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38章 禹王鼎

  皇宫。

  朱元璋正在和马皇后一起,商量大本堂陪读名单。

  这既是拉拢勋贵的手段,同时也是给太子培养心腹班底的机会,夫妻俩自然非常重视。

  马皇后说道:“常茂、汤鼎是肯定要有的。”

  朱元璋点头道:“那肯定不能少了,可惜天德家的允恭年龄太小了。”

  马皇后笑道:“不能光盯着儿子啊,他家大丫头妙云我就觉得不错。不如召进宫我带上几年。”

  朱元璋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伯仁的闺女已经许给标儿了,再把天德的闺女弄过来,还不乱套了啊。”

  马皇后失笑道:“谁说要许给标儿了,咱们不还有四个儿子吗。”

  “让大丫头在宫里待几年,多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接触一下,和谁投缘就将她嫁给谁。”

  朱元璋也乐了,道:“是我想差了,你这个主意好,再过些日子就让她入宫吧。”

  之后夫妻俩又开始讨论名单问题。

  最后挑选了五个人,分别是:

  李善长第三子李祺。

  邓愈长子邓镇。

  因冯胜无子,就让他战死的兄长冯国用长子冯诚陪读。

  战死将领耿再成的独子耿天璧。

  战死将领花云的独子花炜。

  前三个是他们的爹身份太重要,后两个是作为战死功勋的代表加入的。

  可以说,这份名单夫妻俩也是煞费苦心,各方面都兼顾到了。

  倒不是他们不想选更多,而是眼下没必要。

  先将大本堂建立起来,后续谁立功了,就让谁家孩子来给太子当陪读。

  也算是一种奖赏,能激励诸将奋勇作战。

  名单既定,夫妻俩也都松了口气,就准备让人将其公布。

  就在这时,大太监孙福急匆匆走进来道:

  “陛下、娘娘,徐大将军八百里加急奏疏送到。”

  天德?八百里加急?

  算算时间,这封奏疏发出的时候,估计北伐大军才刚开拔没多久。

  莫非是发生意外了?

  即便对徐、常二人非常信任,朱元璋也不禁有些担忧,连忙让他将奏疏呈上。

  马皇后也同样担心,却没有出声干扰。

  拿到奏疏只是看了开头,朱元璋的表情就放松下来。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徐达是遇到大麻烦了就开篇点题,然后回过头讲述详细过程。

  通篇一句废话都没有。

  能让你在最短时间了解事情全貌。

  如果没有大麻烦,他开头会先请安问好,然后再说自己当前的情况,最后再说事情。

  就和话家常一样。

  明明通篇没有正事儿,却不会让你觉得无聊。

  而这一份奏疏就属于后者。

  先给朱元璋和马皇后问好,然后讲了朱元璋离开后发生的事情,以及北伐元大都的准备情况。

  最后才讲他亲自去了一趟彰德府,并讲述了发现大鼎的过程。

  彰德府、青铜大鼎。

  朱元璋也不禁有些兴奋,莫非真的挖到殷商礼器了?

  而且还是青铜大鼎。

  这玩意儿的象征意义,绝非甲骨一类的玩意儿能比的。

  马皇后通过他的表情,也知道不是坏事,等他看完就问道:

  “什么喜事,看把你乐的。”

  朱元璋笑道:“还真是喜事,妹子你看看就知道了。”

  马皇后接过奏疏快速阅读一遍,也不禁大喜:

  “如此大鼎,定然是祭天礼器。”

  “好好好,天德真的是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然后她又说道:“看来钰儿所言非虚,真的有殷商礼器埋藏在大地之下。”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嗯,他家族真是人杰辈出啊,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道:“得陇望蜀,与其惋惜,不如好好想想怎么重用钰儿。”

  提起这个朱元璋就来气:“是咱不想重用他吗?分明是他不识抬举,天天就变着法子埋汰咱。”

  马皇后笑道:“你堂堂大明天子,和一个小孩子置什么气。”

  “对了,把钰儿也喊过来吧,让他也看看这大鼎到底是不是殷商礼器。”

  “然后咱们也才好决定,如何发挥它的用处。”

  朱元璋这次倒没说什么,命人去喊马钰过来。

  马钰正在家里,跟随袁朗学习这个时代的礼仪规矩,突然听到皇帝要见自己,非常的不情愿。

  但听说马皇后也在,就麻溜的跟着过去了。

  等入宫得知发生了啥,他心中不禁一动。

  安阳?大鼎?

