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312章 热血难凉

  隆庆五年,二月。

  报馆之中,罗万化的座位空着。

  这些日子,罗万化都在为了《乐府新报》的事情忙碌着。

  罗万化听了苏泽的建议,准备扩编《乐府新报》的编辑部,写出几篇有深度的文章来,冲高《乐府新报》的销量。

  但是这第一步就遇到了麻烦。

  原因也很简单,没钱。

  按理说,《乐府新报》是大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又有官方机构订报的保底收入,不应该缺钱。

  但是享受了官报的好处,《乐府新报》也要承担官报的义务。

  作为官报,《乐府新报》就要和邸报一样,尽量覆盖大明的主要城市。

  如果放在京师、直沽、江南等城市来算,《乐府新报》自然是盈利的。

  可如果算上其他城市,《乐府新报》就只能算是盈亏平衡了。

  而且作为官报,罗万化也不愿意和《商报》等民间报纸一样刊登广告赚钱。

  再加上《乐府新报》给的稿费也是最优厚的,报纸张数也是最多的,所以报社账户上一直没有多少盈余。

  面对编辑不足的问题,罗万化也用到了苏泽当年成立报社的时候的办法——白嫖。

  他靠着自己状元的身份,在京师同年中还真的网罗到了一些同年。

  罗万化首先拉来了同年的探花赵志皋。

  除此之外,还有二甲进士于慎行,他通过馆选也留在翰林院为官。

  除了两位翰林之外,罗万化还拉了五名在六部都察院中任职的同年,还真的就将这个编辑部搭起来了。

  这下子就连素来自诩人缘好的沈一贯都不理解了。

  见到罗万化不在,沈一贯一边喝着茶一边说道:

  “子霖兄,一甫兄平日里都不参加同年的聚会,竟然能拉这么多人帮他干活?”

  苏泽笑着说道:

  “肩吾兄是不是不理解,为什么那些同年不要薪水,也愿意给一甫兄白干?”

  沈一贯连连点头。

  能让人甘心给自己干活,这是苏泽的“拿手绝技”。

  沈一贯大概是以为罗万化得了苏泽私传的“秘笈”,也学会了这个本事。

  对于这个本事,沈一贯自然也是很羡慕的。

  苏泽笑着说道:

  “肩吾兄不要想太多了,一甫兄能聚集这么多同年,还是出于公义二字。”

  “公义?”

  苏泽问道:

  “你知道一甫兄忙着的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吗?”

  沈一贯摇头。

  苏泽正色说道:

  “一甫兄正在写房山县矿工的报告。”

  “自从房山重新开矿之后,官矿私矿日益火热,但是房山县的矿洞事故不断,当地官府还多次隐瞒事故。”

  “一甫兄和几名同年潜入房山县,房山官矿挖掘不当,发生了燃气爆炸,一下子死了十个矿工,当地县衙不仅帮着矿监瞒报,没有上报工部,还将几个准备去京师告状的死者家属给抓进了大牢。”

  “官矿尚且如此,私矿就更可怕了。”

  “房山一座私矿奴役矿工,将二十三名矿工囚禁在矿山挖矿。”

  “为了防止矿工逃跑,这家私矿的矿主丧心病狂,用绳索将矿工捆住,后来这座矿洞发生燃气爆炸,二十三名矿工本有机会逃生,却因被绳索所困全部葬身矿内。”

  “房山的县令得到消息,也只是关闭这座私矿,根本没有追责矿主。”

  沈一贯听到这里,也忍不住拍桌道:

  “岂有此理!天子脚下,朗朗乾坤!房山县竟然发生这样的罪行!”

  沈一贯接着说道:“等等,子霖兄,你的意思是,一甫兄能让同年不要薪水帮他做事,就是因为他要在报纸上宣扬公义的?”

  苏泽点点头。

  苏泽这帮同年,还算是官场新人。

  用原时空的话说,这些人“血还是热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罗万化挑选的这些同年,也都想为天下做点事情。

  报纸能成为战场,刀笔可以作为武器,用来揭露这世道的不公,为不平而鸣,为死者伸冤。

  苏泽点点头,沈一贯也叹息一声。

  他和罗万化不是一类人,无法用这种理想主义来聚集同道,看来罗万化的办法他是学不了了。

  说完了罗万化的事情,沈一贯又说起了武监的事情。

  这次兵部倒是没有带上苏泽。

  对于此沈一贯愤愤不平的说道:

  “子霖兄给兵部献策,兵部却直接上来摘果子,兵部当真是不厚道!”

