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佩里科港口。
一队警员组成的滨海巡逻队正乘坐着一艘快艇,不断在海上“打捞”着各种各样的人类。
位于危地马拉城前线的战事越来越紧张,原本许多力量都是要被调往前线的,滨海的防守则交给米尔顿目前的主力海军舰队。
可最近这两天,情况却不那么对劲了。
首先是负责保护海边的守军报告可能有大量敌军正在从海上试图突破防线,紧急调兵过去一看,发现并不是什么敌军,而是大量从敌占区逃过来的平民、流浪汉、黑帮、罪犯等等等等。
仿佛所有不同的人群在此时都达成了共识,正在举行一场环危地马拉海岸线的游泳比赛。
现在可是冬天,气温不过10度上下,水温可谓刺骨的凛冽!
哗啦啦…
一名警员和他的同事费劲的把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从水里捞了起来,她已经冻的连发抖的力气都没有,冻的连思考的能力都退化了。
按流程说,从水里把不明身份的人捞起来,首先是要想办法确认身份,免得是来搞破坏的。
但警员看着这个濒死的女人浑身上下唯一留着的就只有身上那件湿透的破衣服,他们统统陷入了沉默。
痛苦总是被埋藏在记忆深处,自从统治者换成米尔顿之后,警员们的记忆就逐渐被现在的生活填满,直到现在才想起来,米尔顿来了不过一年时间,之前他们过的生活,也不比眼前的女人好多少。
“先,喝热水吧。”一名警员看着沉默的警长,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融,从快艇上的保温箱里接了一壶热水,拿了一个暖袋,“至少,至少现在能确定你没有威胁,至少符合紧急流程的规定…”
那个女人瑟瑟发抖,哪怕意识已经模糊,求生的欲望也让她拿起了热水壶,把那烫口的热水往肚子里送。
直到意识恢复,她的眼睛才猛然睁开。
“警官?你们是警官?!”
“这里是哪里?”
警员自己也捧着暖袋,一边继续在大海里找人,一边不甚在意的回答道:“女士,这里是大海,等会我们会把你送到钱佩里科港…嗯,虽然我们可以担保你的身份大概率没有问题,但等会上岸之后,还是要走一套身份核查流程,希望你可以理解我们的工…”
话还没说完,女人一下从快艇上蹦了起来,不顾还没有完全恢复知觉的四肢,左右打量了一下快艇上的所有人,脸上瞬间爬满了惊恐:“我的孩子呢?!你们,你们有看到我的孩子吗?”
孩子…
至于丈夫,许多人不用猜都能知道,必然是被拉上了前线,填到了最危险的位置,在“地狱税吏”的某次炮击中化作碎片…
警员愣神片刻:“你带了孩子,还敢在这种天气游泳?!”
女人声音带着巨大的慌乱:“我,我做了简单的木筏,只是浪太大了…”
船上所有剩下的警员此时都陷入了沉默,最后还是警长开口说话:“很遗憾的告诉您,我们并没有发现你说的木筏。”
此时,冬天的寒风刮来,迎面而来的浪让这艘快艇看上去都不那么安全,一眼扫去,只有上下起伏的浪花和一望无际的海面…
除了海水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正常人都知道,除非发生了奇迹,否则不会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存活下来。
就算会游泳,冰冷的海水也会让人快速失温,死亡。
警员们在心中叹息的时候,旁边突然传来了“扑通”的一声。
“喂!”
在他的视线中,刚刚被拉上的女人趁着所有人不注意,纵身一跃,再一次投入了海水当中。
“快,把绳子抛过去!”
“动作快一点,妈的…这人疯了吗?”
