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PC机构,无论是徐川还是现场的其他物理学家,都死死的盯着主屏幕中央那个渺小的光点,紧紧的攥着拳头,有些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那光点代表‘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设备’,是夸父号通过信号增强中继卫星传递回来的画面,此刻正悬浮于太阳轨道之外明亮虚空中。
主屏幕上,巨大的倒计时数字每一次跳动,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脏上。
指挥大厅内,数百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冻结,只剩下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在倒计时低沉的嗡鸣里艰难穿行。
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铅块,压得人几乎无法喘息。
对于物理学,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而言,这都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大胆的赌注。
人类,整个星球上所有仰望星空的生命,此刻都将目光聚焦于此,等待着审判般的最后两分钟。
与此同时,另一边。
一片无边无际、永恒燃烧的金色熔炉边,夸父号航天飞机正停留在逐日点上空。
在它的不远处,两台椭圆形的设备通过柔软而又坚韧的碳纳米管道链接在一起,看起来有些像是哑铃,此刻正在霍尔电磁引擎推动下,控制着自身的飞行角度。
夸父号航天飞机的驾驶舱内,景海鹏的脸庞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棱角分明,整个人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连呼吸都下意识的屏住了。
这位航天大队的特级航天员,执行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航天飞机尚未面世前就成就了四巡苍穹奇迹的老兵,此刻却双手却紧紧抓在身前的护栏上,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毫无血色的惨白。
而站在他身旁的另外两名队友刘杨和李聪,面庞上的紧张忐忑同样一展无遗,两人仿佛能听见自己血液在心脏中跳动的咚咚声。
终于,在缓慢的旋转中,量子引力模拟激发器的空间端口对准了遥远的木星。
“空间校准装置对准完成,最后一次时空坐标同步完成,能量场稳定在阈值峰值!”
一道机械的汇报声在夸父号的驾驶舱内响起,与此同时,那悬停在外太空的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设备的端口缓缓打开。
伴随着覆盖在表面的隔热层被抛弃,激发设备中那复杂而精巧的发射器件展露在了深空中,也展现在了所有关注着这一实验的人员眼中。
最关键的一刻就要来了。
在没有了防护层和隔热层的保护,那暴露在太空中的精巧发射器件会因为太过靠近恒星而在短短两分钟内因为高温而损坏。
已经没有时间再给他们进行空间对接校准一次了。
他们的徐院士所完成的超光速航行技术理论是正确,还是错误,就看接下来的实验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结局,毫无疑问都将被载入史册!
成功了,这里将是文明历史中最为闪耀的瞬间,更将是创造未来的全新起点!
而如果失败了。
那么同样,这也将是人类文明历史中最为闪耀的瞬间,毕竟就算是同等重量的黄金,都没有面前那一台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设备价值昂贵。
而这样的实验,他们总共要进行五次,每一次都要烧掉6.4亿RMB。
五场实验下来,超过32亿RMB的设备就会在这片荒芜的宇宙中化作最为绚烂的烟花。
这还仅仅只是实验设备的造价,并未算上航天发射过程中的费用,以及全世界至少上百颗最聪明的头脑为之付出的时间与精力。
毫无疑问,这是不仅仅是CRHPC机构自成立以来消耗经费最多的单场实验,更是整个物理学界自发展以来最昂贵的一场实验!
“量子引力激发端口打开!”
“聚变能源输入成功!”
“大功率超强脉冲激光发射器启动!”
伴随着一系列的指令汇报声响起,无穷无尽的能源输入了量子模拟激发设备中。
由1280个大功率超强脉冲激光发射器通过高能激光将能量汇聚到最核心的壳层坍缩激波制造设备上,从四面八方几乎无死角地射向了那一颗包裹在最中央的硅元素聚变装置上。
也几乎就在1280个大功率超强脉冲激光同时闪耀点亮的一瞬间,最核心的壳层坍缩激波制造设备内的硅元素聚变装置被瞬间汽化。
温度,在0.01秒以一种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上升,百万度、千万度、亿度、十亿度 在这与不远处的恒星同源的能量聚集下,核心的壳层坍缩激波制造设备内的硅元素聚变装置瞬间气化并电离,在这不断的摩擦与碰撞中,那需要数十亿摄氏度才能够点燃的硅元素,终于展露出了它最恐怖的一面。
硅元素在聚变燃烧,它在发生光致蜕变!
时空,在这一瞬间被这股庞大却又微弱的力量而牵引扰动了!
无比微弱的引力涟漪伴随着硅燃烧光致蜕变而出现,尽管微弱无比,却仍然被部署在量子模拟激发设备中的探测仪器所捕捉到了。
“捕捉到引力涟漪!”
当这一声汇报传递回夸父号航天飞机的时候,原本正双手却紧紧抓在身前的护栏上的景海鹏猛然抬起头,视线仿佛要看穿航天飞机落到外面的实验装置上一样。
“成功了吗?!”
驾驶舱中,刘杨瞪大了双眼,下意识的念叨了一句。
在来之前,他们都经历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这场实验的各项关键阶段以及判断标准。
而引力涟漪信号的出现,无疑是整场验证实验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它的出现,不说意味着超光速航行技术验证成功,但也至少成功了一半!
