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189.安静的美好

  “这个世界也太不公平了吧!”

  “某些人明明刚上大一,就早早被塞进律所实习,平时课都不用怎么上,还有教授级别的人物亲自帮忙规划学术路径.”

  一男一女并着肩,走出法学院综合楼,漫步在江城财大的校园里。

  天色已是一片灰蒙蒙的铅青,空气沉甸甸地压在皮肤上,夏天的尾巴悄然过去,不再有那种扑面而来的暖意。

  “所以,韩教授那么照顾你,因为她是你阿姨?”

  周明远挑了挑眉毛,偏过头,似笑非笑地望着身边的短发少女。

  “不是啦!不是你想的那样!”

  黎芝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米白色针织衫,吐了吐舌头,连忙解释道。

  “她和我妈妈是法大的本科同学,关系比较好。”

  “哈?”

  “你妈妈是法大的?”

  周明远一怔,不由得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父母那一辈人受教育程度有限。

  能有个专升本的文凭,在那个年代也已经算得上是妥妥的高知分子了。

  更何况位于京城的法大——法律人的最高学府,法学专业分类无可争议的Top1。

  自从相识以来,周明远早就知道黎芝家境优渥,绝对不是普通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可直到这一刻,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底蕴和背景。

母亲是正儿八经的京城法大毕业  这意味着什么?

  在八九十年代,这样的学历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能平步青云。

  更何况羊城是妥妥的一线城市,机会遍地,黄金也遍地。

  “对啊”

  黎芝轻轻耸了耸肩,一脸平静。

  “阿姨也是法学专业?”

  周明远悄悄换了个称呼。

  “没错。”

  短发少女点点头。

  “法律世家啊这是”

  周明远忍不住感叹道。

  “怪不得某些人说去法院就去法院,想进律所就进律所!”

  “家里校友和人脉遍地,可恶的关系户。”

  男人走在黎芝身侧半步之遥,卫衣是和她同款的米白色,不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离远了看去,竟然有几分情侣撞色的般配感觉。

  “诶”

  黎芝眨了眨眼睛,侧过头看他。

  “别人这么说也就算了,你不是也进了法院嘛?”

  “我跟你能一样吗?我是自力更生的!”

  周明远咧嘴一笑。

  “自己投简历,自己打电话,自己联系政治部,绞尽脑汁才能和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那你还真是够聪明。”

  黎芝梳了梳被风吹乱的鬓角,莞尔一笑。

  她和那种明知家庭托举却又不肯承认的嘴硬二代不一样。

  她虽然不是100听话懂事无条件服从家人的传统乖乖女,但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明事理。

  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比如妈妈的决策明显更加合理,那就听妈妈的也没关系。

  大多数时间,黎芝也乐于承认家人的优秀,乐于肯定家人无微不至的托举。

  “要不要去操场走走?”

  走着走着,面前出现了两条熟悉的分叉路。

  黎芝指了指操场方向,扭头看向周明远。

  “好啊。”

  “你说我才大一,又不着急拿加分保研,韩教授非要拉着我做课题干嘛啊?”

  课题的框架、分工、时间节点.

  方才办公室里密集的脑力激荡,还在黎芝脑海中盘旋。

  这会操场没什么人,她和周明远挨在一起,坐在草坪附近的观众台上,望着头顶灰蒙蒙的乌云。

  “笨蛋。”

  周明远用胳膊肘顶了顶短发少女,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照顾你只是一方面,她自己也要获利的啊!”

  “这才是重点。”

  “韩教授这个年纪,职称晋升先放在一边不说,如果有在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成果,那么再申请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的命中率是非常高的。”

  “资金,声誉,招生,乃至律所的知名度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

  “这样啊”

  有些事情一定要点明了,当事人才能跳出思维定势。

  黎芝望向周明远,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有道理!”

  “确实有道理!”

  “你看她连论文题目都帮我们想好了”

  “这明显是思考很久,拿着答案来找我们聊的吧?”

  短发少女连珠炮也似地说着,亮晶晶的眸子忽闪忽闪,颀长的睫毛像是剪影。

  刚刚在办公室的对话里,韩秋兰何止是开门见山。

  她把课题的初步构想,甚至标题都直接分享给了两位年轻人,试图抛砖引玉。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大数据犯罪预防”机制实证研究——以江城市“杀猪盘”诈骗协同防治为切入点》

  与此同时,韩秋兰站在学术视角方面,就事论事,直接给周明远和黎芝把框架搭了出来。

  第一部分是背景与问题。

  讨论新型犯罪(以“杀猪盘”为代表),对传统模式和基层法律服务的挑战。

  以及反应滞后、定性困难、专业壁垒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展开分析现有纠纷解决机制,公安方面,司法方面,诉前调解方面,在面对此类复杂问题时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是核心研究对象——“明理工作模式”的解剖分析。

  这一点,其实连韩秋兰也还不是很懂。

  于是她放下教授架子,和周明远面对面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大概理清了思路。

  韩秋兰提出的几个问题,直指核心。

  比如协作流程,大数据分析运行逻辑,如何与官方建立信任,协作的政策条文依据,权责边界如何划分,以及从线索发现、移交、研判到行动配合的具体设计与优化。

  周明远则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务实。

  他对明理模式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胸,应对提问条理清晰,数据精准。

  课题的重中之重,就是针对杀猪盘案件的分析研判。

  这一点,连许多法学专家和媒体大佬都在感叹,明理公司有着一双如此敏锐的慧眼。

  明理怎么构建线索发现机制?

  法律从业者如何从咨询中识别刑事犯罪苗头?

  以及在案件侦办中提供了哪些具体独特的专业支持?

