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337章 代繁

  李秀想着帮忙的反应让陈家志微微笑了笑。

  他心里也不由有些自责,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或许该先回去看看。

  “需要。”陈家志严肃道:“你在家等着,我回来和你说。”

  “好,嗯?安?”李秀讶异:“你要回来?不去沪市了?”

  陈家志笑了笑,“也不急于这一时,回来多陪陪你们。”

  “是该回来了,豆豆都会试着喊‘爸’了。”

  李秀也笑了出来,也释放出了近期的压力,陈家志又和她聊了会儿家长里短,才挂了电话。

  也不禁又开始复盘,老是说让自己慢下来,但很多事情又想一下做完。

  实际上现在又没有那条件,虽说他对在沪市种菜挺了解,但如今的情况也有许多不同。

  前世是打工,现在是自己当老板。

  不只是单纯种地,租地、人员、基础设施、市场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

  沪市的地租金低,但菜价水平也比花城低,又没有供港等渠道,想把亩产值做起来并不容易。

  没有高产值,就不能套用花城的高工资体系。

  这样一想,沪市的难度也不小。

  诸如此类种种问题都是在沪市建菜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带了思虑,陈家志去了建设中的元谋育苗场。

  随着第一座大棚成型后,棚内的育苗架和育苗棚也开始了搭建。

  “老李,叫上王永祥几个,开个会,我过两天要走。”

  “这就要走了呀?”李明坤还略微有些忐忑,“行,育苗场就交给我吧。”

  近一年多时间的变化太快,能跟上他节奏的或许只有易定干一个,李明坤包括敖德海等人可能都还差点意思。

  “相信自己,一步步来。”

  陈家志拍了拍李明坤肩膀,这人还是有潜力的。

  跟着他又去通知了彭谦和纪松,云岭农业现有的骨干很快便聚在了一起。

  没有会议室,周边尽皆是平坦的田野,田野四周又是光秃秃的群山环绕。

  李明坤、彭谦、纪松、王永祥,以及同样是科技干事出身的高维和程立本,其余的后勤人员。

  等人都到齐后,陈家志便交待起了最近的工作。

  因为刚好赶在换茬口的时间,县农场的150地都已交接。

  除了50亩大棚,剩余的100亩也要利用起来。

  现在开始育苗黄瓜、茄子等蔬菜,等10月份时也能完成移栽。

  但按元谋的气候,露天冬早蔬菜的采收期很短,到12月20日左右便逐渐减少,乃至结束。

  不过也还有其它作物可以选择,比如说青豆,也可以在黄瓜拉秧后再种青豆,这是王永祥和高维等人提出的建议。

  同时彭总和纪松也可以进行各种叶菜类的种植和留种实验。

  总之灵活应变。

  这100亩露天菜地,陈家志做好了这一季亏损的打算。

  50苗育苗场里,除了大棚蔬菜还有赚钱的希望,育苗板块也做好了亏损准备。

  陈家志把这算作科研投入。

  会很快便开完了。

  陈家志喊道:“走,今天早点下班,我弄了两瓶酒,一起去镇上聚一下。”

  彭谦问道:“今天买了什么酒,还要专门提一下?”

  陈家志笑了笑,“五粮液。”

  “嘿,那得去试试,李场长,你今天要不要喝两杯?”

  彭谦打趣着李明坤,后者只是摆了摆手,又对众人说:“今天都去哈,老板跟着要回广东。”

  “哈哈哈,好,五粮液可是好酒,可不能错过。”高维也笑道。

  陈家志注意到了王永祥有些局促,“永祥,是家里有啥事,不方便去吗?”

  王永祥尴尬的点了点头,“家里是有点事。”

  高维不满道:“你就别惦记着那点庄稼活了,家里不是有老婆孩子吗,他们会干好的。”

  另有一后勤说道:“不对吧,永祥你家里的水稻前天就打完了吧,还能有啥事?”

