然,该交待的还得交待一下,比如小赵总。

  “赵总,商业修复不是不能接,但不能现在就接…也绝不是不相信你,而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只有一个:申遗!”

  “上博前年没通过审批,这一次又没通过,所谓事不过三,如果听到有其它单位和他们抢名额,肯定会卯足了劲和咱们争。”

  “不过你放心,一旦申批通过,你拉来多少我补多少。就像你说的,到时候在京城开个分公司,也不是不行…”

  赵修贤不住点头。

  这些道理,林思成和赵修能都给他说过。甚至于珊瑚没送出去的时候,他就想到了。

  利害关系他也能想明白,所谓闷声才能发大财,哪个多哪个少,他还是能算清楚的。

  之所以时而就念叨,是怕被别人抢了先。

  “林老师你放心,我明白!”赵修贤拍着胸口,“我谁都不讲!”

  “好!”林思成笑了笑,“代我向老太太问好!”

  赵修贤郑重点头。

  又等了好一会,王齐志才算是交待完。挥了挥手,九个人上了两辆车。

  赵大赵二当司机,赵修能和两个助理、资料员小刘坐大奔。林思成、王齐志、叶安宁坐大切。

  叶安宁属于顺带:保利六月份春拍,要提前三个月开始征集。公司往分部安排人员的时候,她主动请缨去山西。

  按她的说法:林思成这一身本事放着不用,纯属浪费。有时间的话就帮她看一看,省得征一堆假货回来。

  但林思成估计不赶趟:这次考察的目的地大都在市县,他在太原和大同待不了几天。

  “又不是只有太原和大同有古玩?”叶安宁不以为意,“反正你们去哪,我去哪!”

  “这倒是!”林思成点着头,“市一级肯定有,就是不知道,县一级有没有?”

  “为什么要到县一级?”

  “这次考察的窑口大都在县一级,比如澄泥砚在新绛,黑釉刻花在平定,不去县里去哪里?”

  叶安宁浑不在意:“那我也去县里。”

  “瞎凑热闹是吧?”林思成“呵”的一声,“到时候征不到东西,我看你怎么办?”

  “找舅舅啊?”叶安宁理所当然,“三位舅舅,每位匀两三件,还不够我交差?”

  王齐志想都不想就摇头:“别找我,我没有。”

  “不用找你!”叶安宁大手一挥,“舅妈说了,要没人帮我,她帮我搞定!”

  王齐志愣了愣:说了半天,还是跟着去凑热闹?

  但这次和上次不一样:林思成说是去县里,但只要一去,就肯定要下窑炉。

  上次本来也要下,但铜川没让。

  说实话,他这个舅舅都吃不了这个苦,遑论叶安宁?

  一想到六七十度的高温,而且一待就是好几天,王齐志就替林思成发怵:“不行在外面看看就行,最好别下窑。”

  林思成摇摇头:“不下窑,不知道窑变呈色的原理,气温和氛围反应也不好掌握!”

  王齐志想了想:“去了后我试一试,看能不能要份数据资料!”

  林思成没说话,他估计很难。

  因为这次的几个项目与耀州瓷有本质性的区别:虽然都是古代失传技艺再复原,但耀州瓷已申遗成功,澄泥砚、平定黑釉却在审批阶段和申报阶段。

  二则是,耀州瓷从前到后都没出过铜川,说准确点,就没出过耀州区陈炉镇,没人和他们争。

  但澄泥砚不同,自唐到明,自绛州以下: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县,大致就是临汾盆地那一圈,都有过烧造史。

  发展到现在,已经分布到三个地级市,既然是“绛州砚”,凭什么你能申遗,我不能申遗?

  所以,不到三审结束,不到公示阶段,谁敢把核心数据交给外人?

  有铜川的教训在前,林思成觉得,还是不要强人所难的好。哪怕他基本了解烧造流程,乃至大部分的工艺技术。

  再说了,他的目的只是完善修复技术,又不是仿制,下窑看几眼就能搞懂,没必要逼着人家做坏人。

  暗暗思忖,车上了连霍高速,一路经过渭南,华阴,出了潼关后上了运风高速。

  但这一段正在改造,最高限速六十,好多施工段只能开三十。等到了运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

  草草对付了一口,把行李放到酒店,王齐志和带着助理和资料员小刘去市政府对接。

  三人刚走不久,叶安宁来敲门。方进开的门,她站在门口瞅了瞅:林思成正靠着沙发看电视。

  “我还以为你已经开始忙了?”

