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212章 妙才之困

  在张飞和孙坚攻入叛军阵列后,曹操探到叛军生乱,便快速领军从后夹击。

  叛军人虽多,但先被孙坚突击,又被张飞骑兵踏阵,正在后退,后路又被曹操阻击,阵势大乱溃不成军。

  袁术本在张飞后面,听闻叛军已乱,生怕捞不到军功,赶紧急行军打算抢点业务。

  但张飞领着骑兵是在无差别冲锋的,张飞本部是四百冲锋甲骑,甲骑后面跟着六百轻骑,上千骑兵冲起来之后本就收不住,即便前面有友军那也得碾过去。

  结果…当然是一场惨剧。

  孙坚是早就知道陶丘洪的部队并不强,与农夫没什么区别,因此见到叛军出城后便果断抓住时机直接突袭,免得叛军避入城内。

  孙坚部下都是精锐,但数量少,只有几百人。

  野战突袭才能使孙坚得到最大的战果,要是打成攻城战,孙坚就很难立大功了。

  而张飞见了孙坚突袭就立刻冲锋,原本是想趁机欺负一下孙坚,虽然刘备顾全大局没计较孙坚袭击自己的事儿,但张飞可没有刘备这么大度。

  但张飞也不是那种刻意背后下黑手的人,他的打算就是冲锋骑直接切入,要是孙坚运气不好挡在路上,那就一起碾碎,要是孙坚避开了,那也就算了。

  尤其是看到叛军军容不整,明显全是没经过训练的杂牌,张飞也就不再有任何顾虑。

  不过,孙坚见张飞骑兵凶悍,颇为欣赏,再加上要抢功,竟是与张飞的骑兵一同向前冲锋——这恰恰是唯一能避过冲锋骑锋锐的方式,大家都往同一个方向冲锋,倒还真成了默契配合的友军。

  冲锋骑切入敌军后是要一直向前穿透敌军阵列的,从另一头冲出之后,曹操的部队很不幸的也被张飞碾了过去。

  张飞领头冲在最前面的,他其实见到了曹操的部队在攻击叛军,但他真没法停,骑兵停在敌军阵中那是找死。

  叛军阻隔了曹操部队的视线,曹操确实没想到会有大量骑兵突然冲过来,差不多也相当于被突袭了。

  曹家部队是刚募不久的新兵蛋子,战斗经验太少,临场反应本来就慢,这一下损失不小。

  张飞打着刘备的军旗,曹操当然知道这是友军误伤,但见到张飞骑军钢铁洪流般的威势后,曹操也能意识到这玩意冲起来多半是收不住的,只能让自家部队尽量避让。

  但新兵的响应速度实在是一言难尽,曹操手下很多兵士见了铁骑迎面而来,转身便逃,还有不少人乱哄哄的躲避,结果曹操的部队也被冲成了大混乱。

  随后张飞调转方向,回头又冲了一趟——叛军大部队已经被切成了两半,混乱不堪,但还没有完全溃散,正该回头再切一刀。

  再说,冲散了曹操的部队后,张飞不回头再冲一趟的话,叛军可能就跑掉了。

  而此时袁术为了抢功,刚好急行军赶到战场西侧,结果这回头冲锋的一刀,很不幸的又把袁术的部队一起切了…

  反倒是孙坚的部曲一直跟着张飞的骑兵一起冲锋,看起来就像是步坦协同,其部队又全是精锐,大多倒是安然无恙。

  ——战场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孙坚悍勇,做了看似最危险的决定,却反而成了损失最小的一方。

