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了么?”孟良人看着“小孟”,隐隐感觉到它的倔强。
“小孟”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老孟的话。
孟良人觉得心里有点难受,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穿越时空看见了若干年前的自己。
当时自己也像现在的“小孟”一样倔强而坚持。
可时间过去了,自己竟然果然变成了自己当时讨厌的那种人。
不过老孟没什么矫情的想法,他带着“小孟”走出医生办公室,去采集住院老总看病人的场景信息。
患者是老年女患,肝癌,在介入科是老患者,前后做了20次左右的手术。
至今还没出现肿瘤爆发性生长,也算是运气比较好的那种。
今天她忽然昏迷,家里人习惯性叫120急救车直接拉到介入科。
住院老总管她管了1年左右,人非草木,虽然只是医患之间的关系,但也有感情,就没往出推。
“在家吃什么了?不是跟你们说别吃乱七八糟的东西,控制饮食么。”
就在孟良人带着“小孟”走进抢救室的时候,住院老总正在斥责患者家属。
患者家属讪讪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庄嫣拿着指尖血糖仪正在给患者测血糖,嘀嘀嘀的声音从仪器里传出来,“血糖32!一股烂苹果味儿,考虑是酮症酸中毒。”
“准备胰岛素!”住院老总也早都闻到烂苹果味儿,血糖符合,准备开始抢救。
孟良人见“小孟”站在一边,只是搜集场景,他对“小孟”的听话表示欣慰,略有心酸的欣慰并且加入帮着抢救。
采血,补液,降糖,住院老总的医嘱倒也没什么大毛病。
做完前期工作后,把患者送回病房,住院老总看了几眼,也离开。
1小时测1次血糖,现在站在床旁也没什么用。
回到办公室,住院老总总觉得自己做的缺了什么,他问庄嫣,“小庄,你给内分泌打电话了么?”
“打了,很快就来。”庄嫣回答道,“小孟,我这方面的经验少,你说说你的看法。”
“小孟”坐在椅子上,这时候的它的确像是一台机器,冷静冷漠的看着住院老总,用沉默施加压力。
住院老总怔了一下,他感觉自己肯定哪做的不对,但回忆起来,补液、降糖、查离子、请会诊,好像没什么遗漏的。
“液体给的太慢,胰岛素给的太少。如果是我指挥抢救的话…”
“小孟!”孟良人阻止。
“老孟,你让小孟说。”住院老总揉着自己的小腿,“我只知道基本原则,估计患者一会得转去内分泌。让小孟说说,我也涨点临床经验。”
孟良人点头,“小孟”那得到指令,继续冷静的陈述。
“治疗方案有问题。”
一句话定性。
住院老总愣了下。
“治疗应该以盐加胰岛素泵推降糖为主,外加双通道大量补液为主,同时看电解质。
只要血钾正常或不高于5.1,都应该补钾。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第一个小时最少补2000,根据体重情况第一天控制在40006000,待血糖降至13.9改为糖加胰岛素。
还有就是看酸碱度,ph小于7.1或碳酸氢根小于5可以适量补碳酸氢钠。”
“液体给的太慢,第一小时估计只能进500毫升。”
“给太快了心衰怎么办,急性左心衰,也要命的。”住院老总疑惑的问道。
“患者体液丢失的太多,暂时不考虑心衰。”“小孟”回答道。
住院老总想了想,“泵胰岛素怎么给?”
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老总没坚持自己的看法,而是“从善如流”,看样子已经跪了,孟良人敏锐的察觉到这点。
这次孟良人身处事外,看得清楚。
住院老总在危机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选择相信“小孟”给的方案。
“48ml盐加24iu速效胰岛素,一般起始量46,根据血糖调整,每小时血糖下降范围控制在3.96.1以内。最开始,1530分钟测一次血糖,严密观测。”
“小孟,是降血糖按照每公斤体重每小时0.1单位计算么。
血糖下降速度每小时3.66.1,如果血糖下降不达标,则下一小时加50量。
比如患者大概60kg,100ml盐水一定单位的胰岛素,一小时滴完。不达标下一小时,100ml加大剂量的单位胰岛素。
如果降速过快,胰岛素很敏感,就减慢速度。下降到13.9mmol/L,换为糖水或者糖盐水。”
庄嫣问。
“大概是这样,具体情况要根据检查数值来判断分析。”“小孟”回答道。
庄嫣看了一眼住院老总,住院老总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笔和纸,已经把“小孟”刚说的给记下来。
“还有么?”住院老总问道。
“暂时没有了,检查结果还没回报,要等回报后调整治疗。”“小孟”如实说道。
住院老总急匆匆的出去,找护士去配泵、加大输液量。
孟良人看着“小孟”,想了想刚刚住院老总神情的变化,觉得似乎有点意思。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都有过程,不一而足。
从住院老总身上看,接受ai在临床工作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小庄,你在北医那面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么?”
