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完犊子,我父亲不配享太庙了

  皇后无德,中宫易主。

  王氏不堪,移出太庙。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

  齐国公府。

  正堂。

  “衡儿,你怎么就不听劝呢?”

  齐国公一脸的焦急,垂手踱步道:“江阁老心胸大度,特意容了你一次,可不代表官家也认得你,特意容你一次啊!”

  一个月过去,齐衡的官位还是没有变化,这无疑是江阁老有容人之量的表现。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江阁老认得齐衡!

  官家可不一定认得齐衡,更不一定特地为齐衡开一道口子,饶他一次。

  齐衡面不改色:“秉公直言,言官天职。”

  齐国公担忧的望着儿子,无声一叹。

  这种大型的争议,稍有不慎,就是几十人贬谪。

  这还傻愣愣的冲上去?

  齐衡摇头,默不作声。

  他要是不上,他也就不是齐衡了!

  王府,正堂。

  王世平垂丧着头,捧起一道牌位,如行尸走肉一般,径直入内。

  “这——”

  王老太太一望,面色骤变,指着说道:“这不是你老父亲供奉于太庙的牌位吗?”

  太庙,为皇家祖庙,供给皇帝日常祭祀,其祭祀活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和礼仪规范。

  一般来说,凡是供奉于太庙的牌位,都只有皇帝才能参观。

  不过,若遇特殊恩典,皇帝也会特许其子嗣、妻子入庙观礼或致祭。

  因此,王老太太还真就见过丈夫王祐的牌位。

  凡宫廷特制的牌位,都有相应的规格,让人一眼就能望出“肃穆”之感。

  王老太太一下子就认出了长子捧着的牌位。

  那绝对是太庙供奉的牌位!

  吕氏一听,面色大变,捂着嘴不敢吱声。

  “母亲让孩儿反对废后,连着几次高调上奏。”

  王世平颓丧着一叹:“谁承想,就在今日,江阁老上奏废后之事。余下五位内阁大学士,相继附和,定下大局。官家下令,废后降格。”

  “孩儿高调上奏了几次,官家估摸着心有怒意。干脆下令,移除父亲配享太庙的资格。”

  “这——”王老太太一怔,惊呼道:“怎会如此呢?”

  “这可是配享太庙庭!”

  “百年国祚,也就九人而已。免死金牌,都不止九面呢!”

  “怎会如此轻易就移出去?”王老太太不甘于接受事实,哀嚎道。

  “唉!”

  “免死金牌,也有不免死的一天。”

  王世平长长一叹,望向老母亲,着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沉默了几息,望了一眼手中牌位,王世平颓声道:“母亲纵横谋划,布局一切。”

  “这太庙牌位,母亲就留着吧。”

  配享太庙,却被搬了出来。

  饶是王世平习惯了对老母亲言听计从,却也不免生出些许不满。

  说着,太庙牌位传了过去,王世平踉跄着转身,一步一步走了出去。

  王老太太捧着牌位,为之一呆。

  这,怎会如此呢?

  怎的,一下子就废后了呢?

  “遥控指挥”出了问题,闯下了无法弥补的塌天大祸,王老太太望了几眼,有些不知所措。

  一时,竟是不知如何是好。

  积英巷,盛府。

  寿安堂。

  盛老太太、盛纮、王若弗、盛长柏、海氏齐聚一堂。

  “什么?!”

  王若弗大惊,几乎是弹跳起身,一脸的不可置信:“我父亲,被移出了太庙?”

  盛纮抚须,点头道:“为夫岂有虚言?”

  “中宫废后,竟是有如此之大的牵扯?”盛老太太双手附于腿上,面色一惊。

  中宫废后,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预料之中。

  可移除太庙?

  这可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单论惩罚力度,可谓相当之狠。

  此举,绝对是开了百年国祚之先例!

  “孩儿劝过大舅一次。”盛纮抚须,摇摇头:“然而,大舅根本不听劝,连着几次高调反对废后。”

  “凡上奏,必说是故推忠左理协谋功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简、配享太庙庭、王祐之嫡长子。”

  盛纮无奈一叹,摊手道:“这不就被盯上了嘛!”

  盛老太太点头。

  既如此,也只能怪王世平和王老太太找死。

  “天爷啊!”

  王若弗拂面哭腔,泣不成声。

  她这一生,无非两大常常挂在嘴边的骄傲。

  我父亲配享太庙!

  我女婿位列台阁!

  “配享太庙”差不多念了三四十年之久,“位列台阁”念了堪堪百天。

  本来,还想一天念一种,交叉着念。

  谁承想,老父亲被移出太庙了!

  “莫急。”

  盛纮知道妻子的口头禅,不免安抚道:“昭儿仅是三十岁,已是位列台阁。他年,宰执天下,配享太庙,都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要说是其他人,即便位极人臣,也不一定配享太庙。

  毕竟,百年国祚也就九人而已。

  平均一位帝王,几十年执政生涯,也就有三位臣子有资格配享太庙。

  但女婿江昭不一样。

  百年国祚,开疆拓土第一人!

  这样的功绩、政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配享太庙。

  不能念“我父亲配享太庙”,念一念“我女婿位列台阁”也是一样的嘛!

  仅是一句话,就让王若弗哭声为之缓。

  “我”王若弗望了一眼丈夫,哭道:“我是哭父亲被移出太庙,又不是担心没有炫耀的东西。”

  说着,继续哭起来。

  不过,哭声的确是弱了不少。

  海氏抚着微微隆起的肚子,不免慨叹道:“那可是配享太庙庭啊!

  “谁承想,就这样猛地被移了出来呢?”

  海氏一门,世代簪缨,五世翰林,可谓一等一的清贵门第。

  但要论起声誉,也仅是堪堪与王氏一门相媲美而已。

  配享太庙庭,意味着族中起码走出过“入阁”的人物,一度极致辉煌。

  可能论起持久,王氏一门不如海氏一门。

  可要论起声誉的传播度,还真就是“配享太庙”更好听一些。

  “这就是族规的问题。”盛长柏严肃道:“要是族规不严,小一辈的不成器,自是败坏祖宗声誉。”

  “诶!对!”盛纮抚掌,附和道:“这一点,还是向海氏一门,以及昭儿的江氏一门看齐。”

  海氏一门,昌盛百年。

  江氏一门,连着几代人都富庶之地的望族,都是一等一的“持久”。

  “公公谬赞。”海氏抬起袖子,浅浅一笑。

  海氏一门五世翰林,表兄入阁拜相,更是姻缘的“媒婆”,都是撑腰的娘家人。

  自从几个小姑子外嫁,她的日子就渐渐舒心起来。

  “我父亲的太庙啊!”

  一时间,唯余王若弗低低哭泣。

大熊猫文学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