快艇上一阵手忙脚乱,刚刚还在喝水的警员赶忙把绳子扔了过去——在这种环境下,哪怕穿着救生衣,直接跳下水救人也是不太现实的。
但和上次不同,这次女人并没有去抓那条救生绳,身体在海浪中沉浮,没过多久就再也看不到身影,逐渐沉入了海底。
那名负责把他拉上来的警员沉默了好一会,声音里有点自责:“…唉,我就不该那样说话,我要是说我们还有其他救援队,说不定已经把她的孩子救上来,让她去钱佩里科港口等消息,或许她就不会跳海了。”
“没用的。”一直在搜寻海面的警长此时平淡的发声,“不过就是从跳海变成了跳楼罢了——她已经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一切财产,现在连孩子都失去了,还怎么活?”
警员有点不服气:“可是这里的情况和危地马拉城不一样啊,只要肯努力,在‘教父’先生的地盘,想重新赚钱是很简单的,就像我,以前在洛佩斯那当警员,干了10年欠了5万格查尔,现在已经有1万‘边区币’的存款了。”
“可是你跟那个女人说这些,她是不会相信的。”警长也无奈的叹了口气,拧开自己的保温壶喝了一口热水,“她从小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整个世界观的塑造都在旧社会当中,并不是随便一句‘你在这里能重新开始’就可以扭转什么。”
“就像我们,对‘教父’最初的理解,也就仅在他到来之后,我们的食物可以从玉米饼变成面包,乃至蛋糕或者培根。”
“电视宣传中,‘教父’说的话大多数都是没读过书的人都能理解的内容——他到来之后,没有人会饿肚子。我们自然知道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些东西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让她理解的,可失去一切的痛苦,可以瞬间把她压垮。”
“唉…”
这一队搜查队心情复杂的继续在海上进行“人类打捞”。
在捞回来了2个人之后,快艇按计划返回了钱佩里科港。
把捞上来的两人带到监察室,洗完澡回到饭堂吃饭的时候,这一队警员才从电视上知道,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海上会突然出现那么多坐简易木筏或者干脆游泳逃难的人了。
因为阿尔苏这个疯子,直接进行了全国总动员!
不但是他占领的地区,就连他的那两位“盟友”,也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征兵,前所未有的全面军事化!
所有人,要么为上战场的人服务,要么上战场。
曾经嚣张跋扈的黑帮成员终于遭到了报应,军队直接把军车开到街头巷尾,把这些好勇斗狠,有开抢经验的人抓上了征兵车,一车一车的拉到前线。
社区治安很快就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稳定了下来。
流浪汉们则更惨,他们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据说仅仅只是进行3天的训练,就要被扔到战场上。
曾经混乱的贫民窟,也安全了许多。
可听那些逃难过来的人说,没人因为这种“安全”感到高兴,因为这种安全实际上是更像是一种恐怖。
比黑帮火并,比被混混抢劫更加恐怖的事情到来了。
前线的战事一直在恶化,一直在死人,等这些黑帮和流浪汉被消耗干净,接下来会轮到谁?
总不可能是那些有钱人和高官以及他们的家人和孩子吧?
“敌人总动员了。”一名警察吃着饭,愤愤不平的说道,“打内战,打自己人的时候就总动员,怎么没看到他们把这股狠劲用来对付外敌?用来对付美国人?”
“那能一样吗?”