没人回答刘杨的问题,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接下来的实验。
驾驶舱中,机械的智能声音依旧在不断的响起,每一下都像是紧扣在众人的心弦上一样。
“本征模频率共振场启动!”
“光粒子束发射装置启动!”
“检测到异常时空曲率结构!”
一项项的汇报声不断的传递而来,终于.
在无数人为之等待的忐忑中,最希望听到的那一声汇报,传入了耳中。
当这最后一道汇报声传递回来的时候,逐日点太空中的量子引力激发设备已然在硅燃烧光致蜕变的影响下变成了飞向四面八方的废铜烂铁。
那3.2亿的经费已然燃烧殆尽,但它却成功的借助太阳的自身曲率在时空中创造了一个异常的曲率结构,并且成功的将光粒子束送入了曲率时空中,朝着数亿公里之外的遥远木星以一种超越光速的速度飞驰而去。
如果顺利的话,它会被部署在木星轨道附近的量子引力模拟接收设备所捕获到!
如果不顺利的话,他们将会在一个小时后启动第二次的超光速验证实验。
但不管怎么说,时间在这一刻就像是被人按下了暂停键一般,凝固在了无尽的时空中。
“漂亮!”
夸父号的驾驶舱内,一道亢奋人心的吼叫声响起!
那是早已经按耐不住激动心情的李聪在用力的挥舞着自己的拳头,宣泄着心中的狂热。
主驾驶位置上,在确认了光粒子束已然进入时空曲率结构,朝着数亿公里之外的木星奔向而去后,景海鹏颤抖着手掌,打开了联络地球的通讯频道,竭尽了全身所有的力气让自己的声音尽可能的平稳一些。
“呼叫地球总指挥中心,夸父号.完成任务!”
当‘光粒子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递在驾驶舱内响起的时候,他几乎能想象出人类未来的飞船瞬间跨越这以光年计的鸿沟时,空间本身被强行折迭、撕裂、再重新缝合所发出的无声悲鸣。
那用肉眼所无法看到的空间在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下如同橡胶一般扭曲,而人类通往星辰大海的阶梯就建立在上面。
未来的飞船,将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时空中遨游,人类文明对宇宙的展望,将在这一刻得到实现。
而现在,他们的任务.
已然完成!
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其他的队友接力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
远在一点五亿公里之外的CRHPC机构星城总部的地面指挥中心。
站在总指挥室内的徐川,看了一眼面前直径3米3米的超大落地屏幕。
当时间跨过上午9点45分的那一刻,巨大的落地屏幕中央,一行时间数字开始跳动。
所有人都知道,在2027年11月21号上午9点45分,1.5亿公里之外的太阳轨道,一场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宏伟,最绚烂的实验已然悄悄的开始。
站在地面指挥中心内,无论是徐川也好,还是爱德华·威腾、弗兰克·维尔泽克、罗杰·彭罗斯。基普·索恩等一众物理学家们,还是受邀来到现场的领导官员,亦或者是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
全都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不自觉地攥紧了手掌。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凝固了一样。
偌大的指挥中心就连呼吸声都听不到,所有人都像是被暂停在了那里,唯有那一面落地大屏上的计时在一秒一秒的跳动着。
那缓慢跳动的数据,仿佛在这一刻牵引动了所有人的心跳。
站在徐川的身后,CRHPC机构的副理事长邰学文嘴里在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人群中,另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物理学家则默默的在胸口划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十字。
所有人都像是雕塑一般,矗立在指挥中心,目光紧紧的盯着那张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没有人挪开哪怕是一秒钟。
时间就在那一秒一秒的跳动着过去。
终于,当那偌大的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达到493秒的时候,一道怎么都压不住激动和颤抖的声音响彻在了指挥中心的大厅内。
“呼叫地球总指挥中心,夸父号.完成任务!”
当这道声音从1.5公里之外的遥远太空中传递回来的时候,指挥中心中顿时就爆发出了猛烈的欢呼声。
几乎所有人都在庆祝,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地颤抖,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碎肋骨。
有人兴奋的挥舞着拳头,也有人和身旁的好友甚至是陌生人互相拥抱着。
这意味着他们共同设计、研究、完善、制造、发射的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设备成功的利用徐川教授的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借助太阳的自身曲率在时空中创造了一个异常的且可让粒子进入进行超光速航行的曲率结构!
尽管这并非代表整个验证实验成功了。
但至少,虚空场论中的时空观,以及超光速航行理论都是正确的!
毫无疑问,这是物理学的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甚至用奇迹来形容都不为过!
而与狂欢的物理学家和工作人员所不同的是,站在最前面的徐川,此刻却并没有发出任何欢呼的声音。
他只是紧紧的咬着牙,攥着拳头死死的盯着面前落地大屏幕上依旧在继续跳动的计时。
夸父号完成任务,光粒子束发射成功的确值得让人兴奋喜悦,甚至是狂欢。
但超光速航行技术的验证实验却还没有完全成功。
至少,部署在木星轨道上的量子引力模拟接收设备还没有接收到来自夸父号发射的光粒子信号。
至少,面前这大屏幕上跳动着的计时并未停止。
他还需要等待,无论成功与否。
都要等待那来自那6.7亿公里之外木星轨道的声音,等待面前跳动着的计时走完2593秒。
前者是木星的电磁波传递回来所跨越的遥远距离,而后者,是从太阳表面发出的光,前往木星所需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