  两轮冲锋之后,叛军已经完全崩溃,几路人马各自分头追剿溃兵,整场战斗也到了尾声。

  陶丘洪有蛊惑人心的本事,嘴皮子很溜,但确实没有领军之能,叛军虽有上万人,但根本没有形成战斗力。

  在何苗与关羽到达荥阳时,叛军已经崩溃,正四散而逃,何苗的本部人马甚至都没来得及出手…幸好何苗没和袁术一起抢功,要不然后果真就很难预料。

  陶丘洪带少数叛军避入了荥阳城,但其辎重却全都留在了荥阳城外,破城不过是时间问题。

  此时曹操和袁术清点损失后欲哭无泪——他俩损失惨重,不仅有几百伤亡,还有好几百人当了逃兵。

  骑兵冲阵本身倒是没有杀伤太多人,只有挡在骑兵行进路线上的会被直接冲杀,但骑军冲阵后引发的混乱却造成了更多伤亡和溃逃。

  曹操手下都是庄户出身的农兵,胆量本就有限,又没经过长期训练,没有全员溃散都算是曹操有本事了。

  袁术手里虽说是北军长水营,但现在的长水营也不是原本的北军精锐,而是袁家家兵,比曹操那边好不到哪儿去。

  曹操倒是有气度,得知骑兵是张飞率领后,并没有找张飞的麻烦,而是去找了何苗:“何公,眼下陶丘洪在荥阳必定惶恐不安,操请入荥阳说其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何苗当然是乐意的,但袁术不乐意了:“此等叛逆当杀才是,孟德何必为叛贼留命?”

  袁术反对当然是因为没捞到功劳…

  不仅无功,而且还被张飞误伤突了脸,袁术现在火气很大。

  曹操没找张飞的麻烦,袁术也就没好意思去追索损失,但叛军已经溃散,眼下功劳就剩荥阳城里的陶丘洪了,总不能让曹操把功劳全抢了。

  “活的陶丘洪才能指认其他叛逆啊!若是他死了,那其他叛逆不就逍遥法外了?”

  曹操反问袁术。

  袁术想了想,没说什么,但打算和曹操一起去:“既然如此,术与孟德同去说降,免得术无事可做。”

  抢功嘛,对何苗而言这是好事,便也派了几个使者,与曹操和袁术一同去荥阳招降。

  关羽没打算再掺和此事,得知张飞骑军冲锋误伤了不少友军之后,便立刻动身和张飞一起赶往青州了,功劳也不要了。

  曹操和袁术两人一起去招降,当然是会出幺蛾子的。

  曹操原本想的可不是招降陶丘洪,而是绑了陶丘洪另有用途。

  袁术想的也不是说降,而是干掉陶丘洪…

  要说动陶丘洪献城投降其实很容易,毕竟大军已在城下,叛军主力连一天都没坚持到,陶丘洪留在城内顽抗是必死无疑的,三族都得死。

  反倒是投降后做个污点证人,即便最终仍然会落死罪,至少能因此保住家人,不至于诛灭三族。

  但曹操和袁术刚进城见到陶丘洪,袁术就直接把陶丘洪杀了,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给…

  顺带着把何苗派出来的使者一起干掉了。

  结果城内叛军因此大暴动,差点把两人弄死在城里。

  叛军确实战斗力不高,但见陶丘洪被杀,以为必死,反倒是有了决死之心。

  曹操和袁术两人的部队拼死作战,在城里打了场极其艰苦的巷战。

  这种巷战向来都是最惨烈的,曹袁两家已经入了城,无法后退,而叛军也无处可逃。

  这一场从早上打到傍晚,两人死伤惨重,但好歹还是干掉了城内叛军——若不是因为跑不掉,三方都得大溃败…

  这是被迫血战到底。

  叛军几乎全数战死,而曹操手里最后只有五百人能站着,袁术那边也差不多。

  “袁公路!你要抢功也不必如此吧!此事于你有何益处?以你身世,想得高官易如反掌,抢得此功又有何用?!”

  曹操大发雷霆,差点拔剑砍人。

  “陶丘洪若是不死,吾宗也会受牵连…”

  袁术和曹操也算老朋友了,在何苗的人面前不好说此事,但单独面对曹操时倒也没再藏着:“若不杀之,不知有多少好友会落罪…孟德难道看不出此乃何人之谋?”

  曹操当然看得出来,这事肯定与袁绍有关。

  同时,王芬与张邈关系很好,两人同属‘八厨’之一,齐名于世。

  张邈和袁绍是铁杆,一直为党人奔走,若说此事与张邈无关,曹操也是不信的。

  曹操和张邈也是好友,他也知道袁术说得没错,可是,陶丘洪的命,曹操另有用处啊!