  苏泽倒是不在意。

  兵部的打算,苏泽自然很清楚。

  兵部想要通过武监生挂职的机会,着手解决京营的问题。

  之所以不喊苏泽,是不想要让苏泽再占功劳了。

  整顿京营这件事,苏泽也知道阻力有多大。

  既然兵部愿意带头冲,苏泽自然也不会和他们抢功劳。

  但是无论如此,苏泽也是武监的教务长,计划也是他提出来的,首倡之功也是跑不了的。

  沈一贯凑过来说道:

  “子霖兄的意思,是等兵部出了问题,你再出手吗?”

  沈一贯击拳说道:

  “也是,子霖兄料事如神,定是算定了兵部会遇到麻烦,到时候再请你出山,那兵部就要出让更多了!”

  “子霖兄当真是好计策!”

  苏泽无语的看向沈一贯,自己都没说话,沈一贯就脑补了这么多计划,他问道:

  “我在肩吾兄心里,就是这样的人吗?”

  沈一贯连连点头,苏泽也懒得解释了,他反问道:

  “肩吾兄,你鸿胪寺里没有公务吗?”

  沈一贯立刻说道:“有啊!对了,我来报馆,就是请子霖兄帮帮忙的!”

  苏泽后悔自己多嘴。

  沈一贯说道:

  “朝鲜国主又遣使者来京,说是倭寇海盗又猖獗起来,甚至有零星倭寇渡海滋扰朝鲜本土,更是有大量倭寇在朝鲜附近劫掠商船。”

  “朝鲜国主请求我大明发水师助其剿倭。”

  苏泽问道:

  “王鸿胪怎么看?”

  沈一贯说道:

  “大鸿胪自然是认为应该出兵,朝鲜我大明藩属国,而且倭寇滋扰海上贸易,也有我大明商船被劫掠,不应该坐视不理。”

  “那有什么难处吗?”

  沈一贯说道:

  “兵部、礼部和户部都反对。”

  “兵部说是水师刚刚归航,现在水师学堂新建,又有新船下水试航,此时腾不出手来帮助朝鲜。”

  “户部的意思也差不多,又说远航耗资巨大,总不能我大明帮着朝鲜护航吧?”

  “礼部的意思也差不多,而且朝鲜通政署传回来的情报,登陆朝鲜的只是零散倭寇,朝鲜国书故意夸大倭乱的规模,也有借着我们大明帮助其保护商路的意图。”

  苏泽点头。

  朝鲜通政署的情报应该是真实的。

  隆庆五年,是倭国内部局势最混乱的时候,也就是倭国各派打成一锅粥的时候。

  武田信玄正在“上洛”,一边和上杉谦信对峙,一边组织包围网,阻挡织田信长的扩张。

  这个时候,倭国是不可能进攻朝鲜的。

  所以前往朝鲜的倭寇,最多就是一些沿海大名组织的抢劫团,不可能和朝鲜国主说的那样,是倭国要入寇朝鲜。

  至于倭寇海盗泛滥,这也不是今年的事情。

  也是现在的商业活动更频繁了,所以报告遇到海盗的记录也更多了。

  但实际上,随着大明商船的升级换代,加上不少商船也开始武装,总体上倭寇对于大明商船的袭击还是减少的。

  可朝鲜的商船却还是很落后,于是朝鲜商船成了倭寇海盗的重点目标,甚至倭寇嚣张到藏在朝鲜港口边上,等着朝鲜商船出港就袭击。

  而朝鲜的那点水师也没什么战斗力,根本没能力保护自家的商船。

  这才有了朝鲜国主向大明求援。

  “所以肩吾兄要我帮你什么?”

  沈一贯摸头说道:

  “子霖兄,朝鲜国主求援这件事你怎么看?”

  苏泽直接说道:“倭寇滋扰的是朝鲜,如果让水师每次都从莱州出海,那怕是船还没开到,倭寇就跑了。”

  沈一贯也点头。

  他和大鸿胪王世贞的态度一致,也认为大明应该出手。

  但是具体要怎么帮,他也没有具体的办法。

  正如苏泽所说的,大明和朝鲜隔海相望,等大明舰队开拔,倭寇海盗早就跑了。

  至于那些登陆朝鲜的流寇,总不能派大明军队去朝鲜剿匪吧?