  一千多斤,这形状,这参数。

  我勒个去,不会是把司(后)母戊鼎给挖出来了吧?

在前世,那可是出土的最大的铜鼎  说一句国之重器都不为过。

  在前世它的文化价值,远远大过政治价值,所以只能被摆在博物馆里。

  可现在是大明时期,运作得当它能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直在关注他的表情,自然也发现了异常。

  夫妻俩对视一眼,马皇后出面问道:

  “钰儿,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马钰内心迅速想好说辞,点头道:

  “我家长辈之前得到的青铜礼器里面,就有一尊铜鼎,不过比这尊鼎小了很多。”

  “根据那尊鼎上的铭文推测,应该是某一个商王祭祀其母用的礼器。”

  “只是因为对殷商文字不了解,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长辈也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位商王。”

  朱元璋眉头不禁皱起。

  祭天的鼎和祭祀亲人的鼎,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这尊大鼎也是某个商王祭祀母亲所用,那就真的是空欢喜一场了。

  马皇后也是同样的想法,不过她却有不同意见:

  “天德在奏疏里并未提及铭文的事情,且规制和钰儿长辈获得的有所不同,很可能用途也不一样。”

  “所以不能排除它是祭天大鼎的可能。”

  马钰插话问道:“没有铭文?”

  马皇后颔首道:“天德是知道事情轻重的,若有铭文必然会提及。”

  “奏疏里并未提及,想来是没有的。”

  马钰也不禁迟疑起来,司母戊鼎内壁是有铭文的,莫非是我搞错了?

  难不成还有一尊和司母戊鼎一个规制的大鼎?

  想到这里他就有些坐不住了,问道:

  “大鼎现在哪里?我能去看一看吗?”

  鼎还在码头船上,因为不确定它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所以也就没有着急往宫里运输。

  朱元璋也没有啰嗦,立即就命人带他去江边码头,亲自去探查一番。

  等确定了鼎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处置。

  很快马钰就见到了那尊大鼎,被小心的摆在船舱中央,看起来非常古朴大气。

  只一眼他就确定,是司(后)母戊鼎无疑了。

  见到这般国宝,他也非常兴奋。

  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大鼎旁边,伸手轻轻抚摸。

  上辈子只能隔着玻璃欣赏复制品,这辈子终于摸到真品了。

  别的不说,心理感受还是很爽的。

  不过他也没有沉迷其中,过了把瘾之后就让人搬来一张椅子。

  踩在上面观察鼎的内壁。

  这鼎明明是有铭文的,徐达为何没提?

  等他看清楚里面的情况,顿时就明白缘由了。

  这鼎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因为地形变动以及挤压,泥土与铜锈混合形成了一层非常坚硬的外壳。

  徐达虽然让人将大块的外壳清除,但缝隙里的却没敢动。

  ‘后母戊’那三个字,被锈垢填的满满的,完全看不出有字迹。

  难怪他没提文字。

  既然确定了鼎的身份,接下来就该思考,如何利用它做文章了。

  公布它的身份?

  马钰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祭祀母亲和祭天的礼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公布它的身份,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最好的办法是不公布它的身份,甚至还要有意隐藏它的身份,让其他人去脑补。

  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之后他就让人火速带自己回宫。

  等候了半天的朱元璋和马皇后,见到他回来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如何?”

  马钰摇摇头,说道:“没有铭文,无法确定鼎的用途。”

  “不过鼎身有蟠龙纹和饕餮纹,必然是王侯才能享用的。”

  他的人设,也只是从长辈那里了解了一些皮毛。

  自然不能直接断言这鼎的身份,否则朱元璋就该怀疑是不是有阴谋了。

  朱元璋失望不已:“不能确定其身份用途,要之何用。”

  马钰却说道:“不然,身份用途不明,才更容易做文章。”

  朱元璋眉头皱起:“你想让咱强行认其为商王祭天鼎?”

  “不行,万一将来被证实不是商王祭天鼎,咱这张脸往哪搁。”

  马皇后也同样不支持这个想法:“此乃欺天之举,岂可行之。”

  马钰笑道:“不不不,什么都不需要说,只需要用御道将鼎运到皇宫就可以了。”

  “让感兴趣的人自己去追查鼎的来历,然后自己去猜用途。”

  朱元璋哪还不知道他的想法,思索片刻说道:

  “这个法子…倒也不是不行。”

  “只是,就算他们往商王祭天礼器上猜又能如何?我们又不能承认。”

  不能承认,朝廷就无法公开祭祀,也就无法获取政治加成。

  马钰再次笑了起来,问道:

  “陛下,如果现在传国玉玺出现,您觉得有用吗?”