“赶紧把阿尔苏政府推翻吧…这个疯子。”
与此同时,韦韦特南戈机场。
为了不泄露情报,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密,AC130在飞到克萨尔特南戈之后没多久,就秘密转移到了韦韦特南戈机场。
一边是这里距离边境十分接近,可以尽可能调配一切资源为AC130加装武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山也多,易守难攻。
就算敌人真的派遣特种部队过来,也很难对机场造成什么威胁。
大量伪装成普通货车的军用货车通过泛美公路,从克萨尔特南戈,从钱佩里科港,从墨西哥来到了这座机场。
甚至不少被面板验证过可靠的专家,也乘坐飞机来到了这里,帮助工程团队进行武器系统的统合。
这段时间,米尔顿甚至干脆睡在了机场专门的地下室。
每天一起床,就是去看看“空中炮艇”的工程进度如何了。
至于芙萝拉这个大功臣,米尔顿也没让她闲着,在颁发了一个“国家英雄”的勋章之后,就把她打发到了墨西哥,让她运作自己关系,动用公司的资金,看看能不能把卫星的事情解决了。
普通的商业卫星自然是没问题,前苏联那边量大管够,要多少有多少,但要买一颗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军用卫星,甚至是直接购买发射技术,那就没这么简单了。
需要进行多轮谈判,甚至哪怕动用面板的力量买到了技术,买到了人员,也还需要从中国请一个工程队,到这边来修建火箭发射基地。
所以,AC130这边的工作,就交给米尔顿了。
地下室里,米尔顿此时正在和前线指挥官,也就是伊希美亚简单的通话,了解一下前线目前的状况。
伊希美亚略带轻松的声音传来:“目前攻势比较顺利…已经成功清理了外围敌军的所有哨站和残留,进攻阵地已经彻底稳住,仓储丰富,缴获到的物资至少可以支撑战场30天的高消耗,或者45天的低消耗。”
“抵挡危地马拉城的后方防线已经在布兰登的安排下布置妥当,在您对敌方机场进行特种作战成功后,敌军的士气非常低落,暂时没有攻破防线的可能。”
“目前我们正在对敌军的高价值目标进行最后的炮击和轰炸,预计陆军总攻时间在后天凌晨。”
“知道了,一旦出现需要火力支援的情况,必须告知。”米尔顿慢慢说道,“是必须,知道吗?”
别人打仗都是尽量不要占用友方资源,在之前的游击战中,哪怕是一点点迫击炮支援火力都弥足珍贵,各个部队抢来抢去…而现在,上面的命令干脆是严禁没苦硬吃,遇到问题就赶紧请求支援。
伊希美亚感慨道:“收到…”
“很好。”
米尔顿挂断通话,伸个懒腰,又遛弯来到了被严格隐蔽起来的机库——不久前的汇报已经说明AC130的武器加装来到了尾声。
此时摆在机库里的AC130和刚降落时有了显著的差距,能看到飞机左舷突出了三门非常显眼的炮管。
从前到后分别是GAU12加特林机炮、40mm博福斯机炮和那门AC130的灵魂,105mm口径的榴弹炮!
虽说是土法改装的AC130,和美军的可能有一定差距,但米尔顿只是看一眼就挪不开目光了。
一名工程师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朝着米尔顿走去,敬礼道:“报告‘教父’先生,改装已经基本完成,地面测试结果还不错。空中测试目标全部安排完毕,在河流旁,附近有山地,较为模拟目前前线的情况。”
米尔顿十分满意,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朝着飞机走去,坐到了操作火炮的控制面板前:
“很好,叫上所有机组,叫上装填手,准备第一轮测试…”
嗡嗡嗡…
2个小时之后,AC130围绕着目标开始逆时针盘旋,整个飞机向左倾斜,以保证飞机的大炮炮口可以一直对准整个战场。
嘟嘟嘟…
嘣!嘣!嘣!
只要轻轻一碰发射按钮,炮弹就从炮口打出,摧毁目标,而米尔顿要做的只有高高在上的瞄准…这横扫步兵,所有目标都是等着被割的韭菜的感觉,别说有多爽了。
米尔顿和另外的炮手操作着炮艇上的大炮,对着目标倾泻火力,旁边的技术人员则是记录着误差以及其他小问题。
很快,AC130打光了所有弹药,重新降落回了韦韦特南戈机场。
看着地面技术人员殷切的目光,打爽了米尔顿不吝赞扬:“不错,非常不错…不过还有一点小误差需要调整…”
“尽量在后天凌晨之前完成最后的调试。”
“务必在渡河战役打响的时候,让我们英勇的士兵听到这么一个消息——”
“我方空中炮艇已经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