  再比如法律定性、话术分析、受害人沟通策略,与专案组有效配合等等。

  这些每一项,都是值得讨论的业内难题。

  延展到学术方面,就是模式的可扩展性。

  此合作机制在解决其他类型案件的潜力与适配性分析——比如非法集资线索识别,复杂民事纠纷调解前置,能不能进一步加以利用?

  别说韩秋兰感兴趣,这几天越来越多的媒体联系到明理公司,请求进一步的采访和深入挖掘。

  这就是标杆的力量。

  至于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挑战、风险,实践中遇到的障碍与制度保障。

  像是信息壁垒、经费保障、人才专业性、社会认知偏差、潜在的利益冲突风险,都是业内存在的问题。

  还有隐隐的一层,法律与伦理边界。

  律师在协作中的角色界限,保密义务与线索移交的平衡,如何确保程序正义?

  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

  在这方面,韩秋兰比两世为人的周明远思考的还要深入和专业。

  不仅给周明远带来了不少深入思考,还侧面完善了一些明理工作方式上的漏洞。

  论文的结尾大同小异,无非是理论提升与实践启示。

  提炼“明理模式”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协同治理理论”、“犯罪预防关口前移”的实践贡献。

  提出可复制推广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的启示。

  这个课题可以搞!

  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双方迅速达成了一致。

  既然决定了要搞,那么接下来的任务,无非是明确分工。

  韩秋兰当场拍板。

  课题以江城财大法学院为依托,由她担任课题负责人。

  全程提供学术指导,研究方法培训,论文发表渠道,以及与高层级实务部门沟通的桥梁。

  甚至还强调了一下经费支持。

  “双赢嘛。”

  “自己能拿好处,又能卖阿姨的人情,换我我也一百个愿意。”

  周明远笑着说道。

  夕阳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轮廓,鼻梁高挺,下颌线绷得有些紧,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的情绪里。

  “你拿好处还不够哦?卖我妈妈人情干嘛?”

  黎芝抿嘴轻笑,声音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娇憨鼻音。

  “和长辈搞好关系不是应该的吗?”

  男人侧过头,目光落在黎芝微微泛红的鼻尖和认真仰视他的眼睛上。

  黎芝躲开对方的视线,慌忙垂下眼帘,盯着脚下的落叶。

  “那个.其实我还是有点压力的。”

  她双手交叉,无缝扯开话题。

  “我听说这些论文课题,都是硕士生博士生搞的东西,我们两个新生能行吗?”

  “这有什么压力啊?”

  周明远放缓声音,笑眯眯说道:“你们韩阿姨既然敢把任务交给你,就是相信你的能力。”

  “何况.”

  男人停顿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温和,甚至带着点鼓励的意味。

  “就算你没能力,那也无所谓啊。”

  “我有一点点能力。”

  “你有个屁能力!”

  黎芝看着周明远一本正经说胡话的样子,笑得眉眼弯弯,忍俊不禁。

  又来吹牛!

  这家伙要是说自己会做生意,头脑灵活会赚钱,那也就算了。

  毕竟周明远的确是做出了一点点小成绩,有实打实的结果捏在手上。

  可学术这方面,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大一新生,别说论文了,连格式都未必知道。

  而且他高考分数还没自己高呢。

  短发少女狠狠白了他一眼。

  “好吧,就算我没能力。”

  周明远依旧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也跟着改了口。

  “我们两个都没能力,也还是无所谓啊”

  “就当是和你约会呗。”

  黎芝不说话了。

  和你约会这四个字,像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扑通一声投入心湖,漾开一圈圈细密的涟漪。

  听起来简单,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她抬起眼,瞬间撞进周明远深邃的目光里。

  心跳突然快了半拍,短发少女看到黄昏的微光在对方眼中跳跃,像碎钻一样迷人。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停顿了一秒,只有风穿过银杏树枯枝的呜咽声。

  天本就是灰蒙蒙的,接近傍晚的光线愈发昏暗。

  黎芝揉了揉自己的面颊,偏过头,双手插进外套口袋,试图藏住心头上渐渐泛起的羞赧。

  “冷吗?”

  周明远注意到了她细微的动作,侧身看了过来。

  “换个地方?”

  “没有没有。”

  短发少女摇摇头,继续把视线放在其他地方,比如天空和操场。

  “喏,要不要听歌。”

  沉默与暧昧并存的时刻。

  似乎是注意到了黎芝的情绪,周明远的下一个动作,是从外套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对缠绕得整整齐齐的白色有线耳机。

  “啊好。”

  黎芝紧绷的心弦莫名地松了一下,随即又被一种更隐秘的期待攫住。

  周明远晃了晃手里的手机,屏幕在空气中亮起微弱的光。

  “耳朵闲着也是闲着。”

  他熟练地解开缠绕的耳机线,动作自然流畅,将其中一个耳机递向黎芝。

  “好久没见人随身带着有线耳机了.”

  黎芝瞪大眼睛,一边感叹,一边接过一只,稍微坐的离他近了一些。

  “有线耳机音质更好。”

  周明远随口回应道。

  “切!在室外听还在乎这些细节。”

  短发少女撇了撇嘴,两个脑袋凑近,一根连接线的距离。

  开始共享耳机。

  屏幕变亮又变暗,他和她肩膀靠在一起,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前奏,在耳畔缓缓流淌。

  凉凉的风划过树梢,大大的草坪边坐着一对小小的男女,空气仿佛一下子变得浪漫起来。

  黎芝对于恋爱的最初幻想,就是上下学的路上,一起去某处的公车上,树荫,微风,对方突然递过来耳机的一边,给她分享最爱的歌。

  小小的耳机,隔离出了一个只属于两个人的世界。

  没有人能抗拒这种安静的美好。

大熊猫文学    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