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833章 炮轰,点死

  林星也能够理解,毕竟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受邀来参加的这些电影人难道真的看不出来这部电影的问题吗??

  不可能的。

  大部分都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所以他们的发言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诸如太沉重了”、“太感人了”,赞美导演的“勇气”和演员的“牺牲精神”,却对具体情节和人物只字不提。

  发言如同精心排练过的模板,空洞而浮夸,重点无一例外地落在历史意义、教育价值、拍摄艰辛以及所谓的“民族情感”上,对影片糟糕的叙事、混乱的结构、突兀的转折和令人不适的镜头选择,全都避而不谈。

  甚至林星还发现有两个说脱口秀的,竟然也都是模板,完完全全的看不出来一点真的对于电影的投入。

  就怎么说呢??

  真就仿佛是来凑人数似的。

  再然后韦璐也站起来表达了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当然,韦璐只评价了一下自己的儿子韦宝的演技还有待加强,有些情节不够好之类的,可以说韦璐对于电影也算是给脸了。

  这就更正常了,毕竟哪有妈妈对于自己的儿子的首部电影扯后腿的呢??

  本来呢,林星就没有打算发言,而且他也提前跟博海影视说了自己并没有打算发言,要不是韦璐硬拽着他的话,他都没有打算来。

  可是主持人还是主动的喊到了林星:“星哥,您有什么感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确实有些话想说。”

  林星拿着话筒站了起来道:“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黑暗、惨痛的一页,是我们民族永远的伤疤,敢于触碰这个题材本身就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责任担当,我认为这份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说到这里林星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可正因为它承载着如此沉重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作为创作者才更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拿出最高水准的诚意和严谨态度来对待…”

  现场众人都有些安静,因为大家还真的没有想到林星竟然会如此的不给面子。

  可以这么说,林星几乎算是点名了这部电影既没有敬畏心,同样也不够严谨态度,甚至价值观都是非常的不对。

  我们是受害者,我们不需要反思。

  这就是林星对于这部电影的真实想法。

  甚至林星最后道:“我们暑期档能够获得如今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用真心让观众前往电影院…”

  随着林星讲完,台上的导演张铭脸色已经很难堪了,因为见过砸场子的,但是没有见过这样砸场子的。

  不仅仅如此,在林星讲完之后,季明也忍不住直接拿着话筒道:“林星说的很难,沉重题材不是遮羞布,主线混乱,剪辑错乱,还有煽动情绪的场景我看的只觉得难过,我们本可以拍的更好,我们本可以拍得对得起那段历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糟塌。”

  可以说首映礼在一种极其诡异和尴尬的氛围中草草收场。

  林星和季明迅速离场,拒绝了所有后续采访。

  然而,风暴才刚刚开始,林星那番既肯定了初衷又严厉批评了艺术表达的话语,以及季明更为激烈的补充,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网络。

  “我靠,这首映礼这么猛吗?好家伙,林星和季明两个人一起掀桌子了??”

  “尼玛,我现在突然想看《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了?”

  “说实话营销爱国情怀我真的很烦感,不管是博海影视还是星辉娱乐都经常这么搞,我是真的无语。”

  “我相信林星,因为林星一直以来都不说假话,他觉得这电影不太好那么我们还是慎重。”

  “博海这一次玩的我觉得太过分了吧,拿民族伤痕来营销?”

  “我现在是有些想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拍的多烂啊?让林星和季明现场都直接打脸?”

  “首映礼本来就是宣传的,你林星这属于砸场子了,太过了,再说了他林星难道没有营销过民族情感吗?”

  “没错,我真心觉得林星有些太过分了,韦璐导演真的太尴尬了,请他去给自己儿子捧场,结果他这个样子?”

  此时,舆论迅速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林星和季明的坚定支持者,认为他们仗义执言,揭露了利用民族情感进行道德绑架和粗制滥造的真相,是电影圈的“清流”。

  另一派则指责林星狂妄自大、打压同行、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之心,甚至有人翻出他之前“想去好莱坞”的言论,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不得不说博海影视长期营销积累的“爱国”标签,此刻成了双刃剑,一方面吸引了大量情绪化的拥护者,同时也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感。

  而且现在网络上,双方粉丝、水军、吃瓜群众吵得不可开交,各种截图、解读、甚至恶意P图满天飞。

  帝都,博海影视总部。

  宣发总监这个时候也有些头疼,要知道他自认跟林星他们属于合作挺不错的,之前《我的姐姐》大家合作还挺好的,结果哪里想到这一次林星如此不给面子?

  要知道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就是片子真的有问题圈里人也都会给一个面子的,最起码场面话得说几句吧。

  结果林星和季明一个比一个不给面子。

  “联系所有能联系的大V、影评人,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给我死死焊在热搜上,重点强调影片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宣发总监想了想说道:“同时攻击点全部集中在林星和季明的‘傲慢’、‘不尊重历史题材’、‘打击国产电影创作热情’上,水军给我大量发帖,把水搅浑。”

  这个时候既然林星不讲情面,那么我们也不用给他们讲情面子了。

  很显然,博海影视是准备把这舆论搅和大一些,因为如此一来到时候就完完全全可以借着这波热度转化为票房了。

  宣传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他们并不需要让所有的人满意,他们只需要让一部分人满意就行了,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票房。

  另外一边。

  孟艳觉得林星有些太不理智了:“星哥,这样我们会被大家误认为攻击同行的…”

  “误认为就误认为吧,其实假如这部电影有一些优点的话我也不会如此做了。”

  林星微微摇头说道:“但这部电影真的我就没有发现一点优点,而且从出发点就是错的,我并不想指责导演是不是屁股歪了,但我真认为如果我在首映礼现场和其它人一样夸赞这部电影的话,那么观众会怎么看??”