  曹操没心思找袁术的麻烦,赶紧快马追赶已经离开荥阳的关羽张飞…

  两天后,曹操在陈留追上了张飞。

  见曹操风尘仆仆的来追,张飞还以为曹操是来找麻烦的。

  但曹操开口却是:“益德,曹某想请教,益德是如何练出这等冲锋骑兵?这与幽州突骑大相径庭…”

  之前曹操找张飞定制过屏风,算是老客户,张飞对此时的曹操并无恶感。

  再加上刚给人家造成了大量损失,曹操既然不是来讨债的,那张飞倒也愿意交流一下领军心得。

  但张飞还是知道不能透露军事机密的,而且张飞确实不知道这骑兵怎么练…他只知道自己是怎么练骑枪冲锋的。

  练兵一直是关羽和刘备的活儿,张飞的主营业务是伙食团,一直到赵云加入之后张飞才单独领军的。

  于是张飞装傻充愣:“骑兵不是一直都这样吗?飞不学无术,没甚见识,只知甲士能冲阵,那…甲士骑了马,不就能冲得更快么?”

  曹操本来也没指望能得到答案,只是没话找话而已,两人聊了一阵闲篇,说得多了之后,曹操才提起正事。

  “益德,既然此骑兵一出便收不住,那前日乱战破我军阵之事,曹某便不与你计较了…但曹某需得请益德帮个忙。”

  张飞本来是为了冲散孙坚的部队,却把曹操坑了,心里确实也有点过意不去:“好说,只要飞办得到,定当相助。”

  “吾弟夏侯妙才眼下被囚于青州,既然益德要去青州,那便请益德救吾弟性命。”

  曹操提到了夏侯渊。

  “夏侯妙才?被囚?为何被囚,不会是谋逆之罪吧?”

  张飞追问道:“何等罪名啊,你曹家和夏侯家居然都救不得他?”

  张飞还是知道厉害的,曹操都得托人帮忙,那夏侯渊的罪名肯定小不了,说不定就是天大的麻烦。

  “倒也不是什么大罪…前年我在济南落罪,妙才为了救我,劫了囚车。济南人恨我,所以我才没法救他…”

  曹操说得轻描淡写,脸上的神情看起来也挺诚恳。

  其实这事没那么好办。

  真要是这么简单,曹操又怎么会一年多都没能把人救出来…

  夏侯渊与夏侯惇是族兄弟,但两家相差挺大。

  夏侯惇家里相对比较富裕,大体相当于涿郡刘元起;而夏侯渊有点像当初的刘备,家里没多少仆从。

  黄巾起义时,兖州、豫州大乱,夏侯渊家里被黄巾所劫,此时夏侯渊和其亲弟弟刚好都有孩子出生,夏侯渊的亲弟弟拼死作战,夫妻皆死于黄巾之手。

  夏侯家族因兵荒马乱道路受阻,一时无法援助。

  曹操当时刚卸任骑都尉,得知夏侯家被劫后立刻带族人前往救援,但当时夏侯渊已经在被黄巾追杀了。

  黄巾军在夏侯家受了不少损失,一直追个不停,夏侯渊带着家人夺路而逃,丢弃了所有家财与粮食。

  逃命时马车被陷住,两个婴儿都在车上,家中仆人也被追兵射死。

  当时情急,追兵就在身后十几步,夏侯渊来不及两个孩子都救,便抱走亡弟的孤女奔逃,放弃了自己的幼子。

  夏侯渊当时已有两个儿子,而他弟弟却只留下一个孤女,夏侯渊不想让亡弟无后。

  曹操及时接应了夏侯渊,并且给了资助,还带人击破了追击的那股黄巾。

  在此之后,曹操被辟为济南国相,夏侯渊便跟着曹操去了济南。

  曹操在济南惹了一大堆麻烦,得罪了无数士族,受了诬告报复,要乘廷尉囚车入京论罪。

  夏侯渊为救曹操,便在济南劫了囚车。

  但这次劫囚失败了。

  济南士族与曹操仇深似海,本就把曹操盯得很紧。

  劫廷尉囚车当然算是另一个案子了,夏侯渊没和曹操一起入京,而是落了逆乱之罪,被关进了济南监狱。

  夏侯渊心想反正都是死,索性把曹操的罪名一起扛了——于是夏侯渊自承残害士族,把阉割士人的事儿全部揽到了自己头上,并一口咬定此事是私人仇怨,还说之前劫掠夏侯家的所谓黄巾就是济南士族指使。

  ——夏侯渊本来只是为了揽罪,但他还真蒙对了,当时那些黄巾还真就是士族指使的!