  也正是因为鸿胪寺拿不出具体方案,所以在和兵部礼部户部的对阵中,一直都处于下风。

  听完了沈一贯的话,苏泽随口说道:

  “这还不简单,如果朝鲜要大明帮忙,那就让大明在济州岛上建立军港,由朝鲜人负责军港的补给和俸禄,大明派驻一支舰队在此,专门打击倭寇海盗。”

  沈一贯愣了一下说道:“子霖兄,这济州岛可是朝鲜国敏感的地区,大明要驻军,有折辱上国风范?”

  苏泽不屑的说道:“朝鲜是我大明藩属,藩属国求援,大明自当伸出援手,这是出兵的‘义’。”

  “可若是只顾‘义’,不顾大明的利益,由大明出兵出钱保护朝鲜,那就丢了‘利’。”

  “朝鲜既然要大明出兵,自然也要付出点什么,这又不是大明抢夺济州岛,何损上国风范?”

  这下子沈一贯眼睛亮了。

  济州岛,是位于朝鲜半岛南侧偏西海域的岛屿,是朝鲜最大的岛。

  这座岛位于大明、朝鲜、倭国之间,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元代的时候,济州岛作为攻打倭国的跳板,元朝两次东征日本,济州既是中转站,也是造船之地、牧马之地。

  朝鲜国主也知道济州岛的重要性,多次讨要济州岛,元庭自然不理睬,反而在济州岛上建立了都护府。

  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朱元璋也重新控制济州岛。

  但是朝鲜这一次为了收回济州岛,趁着元明交替的时机,动员全国兵力夺回了济州岛。

  紧接着朝鲜又迅速向大明称臣,朱元璋失去了占领济州岛的理由,然后大明开始禁海,就再也不提济州岛的事情了。

  其实此时的济州岛,也是一个荒岛。

  因为朝鲜也效法大明执行过禁海令,还将济州岛的百姓迁回朝鲜本土,只在济州岛设置军卫戍守。

  而朝鲜国内武力废弛,济州岛军卫也逃亡严重,现在的济州岛成了海盗、走私贩、商人的聚集地。

  倭国海盗以济州岛为跳板,劫掠朝鲜的商船,也可以说是朝鲜咎由自取。

  既然如此,苏泽提出要求大明水师驻军济州岛,并且由朝鲜承担军费,也是理所当然了。

  沈一贯连连说道:

  “妙哉!我这就去将子霖兄的提议告诉大鸿胪!”

  倭国,九州岛。

  “黄博,黄兄,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飘落到倭国的黄文彬和朱俊棠,两人被岛津家的武士发现,立刻禀告给了岛津氏的现任家主岛津贵久。

  岛津贵久立刻命令武士将两人送到了岛津家的城堡里,并且盛情款待了他们。

  黄文彬和朱俊棠谎称是随船的读书人,没有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岛津贵久还是将他们奉为上宾,但是不允许他们离开岛津家的城堡。

  黄文彬和朱俊棠却没有丝毫的高兴,岛津贵久是被吊在京师城门的岛津义弘之父,大明水师也下达了命令,只要是岛津家的船,无论是战船还是商船一律击沉。

  总而言之,岛津家就是大明的逆贼,自己被逆贼礼遇,那返回大明要怎么办?

  而且岛津家如此善待两人,肯定是不安好心。

  为了不暴露身份,两人以兄弟相称呼。

  黄文彬也叹息说道:“朱兄,为今之计只能韬光养晦,找机会逃出了。”

  倒是朱俊棠却绝望的说道:

  “黄兄,我们可是在倭国的土地上,要怎么逃出去啊?”

  黄文彬说道:

  “朱兄,其实我懂倭语。”

  “啊?”

  朱俊棠惊讶的看着黄文彬,这些日子岛津贵久都是通过汉人翻译和他们交流,黄文彬竟然懂倭语?

  黄文彬说道:

  “朱兄知道,我之前在通政司,当时担忧会被外派,就学了几门外语。”

  “这倭语也没什么难学的,这些日子我都在偷偷听消息。”

  原来如此,怪不得黄文彬隐瞒自己会倭语,原来是为了方便窃听。

  岛津贵久有时候当着他们面和下属用倭语交流,却不知道都被黄文彬听了去。

  黄文斌说道:

  “我听到的消息,如今岛津家日子可不好过啊!我大概知道岛津贵久礼遇我们的原因了。”

  请:m.badaoge.org

大熊猫文学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