“我就是个研究生,临床入的少,见得少,咱们科相关患者也不多,大概理论我知道,但实际抢救就少了。”庄嫣解释了一句,“但小孟说的是基本原则再加上实际经验,没什么错误。”
“有的医生喜欢39毫升生理盐水40单位胰岛素泵入,一毫升就是一单位,好计算。”“小孟”又说到。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这口诀是这么用的。”庄嫣没有在乎“小孟”说的一些小技巧,而是回忆到了一个口诀。
孟良人啥都不懂,他不是干这个的。就是觉得庄嫣像是一个大门派的弟子,口诀知道一大堆,但实际应用起来就要慢一步。
她还需要积累无数的临床经验,倒是罗教授看起来妖孽的很,仿佛生而知之似的。
“小孟,你再给我讲讲,正好有个患者,我之后持续跟踪,看看治疗效果怎么样。我的意思是,你展开说说,详细一点。”庄嫣道。
“首先应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补液遵循的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原则。
开始输液时的速度比较快,在1到2个小时内输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千到2千毫升。
前四个小时输入所计算失水量1/3的液体,以便尽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
当血糖下降至13.9毫摩尔时,根据血钠情况,以便决定改为5葡萄糖液或者是5葡萄生理盐水,并按每2到4克葡萄糖加入一单位胰岛素。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减少静脉补液量。”
“小孟”侃侃而谈,根本不假思索。
孟良人不知道这是“小孟”自己总结的,还是数据库里有成熟的经验。
但满满的临床经验让“小孟”略显稚嫩的脸上泛起一层光泽。
老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有些事,还是要听ai的,孟良人总结到。
“第二、胰岛素的治疗,一般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方案,即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单位的胰岛素,使血清胰岛素浓度恒定的达到100到200微摩尔每毫升。
能够有效的抑制脂肪的分解和酮体的生成。血糖下降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约降低3.9到6.1毫摩尔每升,每1到2个小时复查血糖。”
“第三,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第四,处理原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第五…”
“第六…”
“小孟”就这么说着,仿佛针对酮症酸中毒有着无穷无尽的经验。
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孟良人无语。
庄嫣已经算是基础极其扎实的那种科班出身的“精英”医生,但是和“小孟”比起来,好像还差一点。
难道这就是人脑与电脑之间的区别么?
差一点,就这还是孟良人对庄嫣有滤镜的结果。实际上,应该至少差了一两个大层次。
“小孟”还在说着,外面传来交谈的声音。
“你们行啊,介入科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多么?看你抢救的有板有眼。”
咦?内分泌的住院老总来会诊了?孟良人意识到这点。
“那是当然,怎么说都是研究生毕业,上学的时候学过。现在么,信手拈来,随便治治。”住院老总开启了吹牛逼的模式。
“治的挺好,留你们这儿吧。”
“别呀,大病历我写,首程我写,第一次抢救记录我写,这还不够。她也就是我老患者,我不好意思直接推你那去。
而且我会是我会,我们护士也不熟练。该转还是要转,万一有事,咱俩谁都说不清楚。”
住院老总奋力往外推。
“开玩笑的,会诊下了么,下会诊我写一笔转我那去。”
“行啊,那你回吧,一会我带着患者过去。肯定好好的送到你们科,绝对不会出事。”住院老总心满意足。
进门后,住院老总走到“小孟”身边,用力拍着它的肩膀,“小孟,牛逼!”
