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1168章 清醒下开颅手术

  走廊里,那对连体姐妹已经走出来,她们已经习惯旁人猎奇的眼光。

两个连在一起的人,各自有独立的思想,但是在行动上要保持一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这也是她们总是吵闹的原因,杨平不知道其它的连体人是不是这样,至少这对连体姐妹是这样,她们以这种冰炭同炉的形式生活在一  可是四条腿并没有给她们更快的速度,还带给她们的更多是行动不便,两个身体看起来有点扭曲,所以手术中的矫形也是一大难题。

  莫里斯想起这种手术就头痛,在美国的时候,曾经一个医生团队进行过认真的讨论,但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放弃手术。

  矫形手术涉及颈椎的矫形,这也是很危险的手术,只不过杨平的关注不在这里而已,作为骨科医生出身的杨平,擅长脊柱侧弯矫形,这对他来并不是难题,而未知的神经界面才是真正的难题。

  可是对于那些美国医生来说,每一个问题都是问题,一连串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不可能。

但是杨教授却如此从容,这种病例仿佛在眼里只是普通病例,他没有召集各专科医生来讨论,而是按部就班地推进手术计划,一切那么波澜不惊,这让莫里斯心里有点没底的感觉,但是杨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让他又不得  不全力相信他。

  综合基因检测技术,大模型可以模拟这一对姐妹从受精卵开始是如何分化成现在这样的连体姐妹,她们本来应该是一对双胞胎,但是受精卵在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她们遭遇了某种意外因素,导致身体连在一起。

  它是由单独的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与正常的单卵双胞胎妊娠过程不同的是,受精卵在最初两星期内没能完全分离,局部分离的受精卵继续成熟,结果便形成了一个连体的胎儿。

  这一般发生在怀孕的最初两周左右,两个胎儿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核型、同一性别,血型、毛发颜色、指纹等均相同。

  每10万次怀孕中约有一例发生,大多数连体胎儿死于胚胎期,分娩成功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

  其实从这个概率来说,这对姐妹是幸运的,二十万分之一的成功率被她们抓住了。

  大多数的连体人是不会选择做手术的,因为手术风险太大,他们(她们会选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生活下去,世界上获得最久的连体人也是一对姐妹,活了68岁。

  约翰内森刚放下背包就投入到工作中,他以一个普通医生的身份投入到连体姐妹的手术准备中,因为他的中文非常流利,所以他能够很快融入到团队。

为什么研究所的医生进步快,除了杨平是学术带头人,有一套科学先进的配有体制,还有这种开放的交流机制,随时有世界顶级大牛与你并肩工作,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医生很容易被培养成自信,拥有最新的知识,动手能  力极强。

  从乡镇医院来的李民医生还没有结束进修,他也跟着这些世界大牛在一起工作,他拥有杨平给他基础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摸爬滚打,医术日日见长。

  王昌鑫捐款的官渡医院已经开工,估计官渡医院会建成全国最好的乡镇医院,不仅是建筑和设备,还有技术和人才。

  李民回去之后估计会接替老院长成为年轻的院长,在李民的带领下,官渡医院一定会成为一所优秀的乡镇医院。

  官渡医院是乡镇医院,李民是乡村医生,所以杨平给他的培训定位是对手术熟练一批,掌握一批,认识一批。

对所有的基础手术,不管是什么专科,必须熟练掌握,达到纯熟的境界,对一些高尖手术,主要是急诊手术,必须掌握,要在简陋设备、简单团队的条件下安全完成手术,对于一些非急诊尖端手术,需要对这些手术全面认  知,但是不需要掌握手术的实践。

  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李民逐渐成为一个全科基础手术之王。

  脑外科的开路清除血肿、脑疝的急诊抢救、心脏的急诊介入手术,大血管撕裂手术、心脏几大血管外伤手术等等,他全都能做,连妇产科的剖宫产手术他也是非常熟悉。

  大家聚集在一起,在宋子墨的指挥下分工合作,为连体姐妹的手术做准备。

  文献报道的手术成功的连体人,几乎都是没有重要器官连接,更加不存在器官共用,如果有这种情况,医生一定不会选择手术,而是选择维持现状。

  2009年,湖北一女子产下一对连体双胞胎,属国内首例连体双胞胎他们坐骨相连,共用一个脐带和肛门,内部有消化、泌尿、生殖、骨骼都共用,这种共用是有两套系统,两套系统混合在一起共用。

  世界上75的连体婴儿都是胸腹相连,其它部位相连的情况非常罕见。

  像这一对连体姐妹,颅底和颈椎连在一起的情况更是非常罕见,文献上目前没有看到报道,这对杨平的挑战可想而知。

  科研的训练让杨平不仅仅是一个会看病做手术的医生,他还是一个具备解决未知问题的医生,因为他是医生中的科学家,而不是手术匠。

以前手术的连体人,共用器官其实不是真正的共用,而是两套器官混用,比如胃,两个胃是相通的,手术需要将胃分开,然后将相相通的口子修补,其它实质性器官也一样,所谓共用,是通过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或其它管道  存在相通的现象。

  所以这些器官实际上都不是一个,而是有两个,不是真正的共用,而是混用,如果重要器官只有一个,连体人是没办法分开的,一个器官给谁呢。

  在基因上也说明这一点,连体人是同卵双胞胎发育障碍引起的,所以一般来说他们有两套器官。

  现在这一对连体姐妹,她们的脑干和颈髓连在一起,她们错在混用的情况,如果是只有一套,杨平也不可能给她们做手术,现在是有两套,两套处于混用,分界不清楚,而且发育状态也不明。