  “走吧,走吧,一起。”

  陈家志以为他家里真出了啥事,问道:“永祥,有啥事说出来听听,看我们能不能帮上忙。”

  所有人都等着他,王永祥手有些不知该往哪放。

  “也没啥事,就是家里的蜜桔等着摘去卖,这眼看都要熟透了,这烂地里不都可惜了嘛。”

  陈家志想起了他家里确实有一片柑橘树,估计有一两亩的面积。

  又听高维等本地人纷纷劝道。

  “今年蜜桔价格低,可卖不上钱,你还费劲弄去卖干啥呢。”

  “就是,几分钱一斤,还不如喂猪了。”

  “柑橘在我们这不好卖,当初我都说了让你种青枣,或者龙眼也行,这些哪样不比柑橘强!”

  在这边呆了段时间,陈家志也感受到了元谋水果种类的丰富。

  青枣、芒果、龙眼、葡萄、小枣等等都有不小的种植面积,也是常见的外销水果。

  柑橘也有不少,但少有形成专业化种植的农户。

  不过这些天他倒是尝了不少王永祥家里的蜜桔,口感很不错。

  听了片刻后,陈家志沉吟道:“这样吧,永祥,你家里还有多少橘子,我全买了。”

  “陈老板,你买那么多橘子干嘛?”王永祥惊讶道,一度一想他想带去花城卖。

  “吃啊!”

  陈家志笑道:“你家里的橘子适合解渴,每天让你婆娘摘点到育苗场来,就当是干活的福利了。”

  “这这怎么能行?”

  “嘿,你还想影响我发福利了,你问问高维他们答不答应?”陈家志把矛盾转移给了几个本地人。

  高维其实也挺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就是,永祥,你那些柑橘树,每天摘几背篓来,几天就给你消化了。”

  负责给工人记工管账的李梅也说:“王哥,这你要拒绝了,被下面工人知道了,你小心别人在背后骂你哦”

  “嗨呀走,喝酒去。”王永祥摊了摊手,又说:“柑橘我可以摘来,不过钱就不收了。”

  陈家志又说了两句,但也没和他争论,打算让李明坤把钱给他老婆。

  基地到县城也就一两公里路,陈家志给李明坤配了辆摩托车,还买了三轮车和自行车放在育苗场。

  没用多久,就在县城的饭店里坐下,点了一桌子菜,喝酒的喝酒,喝饮料的喝饮料。

  李明坤不是长袖善舞之人,往往更习惯闷头干活。

  陈家志的团队里,大多也都是这种人。

  在交际上,可能也得看易定干,不过他喝多了酒后又不够理智。

  反正够让陈家志头疼的,只能先试试,不行再另想办法。

  好在现在的氛围看起来还算不错。

  酒到兴起时,酒桌上便各自为战,陈家志先是拉着纪松聊嫁接,聊砧木和接穗选择,尤其是他给出的几种组合,要大胆实验。

  紧跟着他又和彭谦聊了起来。

  元谋少有种叶类蔬菜的习惯,但这里的条件就适合育种制种。

  彭谦感慨道:“陈总,你还真是对育种情有独钟啊!”

  陈家志也喝了不少酒,拍着胸口说:“如果不是现在脱不了身,其实我更愿意把更多时间花在育种实验上。”

  彭谦品着五粮液的浓香,对陈家志的看法也在一次次改变。

  从开始的小菜农,到菜场场长,再到如今,其中不仅仅是运气。

  他沉吟片刻,问道:“陈总,是有制种的想法吗?”

  “想。”陈家志不避讳这一点,“只是现在种子经营权没有对民企放开。”

  “制种也可以不需要种子经营权。”彭谦略微有点诧异的问道:“陈总没有听过代繁吗?”

  陈家志摇了摇头。

  跟着彭谦就进行了解释,代繁就是种子公司把种子生产交给别人来做。

  “就拿菜心来说,花城每年需要十几万斤菜心种子,但花城菜价高,本地菜农逐渐没人愿意留种。

  每年种子公司下达的制种面积就完不成,只好把种子生产的任务交给外地,省内外都有。”

  陈家志问道:“元谋有吗?”

  彭谦摇了摇头,“西南只有蓉城有,其它的像黑龙江、福建、辽宁、陕西、山东等省份也都有菜心制种。”

  “暴殄天物啊!”陈家志感慨道:“元谋这么好的条件都没人看得上?”