住院老总前后的态度变化太大,虽然懂为什么,但孟良人还是沉默了下去。
“这么讲吧,虽然在医院里可以请会诊,但总归耽误时间。小孟厉害,下的医嘱那面竟然挑不出错!你都不知道他们不愿意转患者,推三阻四,挑毛拣刺的嘴脸。”住院老总赞道。
“小孟”方正的脸上表情如旧,仿佛没有丝毫变化。
“那我去忙了。”住院老总也就是这么一说,他没想着“小孟”会有什么应答。
半个小时后,住院老总把患者送去内分泌科,回来后说道,“对了小孟,你看看我是什么病呗。”
“小孟”没有拒绝,它的程序里似乎没有拒绝的选项。
看了现有结果后,“小孟”沉吟了一下。
虽然时间很短,可住院老总却情不自禁的开始紧张,生怕“小孟”说出什么不吉利的话出来。
“综合现在的化验结果,不考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步诊断应该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吉兰巴雷综合征,好冷僻的一个疾病名字。
住院老总怔了下,拿出手机开始搜索吉兰巴雷综合征。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对称性肌无力,从双下肢开始逐渐上升,四肢远端为主的感觉障碍。
常伴有面肌、延髓肌和眼肌无力,也可有颈肌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可伴有自主神经受累或下肢为主的神经痛。
只看了几眼,住院老总的眼皮子开始不断的跳,越看越是沮丧,天都塌了。
还特么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呢。
他哭丧着脸,刚刚和内分泌医生显摆的劲儿早已经荡然无存。
“初步诊断,小孟说的是初步诊断。”孟良人提醒。
可住院老总经过刚刚的抢救以及最近这段时间的接触,已经对“小孟”有了信任。
只是现在这份信心只有反作用。
“小孟”诊断的越准确,就越不是好消息。
他沮丧的叹了口气,眼神空洞洞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无论庄嫣说话还是孟良人说话,他都像是没听到一样,沉默而无助。
过了几分钟,住院老总深深的叹了口气,起身回自己的值班室。
“老孟,小孟直接说诊断,是不是有点不好?”庄嫣也不怀疑“小孟”的诊断,而是纠结在“小孟”的情商上。
“唉。”孟良人叹了口气。
“小孟”则开始修改病历,好像一切都和他无关似的。
至于住院老总情绪的波动,跟它毫无关系。
“我刚上班的时候,有个患者来看病,肝癌。”孟良人和庄嫣讲往事,“患者家属把患者撵出去,自己留下来听我说病情。那时候我还年轻,知道什么说什么。”
“后来患者家属有些沮丧,就走了。我忙了一会,换衣服下班。等我来到电梯口,看见患者家属正在开导患者。”
“我那时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随口问,你们不是说要去医大继续看看肝癌能不能手术么?”
“!!!”庄嫣愣了下。
没想到和患者、患者家属交流起来熟练且情商极高的老孟在年轻的时候竟然也这么蠢。
这种话能当着患者的面说?
看样子很多事情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一点点练出来的。自己是这样,老孟也是这样。
“小庄,你说我这话说得愚蠢吧。”孟良人问道。
“嗯,的确有点。”庄嫣实话实说。
“别提了,我当时就意识到了,癌这个词怎么能从我嘴里说出来呢?患者家属的眼神像是要把我凌迟了似的,我当时感觉有一道天雷劈下来。”
孟良人说着,苦笑,“不是形容,是真的,手脚都是麻的,后背冷飕飕。那是我第一次犯错误,虽然不知道后续如何,但患者家属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手里要是有刀,就要活剐了我。”
说着,孟良人又深深的叹了口气。
“都是要成熟的,你那时候还年轻么。”庄嫣安慰孟良人。
“我的意思是,小孟现在说话太直接。你真说这话有什么错误么,不见得吧。”孟良人道,“我就是实话实说,可实话实说在很多场合下都是不对的。”
庄嫣点头,高马尾甩了甩。
“比如说刚才,虽然小孟说只是初步诊断,但住院老总精神已经几乎垮了。”孟良人深深的看了一眼“小孟”,没有继续说下去。
这件事一定要和罗教授说。