  “又不差这半天?”林思成瞄了她一眼:“想出去?”

  叶安宁点点头:“关圣庙去不去?”

  关云长故里解州就是运城。运城关帝庙是全国始建最早、面积最大、规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建筑群,被誉为“武庙之祖”。

  早和大还是其次,关键是热闹…

  “今天正月三十,后天龙抬头,要迎四圣(尧舜禹关)!”林思成掐着指头算了算,“安宁姐,你是想去玩吧?”

  “才没有…来之前我查过,晋南一带最大的文玩市场就在解州关圣庙。从后天开始,古玩市场连休三天,所以我才着急!”

  叶安宁振振有词,“我还叫了赵总,不信你看!”

  赵修能适时的探了一下头,还冲他笑了笑。

  但林思成一看就知道,赵修能是被叶安宁哄出来的:赵总,林思成说要去关圣庙,你去不去?

  赵修能还能说不去?

  其实林思成也挺想去的:从宋朝开始,运城每逢二月二迎四圣,传承了上千年,既然碰上了,肯定要逛一逛。

  “但后天才二月二,今天还在准备,应该没什么逛头!”

  叶安宁死不松口:“都说了,是去古玩市场!”

  呵呵?

  叶助理,公司让你征集文物,你就准备在地摊上征集?

  那儿确实是晋南最大的文玩市场,但潘家园还是全国最大,你征集一个试试?

  假货淹不死你。

  叶安宁就是想去玩。

  “去!”林思成关了电视,“方师兄去不去?”

  “林老师,我不去了,我整理一下资料!”

  “好!”

  林思成点了一下头,拿起外套。

  不远,就隔着一道盐湖,出了酒店,就能看到关圣庙的北山门。

  前世,林思成受山西工业厅邀请来过一次。与几位专家一起组成顾问团,对山西三宝进行过技艺保护与品牌建设的指导。

  前后差不多待了半年,也是那时候,他对绛州澄泥砚,晋城珐华器、平遥推光漆器进行过细致的了解。

  这三项都是失传再复原技艺,推光漆器在2006年申遗成功,澄泥砚已通过三审,马上进入公示期。

  唯有珐华器,记得到明年才有人开始探索,历时八年,一直到2017年才复原成功。

  因为这东西很独特:底胎是陶胚,但又用的是瓷器的烧造工艺,釉料成份和结釉方法却又和琉璃相同。

  所以既可以说是陶,也是说是瓷,更可以说成琉璃器。

  工艺很特殊,也很复杂,所以极难复原。

  林思成准备找个契机,看能不能和地方工业部门合作一下。

  工艺他大致了解,难点在于核心数据。比如釉料配比,比如烧结温度,这两项都需要反复化验,反复试烧。

  只要样本够,长则半年,短则三两月,他就能复原出来。

  既便出于“提前九年复原成功”,提前发掘地方独有的传统工艺,以此增加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事情也应该干一干。

  地方部门肯定不会拒绝,只要这件事能谈成,剩下的澄泥砚、平定黑釉自然也水到渠成。

  但难的是,怎么找个契机?

  这可不是青花瓷,耀州窑,要文献有文献,有样本有样本。就《南窑笔记中》记有寥寥几句。

  就算说是从书上学的,是不是得指一下,是哪本书?

  暗暗转念,车开到了地头,林思成下了车,不由的眯了眯眼。

  果然,晋南最大的古玩城?

  从山门外就开始摆,偌大的过道摊挤着摊,店挨着店。过了牌坊一直往里,一直摆到了商业一条街,连饭馆门口都是古玩。

  东西形形色色,看的人眼花缭乱。

  边走边看,如走马观花,看到一个瓷器摊,林思成停了下来。

  一水的青花,有盘有盏,有瓶有罐,大半是成器,还有一些有缺口、冲线的残器。

  靠后的角落里,还有两箱瓷片。

  别说,这摊上真东西不少,虽然大都是晚清民国时的民窑。

  细一瞅,他又眯了眯眼:瓷片箱的顶上摆着一个座儿,不知是瓶还是罐的底座,只剩半边。

  上面残留着三个蓝色楷体字:天顺年…

  天顺年什么,大明天顺年制?

  稀奇了?

  这是大明黑三代…

大熊猫文学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