  “可能太偏了吧,也没什么名气。”彭谦说道:“我也是通过陈总,才了解到还有元谋这样的天然温室。”

  元谋过往蔬菜的市场主要在三北地区,与华南的来往较少。

但也不该  咦,这不该是机会吗?

  陈家志跟着便和彭谦了解起了代繁制种的情况。

  越了解越有戏。

  彭谦也和种子公司打过交道。

  花城的种子来源当下主要有两家,一是市蔬菜公司种子批发部,二是1979年成立的白云区种子公司。

  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其他省市县的种子公司,以及海外流进来的种子。

  但前两家还占据着绝对大头,在省内外有诸多代繁基地。

  陈家志心动了,“彭老,要不你和我一起回去,去拜访下种子公司的人。”

  彭谦讶然于他的果断:“陈总这么快就想好了?”

  “试试也不吃亏。”陈家志笑道:“我们可还有一百亩露天菜田呢,再说,今年不行还有明年。”

  彭谦抿着嘴,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

  饭局开始得早,结束得也早,但每个人都尽兴了。

  王永祥醉醺醺的回到了家,到家时,老婆孩子也才刚摘完一背篓橘子到家,心里敢怒不敢言。

  他是汉族,家里没有女人累死累活,男人喝酒躺板板的习惯。

  随手拿了个蜜桔剥开,一瓣一瓣的吃进嘴里,酒劲仿佛也散了不少。

  “明早再去摘一背篓,一起送育苗场去吧,场里的人喜欢吃。”

  “卖了吗?”声音轻快。

  “没有,送给育苗场。”顿了顿,王永祥又说:“苗场给我的工资很高,这点橘子也卖不了几个钱。”

  王永祥老婆孩子沉默以对。

  但次日上工后,还是跟着王永祥一起背着两大背篓的蜜桔来了育苗场。

  橘子基本都熟透了,颜色金黄,皮薄、核少、味浓、香甜。

  大多数人都喜欢吃。

  但在本地却较难卖得出去,尤其今年更难。

  王永祥老婆孩子看着众人踊跃的拿着橘子吃,脸上带着可惜的神情。

  这时,李明坤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张大团结塞给了她。

  “明天再继续送两背篓哈。”

  王永祥看到了,又拿过钱,“李场长,说好不收钱,你拿回去。”

  “辛苦种了几年,又摘又送,咋可能不收钱嘛,你拿着,这是老板安排的。”

  李明坤板着脸,他听陈家志说起过王永祥家里的柑橘树,说是一看就精心打理过。

  两人推脱了一阵,王永祥推脱不过,也只好让老婆孩子拿着钱回去。

  想着只能给苗场好好干了。

  但他心里其实也不太看好苗场的经营,一亩大棚投资两万多,那要卖多少苗子和菜才能回本?

  九月八日,陈家志回到了花城,他给彭谦放了一天假,让他先去联系下种子公司的朋友。

  而自己则是到了靠谱鲜生,配送中心白天也在忙碌,他也在办公室看到了。

  “正旭,你知道白云区种子公司门市部在哪里吗?”

  “知道啊,就在白云。”

  “…”陈家志一头黑线,感觉问了也白问。

  陈正旭问道:“小叔,要带你过去吗?”

  算了,算了,就这么直接找上门估计也没什么结果。

  不如等彭谦的消息。

  陈家志摇了摇头,关心起了配送业务的发展,势头依然不错,只是竞争对手也多了。

  陈正旭叹道:“有两三家国企和集体企业也在做配送,他们有基地,又有关系,在做机关和学校等单位时很有优势,有些当地的企业和工厂因为各种原因,也会和他们合作。”

  “不过我们在酒店和餐饮上做得也很不错,我把主要精力也放在了这一块,徐总和黄总给了很大帮助。”

  陈家志点了点头:“市场很大,还有很多增量市场等着我们开发,现在还没必要去直接竞争。”

  配送还是蓝海市场,这么大个城市,完全容得下几家配送企业。

  确认工作方向是对的后,陈家志没再多干预配送。

  李才也外出去了连州,档口由丁桥在负责,进入九月后,菜价又萎靡了下来,一斤菜心跌到了三五毛钱,将大起大落展示得淋漓尽致。

  请:m.llskw.org

大熊猫文学    1994:菜农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