眼前面对的是住院老总,算是自家人,一旦遇到要隐瞒病情,不能让患者本人知道的事件,可能“小孟”会引起医疗纠纷。
最好有一道防火墙,比如说自己,孟良人已经想到了方案。
罗浩和陈勇从魔都回来。
陈勇的聚会罗浩一句都没多问,罗浩还是很难接受那些玄之又玄的事儿。
平时听一乐也就够了,没必要多了解。
本身就和他没关系,陈勇也没想说,罗浩更是不好奇。
一早起来,罗浩给王佳妮做了饭,自己胡乱吃了口,开车去医院。
来到医院,换好衣服,孟良人就找上来,和罗浩说了最近“小孟”的一些事。
尤其是有关于“小孟”总是实话实说的事情,孟良人着重点明。
的确有点头疼,情商这种事儿无法量化,而且要是究其本源的话需要输入无数的场景才可以。
罗浩也认可了孟良人的建议,暂时还是需要有医生充当ai机器人与患者之间的“防火墙”。
否则也没办法,ai要是能跟老主治一样滑不留手,罗浩不会松一口气,反而会更加警惕ai是不是有自我意识已经成精了。
“老孟,你的建议不错。”罗浩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小孟的情商暂时到不了那么高,你平时多看着点,让小孟多和你说话,少和患者说。”
“嗯。”孟良人点了点头。
“小孟还是冷漠一点比较好,是我想多了。”罗浩深深的吁了口气。
“嗯?罗教授,您这话怎么说?”孟良人不解。
“介入科和其他科室不一样,比如说肝癌的介入手术,需要做很多次。患者还要来治病,对医生的态度就和只来一次的那种不同。”
“以前我在协和进临床的时候老师就跟我说,尽量少和患者共情。有一些负面例子,比如说…”
说着,罗浩看向孟良人。
“我在传染病院的时候,有个老患者去世,管床医生也是小医生,伤心的哭了。后来我听到患者家属说,一定是治疗有错误,把人给治死的,要不然管床医生为什么要哭呢。”
罗浩笑了笑,老孟经验丰富,自己要说的的确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老孟已经进化到自己肚子里的蛔虫的程度。
“最开始按压机器人说话太多,后来做了改进,现在看,最好还是别和患者说话了。”罗浩道,“这事儿怨我,贪大求全。在我想象中无人医院和现在的医院差不多,其实不尽然。”
“怎么呢?”孟良人捧哏的功力已经大增。
“你想啊,要是第一座无人医院从进门后就没人沟通,只有冰冷的机器、诊断、报告的话,患者、患者家属渐渐也就接受了。现在医院的医生要说点什么,这是人性。”
“可无人医院不需要人性,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
孟良人又点了点头,他对此深以为然。
自己之所以每天要拿出几个小时去和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还是担心有问题。
如果是机器的话,这方面可以尽量少考虑。
“主要是无人医院只是一个说法,不会完全没有人。导诊?医生?护士?叫什么无所谓,只要能安抚患者的情绪就可以了,至于治疗之类的,可以留给机器。”
罗浩说的有些简略,但孟良人听懂了他的话。
孟良人不知不觉有些小欣慰,也就是说新的ai上线后,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会有其他的工作岗位。
哪怕自己不行,也不会失业。
虽然在罗浩医疗组里孟良人的位置很稳固,但他是经历过下岗失业的人,从传染病院分流出来,前途未卜,那种感觉孟良人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来到办公室,罗浩直接打开ai诊断看了一眼住院老总。
一个怪异的诊断出现在罗浩事业右上角。
系统面板上写着POEMS综合征,后面打了个“?”,但POEMS综合征上又被打上一个大大的“×”。
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吉兰巴雷综合征,哪怕是国家颁布的第一批罕见病名单里的POEMS综合征也不是。
“小孟”诊断错了,看样子住院老总这个病有点奇怪啊。
自己的ai也没给明确诊断。
这种事情罗浩还是第一次遇到,尤其是ai辅助诊断面板上出现的大大的“×”,似乎在无声的告诉罗浩什么。
怎么回事?
罗浩皱眉瞄着住院老总。
“罗教授,您回来了。”住院老总有些没精神,“您看我,是不是觉得面相都变了?我今天一早起来,发现我的眼袋大了,水肿严重。”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