  这种混用与其他器官混用不同,苹果和梨子丢在一个箱子里,分开它们好很多。但是如果面粉与米粉混合在一起,很难将他们分开,现在杨平面临的就是这种糟糕的局面。

  杨平坐在医生办公室,对面是一块专用阅片屏幕,其它医生围在周围,很多手术前的讨论就是在这种方式完成。

  莫斯利托约翰内森的福,混在人群里,也没有人发现他,鉴于他是约翰内森的朋友,即使被发现,多少会给点面子,不会再驱离他。

  “其它地方好办,这个区域的解剖非常复杂,有些神经核团靠得很近,有些神经核团可能融合成一个,我们一定要将它们精确区分,否则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杨平指着屏幕上的影像图片说,对他来说,其它都不是问题,只有这一点暂时不确定,但是也只是暂时的。

  神经核团混在一起,可比这个部位的肿瘤手术难做多了,这又让宋子墨不免担心起来。

  “颈椎好像也是难点。”约翰内森说出自己意见。

  杨平说:“从延髓以下,颈髓的分界线还是比较清楚,我们手术注意点,不要伤及神经束和神经核团就行,颈髓和颈椎分离后,有些节段需要进行融合进行稳定,至于缺损的皮肤,用扩增的皮肤来覆盖。‘

  约翰内森明白,这些对他来说是问题,但是对杨教授来说不是问题。

  “这是何主任那边的大模型描绘的神经核团位置、边界及给出的建议手术入路。”宋子墨又调出大模型建立的三维立体脑部图像。

  约翰内森和莫里斯无不惊讶,没想到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走在前列,美国也有类似的人工智能模型,但是缺乏一款像这种医学大模型,因为没有用来做基座的数字人。

  杨平仔细看人工智能描绘的边界,它与杨平自己描绘的边界差不多吻合,关键是那些混合和错乱的区域,就算人工智能也很难百分之百描绘准确,毕竟它也是依靠输入的数据来判断,输入的数据可能存在不够或者失真。

  “怎么样,这条分界线精确吗”宋子墨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杨平,因为人工智能虽然厉害,但是这是第一次用于这种场景,以前还没有实战经验,所以究竟行不行也不敢肯定。

  其它东西可以试试,实在不行大不了推倒重来,手术可不能试试,只有一次机会,就算这条分界线是正确的,也必须要有验证的方法。

  这对连体的手术不是非做不可,不做手术可以这样保持现状活下去,做手术如果两个人出现生命危险,这样得不偿失,不符合手术的基本原则。

  “与我自己描绘的比较符合,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们也不能保证它是对的,因为不管是我的描绘还是大模型的分析,都是第一次,没有大量样本做佐证,这种案例也不可能有大量样本来佐证。”杨平若有所思的说。

  “那怎么办”约翰内森说。

  “这种手术,要么不做,要么要做到万无一失。”杨平坚定地说。

  “可是这种事情没法验证呀”宋子墨也犯难了。

  莫里斯站在后面的人群里,心里现在有点忐忑不安,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是非常危险的问题,美国没有医生建议手术的原因就在这里,没人可以弄清楚神经系统的分界线,所以分离颅底与颈椎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其实,这条分界线我认为非常精确,但是这只是我的认为,不具备客观性,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方法来验证。”

  杨平手里的铅笔在旋转。

  约翰内森看着他手里铅笔,心想,他也掌握了这种转铅笔的技术,因为杨平以前在梅奥飞刀手术的时候,每次给他讲解手术的时候,手里总是有一支笔在旋转,约翰内森觉得很酷,于是也跟着学习。

  宋子墨望着杨平手里的铅笔,他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如果这只铅笔是静止的,那么说明杨教授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没有解或者还把握不足。

  如果这只铅笔开始旋转跳舞,那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有解,而且有充分的把握,也就是杨教授口里经常说的八成把握。

所以从这只铅笔来判断,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这手术还做吗”约翰内森靠得很近,托着下巴问道。

  “做………做………肯定做,不做......”徐志良一下有点着急,觉得约翰内森这话是多余的。

  “不做怎么会大家坐在这里讨论肯定做。”宋子墨将徐志良的话补充完。

  就是这个意思,徐志良投来感激的目光。

  杨教授还从来不做无用功,不会将一个将一个患者收进来说安排手术,最后说手术取消,没办法做,在研究所还没有这种先例。

  杨平没有说话,手里的铅笔就像有灵魂一般,灵活地在几根手指上旋转交替,非常魔幻。

  莫里斯看着这只铅笔的魔术也非常入迷,这真是太酷了,说明手指的灵活性非常高。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原始的方法,只是大家没想到,都把注意力放在高精尖的知识上,忽略了原始方法的应用,有时候简单粗暴的原始方法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平沉默一会说。

还有方法  沮丧的大家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当然有,这条分界线其实算是比较精确了,只是还有两个问题,第一,究竟是否精确,我们无法验证。第二,就算是精确,也只是在图像上,手术中我们进入颅内,在脑组织上操作,能完全做到和这条分界线吻合吗”

  “所以,我们只需要使用一个原始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清醒状态的开颅手术!”

清醒状态的开颅手术局麻下做脑干手术  所有人都无比惊讶。

  当然最惊讶的还是约翰内森和莫里斯,他们作为世界顶尖神经外科医生,从未听说有哪个医生敢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脑干手术。

大熊猫文学    外科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