  孟艳有些叹息:“可这样一来接下来我们跟博海影视恐怕就要在舆论上交锋了。”

  “不用理会,他们现在突然搞的营销本来就是容易反噬的,而且这部电影这么搞对于电影市场也并不好,甚至会让好不容易给观众的信任而崩塌…”

  林星微微摇头说道:“所以我必须发声,只是让韦导难做了,先这样吧,我去跟韦导说一下…”

  对于韦璐林星是挺尊敬的,但这一次自己跟着她一起来参加首映礼,然后还直接砸了场子。

  “阿星,你做的是对的。”

  谁知道韦璐却是突然笑了起来:“我现在已经有软肋了,我现在也不是以前的爆破璐了,不仅仅我,就是小钢炮也不敢再开炮了,我们这些人都老了,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敢去发声,那么这个行业就彻底完蛋了…”

  林星道:“其实我也不是敢发声,只是我不想观众到时候骂我…”

  韦璐轻轻点头:“对了,你那部《资本接班人》是不是快拍摄完了??”

  “嗯,这几天就拍摄完了,韦导,您可以先筹备剧组了…”

  林星轻轻点头:“接下来咱们就可以进组开拍了。”

  网上的舆论这个时候还在持续发酵,而且《南京大屠杀》依旧还是官宣8月1号依旧是大范围的点映,他们依旧还是那一套,总之就是应该爱国看这部电影。

  虽然现在因为林星在首映礼上讲的一些话这稍稍的有一些舆论不太好,但是博海影视的宣发营销还是挺猛的。

  次日,8月1号,《南京大屠杀》顶着林星、季明首映礼上的尖锐批评和网络上的巨大争议正式开始点映,博海影视的宣发机器开足马力,试图将舆论场上的“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票房。

  他们的策略简单而粗暴,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持续高强度投放煽情片段与“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口号,并将部分网友对林星、季明的攻击言论(如“打压主旋律”、“不爱国”、“狂妄自大”)巧妙地引导到“支持国产历史正剧”、“用电影票表达立场”的方向上。

  同时,在微博上,无数的大V都开始为这部电影开始摇旗呐喊。

  至于是院线方面在博海影视运作之下,然后点映拍片依旧是非常之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京大屠杀》单日点映直接高达3500万,这个票房算是相当不错了。

  尤其是点映的票房已经比《哪吒之魔童降世》还要高。

  点映票房榜排行第一。

  甚至博海影视的宣发通稿也都是全部起来了,总之就是全民支持。

  在一些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影院,黄金场次甚至出现了接近满座的情况,博海影视精心组织的“观影团”在影院拉起横幅,呼喊口号,营造出一种万人空巷、全民支持的假象。

  社交媒体上,部分被煽动的大V和营销号也纷纷晒出票根,配上“震撼人心”、“泪流满面”、“必须支持”等简短却充满情绪化的评价,试图引导舆论。

  甚至还有一些大V表示“观众喜欢的才是硬道理。”

  紧接着8月2号,点映票房高达4000万。

  8月3号,点映票房高达5000万。

  点映三天,这部电影的票房就已经破亿了。

  但是这三天,这部电影的口碑也算是彻底崩盘了。

  #林星季明敢说真话#这才叫对历史负责!”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与博海影视买的热搜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仅如此,林星和季明在首映礼上看似“得罪人”的直言不讳,此刻被公众赞誉为电影人的良知与勇气,是对行业乱象的拨乱反正。

  至于博海影视的宣发团队虽然仍在拼命删差评、买水军刷好评、试图用“教育意义重大”、“唤醒历史记忆”等空泛口号对冲负面评价,但在汹涌的、来自真实观众的海量差评面前,这些努力显得苍白无力,杯水车薪。

  他们越是控评,越是激起网友的反感,被嘲讽为“掩耳盗铃”、“死鸭子嘴硬”。

  部分之前被其煽动攻击林星季明的大V和影评人,眼见风头不对,也悄悄删除了之前的言论,甚至调转枪口批评影片质量,试图撇清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第四天,票房就已经腰斩到2500万了,再到第五天,票房就已经跌到了800万了。

  属于彻底崩盘了。

  更关键的是影片在8月15日正式上映前的预售情况极其惨淡,在口碑彻底崩塌的情况下,已经点映过并给出差评的观众不可能再买票,而潜在的新观众在铺天盖地的差评面前望而却步。

  也就是说点映不仅未能为正式上映积攒口碑和热度,反而提前透支了市场信心,彻底堵死了票房增长的空间。

  业内预测其正式上映后的单日票房可能比点映次日还要惨淡,总票房最终恐怕3亿都成问题,与博海影视初期幻想的“黑马”、“救市”相去甚远。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这3亿票房也属于真的给他脸了。

  而另外一边,《资本接班人》则是终于在8月6号迎来了杀青。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林星一直在考虑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去好莱坞的事。

  请:m.badaoge.org

大熊猫文学    这个顶流只把明星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