  朱元璋‘噌’的站起身,眼睛死死盯住他道:

  “你们家找到传国玉玺了?”

  马钰顿时哭笑不得:“那东西早就丢失了,我们家上哪找去。”

  “我就是问问,如果传国玉玺问世并出现在你手里,有没有用。”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太激动了,又重新坐下说道:

  “那可太有用了,如果传国玉玺在咱手里,一统天下的进程能加快好几年。”

  “你问这个问题做什么?”

  马钰没有回答他,接着问道:“那你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和传国玉玺媲美。”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没有吧…”

  马皇后突然出声打断他,说道:“有,禹王九鼎。”

  话一出口,两口子都愣住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马钰的计划。

  商王祭天的鼎算什么?

  禹王九鼎那才是天命的象征,唯一能和传国玉玺并肩之物。

  关键是,他不需要亲口承认这是禹王鼎,只要不否认就可以了。

  至于别人会不会往禹王鼎上面联想…

  别人不会想,你就不能引导一下吗。

  到时候风声一旦传出去…

  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大家都认为你得了禹王鼎,那你就是得了。

  这就是天命。

  朱元璋越想就越是激动,以至于都生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奢望: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这真的是禹王九鼎之一?”

  马钰翻了个白眼,肯定的道:

  “您真会想美事儿,这是在商都故地挖出来的。”

  “史书明确记载,周代商之后将九鼎运往了洛邑,后来被秦国运到了咸阳就没了踪迹。”

  “就算在地下埋着,那也应该在关中,不可能跑到商都故地去。”

  朱元璋恨恨的瞪了他一眼,小子你给咱客气点。

  不过他随即就冷静下来,问道: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要求查看大鼎,你有几分把握可以不被看出端倪。”

  想了想他又补了一句:“至少短期内不能被窥破。”

  马钰早就想到这一点,说道:

  “我怀疑鼎的内壁有铭文,只是被锈垢填满了看不出来。”

  “只要不让他们清理内壁缝隙,多的不敢说,十年八年没人能看的出来。”

  十年八年之后,大明早就一统天下了。

  就算被证实这不是禹王鼎,也没啥影响了。

  朱元璋神色变幻不停,片刻后像是下定了决心,说道:

  “好,就照你说的办。”

  “此事若办成了,咱重重有赏。”

  马钰嘟囔道:“赏不赏的无所谓,别给我灭口了就行。”

  朱元璋被噎的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马皇后失笑道:“臭小子,不要胡说八道,小心哪天给你姑父说恼了揍你一顿。”

  马钰耸了耸肩,摆出一副‘我怕你啊’的姿势。

  朱元璋气的抓起桌子上的玉如意就砸了过去,马钰下意识的伸手接住。

  等看清手上是何物,顿时眉开眼笑:

  “谢陛下赏,我正缺个痒痒挠呢。”

  说着就往袖子里塞。

  朱元璋气的大骂道:“滚滚滚,咱不想看到你。”

  马钰说道:“好嘞,那我就先告退了,您忙着哈。”

  说完一拱手,转身就跑。

  等他走出门,朱元璋才意识到玉如意没了,大喊道:

  “你给咱回来。”

  然而他不喊还好,这一喊马钰跑的更快了,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马皇后在一旁看的掩嘴大笑。

  朱元璋瞪了她一眼,但随即自己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比起‘禹王鼎’区区一柄玉如意又算得了什么。

  那玉如意本来就是赏赐给马钰的,只是俩人不对付,他拉不下那个脸给。

  才故意借着砸人扔过去。

  -----------------

  第二天一大早,皇帝的御辇从宫里走出,并且还有足足一个营的禁卫拱卫。

  大家不禁猜测,皇帝要出宫?

  可没听说啊。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御辇是空着的。

  这反而让大家更加好奇,这么多禁卫护送空御辇去哪?

  不少人开始跟在后面打探情况。

  很快御辇就来到码头。

  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将一尊巨大的青铜鼎装上,又走御道运回了皇宫。

  青铜巨鼎、御辇、御道。

  朝野瞬间就炸开了锅。

大熊猫文学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