  只不过是不是和济南人有关不一定而已。

  曹操被押到雒阳后,当时的廷尉崔烈本就左右为难,既不想得罪青州士族,又不想得罪曹家。

  听押送人员说济南那边有个叫夏侯渊的自称是私仇,立马借坡下驴以私仇结了案,把罪名算到了夏侯渊头上。

  再加上曹嵩花钱运作,曹操没有落下实罪,只是丢了官。

  而曹操刚被带离济南,青州黄巾便再度大乱,青州已经不受朝廷约束,廷尉府没法提走夏侯渊,夏侯渊也就一直被关在济南没能脱身。

  曹操丢官后到处结交游侠(顺便找妹子),还败家募兵,其实也是为了把夏侯渊救出来。

  眼下曹操赶来荥阳,既是为了西园校尉之事,也是为了营救夏侯渊——荥阳的叛军是陶丘洪带来的青州人,曹操原本是打算多俘获一些青州人的,最好能俘虏陶丘洪,用来换回夏侯渊。

  现在陶丘洪被袁术所杀,已经没法换人,那曹操就打算先搞个西园校尉,然后自请领军平青州之乱。

  如今关羽张飞的部队在此,曹操自然要寻个强援。

  但曹操担心关张二人先行兵入青州,若是作战太猛,可能会导致夏侯渊被杀,所以将营救之事托给张飞。

  张飞听闻此事后觉得夏侯渊是个讲义气的,正义感作祟,便答应了下来。

  委托了张飞之后,曹操转头离去,竟然没去纠缠关羽。

  夏侯惇知道曹操一直对关羽念念不忘,可曹操这次见了关羽却没有走拐卖流程,便问曹操:“大兄为何不设宴招揽关云长?”

  “我今为白身,云长此刻已是刘玄德的中军司马,刘玄德又已出使青州,想来云长不日便将官至都尉…且不说云长此时必不愿受人招揽,即便得其所用,岂不也是误人前程?”

  曹操拍了拍夏侯惇的肩:“元让,你这便返回家中,取家里所有铁料打造甲胄马铠,刘玄德甲骑着实厉害,我等也当筹练铁骑!”

  夏侯惇点头又问:“大兄,如今我等损军近半,已不足两千之数,恐不够大兄得西园校尉啊…”

  不足两千都是说多了,曹操现在能用的兵其实已经只剩五百了。

  “征些农兵补齐便是…这些农兵不堪用,全送给朝廷也无妨,只要得了官,我等去重募丹阳卒…改练铁骑!”

  曹操看样子对自己募来的兵员素质很不满意。

  “大兄仍要去青州吗?”

  夏侯惇问道:“何不请刘玄德解妙才之困?”

  “不只是为了去青州…我需得掌兵在外征战,手里的兵权才有用。如今乱世,我曹孟德正该做这乱世英雄,免得在朝中当那清平奸贼!”

  曹操看样子对许子将的评语很有些耿耿于怀。

  另一边,刘备回到幽州后,乐隐果然乐于受辟出任谏议大夫。

  牵招自愿作为乐隐的随员,陪着老师一同去雒阳。牵招当保镖当然是信得过的,刘备唯恐人手不足,让牵招带去了两百精锐作为随从——不能再多了,再多就逾制了。

  田豫和鲜于辅仍然要留在卢龙塞,眼下正是铸币场全力开工的时候,他俩都觉得不能停。

  为了避免幽州出状况,刘备还去找了宗员,不仅给宗员送了一大笔钱,还请宗员以护乌桓中郎将的身份下了将令——各悬赏一亿,取张纯、张举、丘力居的人头。

  简雍依然是刘备手下地位最高的人,如今成了别驾从事。

  蓟县代县令赵霖之前自请辞官,现在已经成了白身,便被简雍辟为了决曹。

  简雍其实很欣赏赵霖依法办事的态度,所以用他当法官。

  请:m.llskw.org

大熊猫文学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