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八百二十七章 各执一词

  废奴令颁布已经有两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了朝廷要求废奴。

  刚开始时,各个主家拼命隐瞒废奴令,但随着官奴的陆续解放,很多事情都隐瞒不住了。

  除了像关陇世家那种几代人上百年的人身依附,家奴对主人忠心耿耿之外,一般大户人家根本控制不住奴隶,越来越多奴隶开始逃亡,寻求官府的帮助。

  按照废奴令的第三条规定,各郡县官府应该给逃亡奴隶改为平民籍,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

  但魏郡却做了一件严重违反废奴令之事,他们居然把三百二十名逃难奴隶全部遣返给他们的主人。

  这是两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就有官员向御史台写信告状,御史台派监察御史侯亮来魏郡调查此事。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此事属实,侯亮便写弹劾书了,当然是弹劾魏郡刺史王佑南。

  三天后,施孝真率领一千名内卫士兵进入了魏郡。

  施孝真命令大军在汲郡汤阴县驻扎,自己则率五十名内卫抵达了安阳县,包下了安阳县的卧龙客栈。

  内卫在各道都有分支机构,其中河北内卫驻地就在魏郡,卧龙客栈是对外的名称,对内则称为内卫驿所,是河北内卫的产权,对内也对外。

  施孝真住下,立刻派人去把河北内卫的负责人俞飞鹏找来。

  天子给施孝真布置了三个任务,追查事件真相,明确事件责任,缉捕相关人员,施孝真首先就是要追查事件的真相。

  不多时,俞飞鹏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参见都统!”

  “俞将军请起!”

  施孝真请俞飞鹏起身,问他道:“魏郡遣返奴隶之事,你知道多少?”

  俞飞鹏愣了一下,小心翼翼道:“启禀都统,内卫不参与废奴令!”

  废奴令由朝廷和地方官府负责,内卫不参与,这是一开始就定下的论调。

  施孝真点点头,“正常的废奴事务我们不参与,但废奴令引发的大案我们要参与,至少要了解情况。”

  “卑职明白,其实魏郡这个案子闹得很大,普遍百姓都在谈论,卑职当然也知道一些。”

  “说说你知道的情况!”

  俞飞鹏想了想道:“有传闻说这是刺史王佑南和郡丞戚沛之间内斗,有人在捅刀子!”

  “是吗?你觉得呢?”

  “卑职知道刺史和郡丞之间确实有矛盾,而且矛盾还不小,当时这件事传出来的时候,卑职就觉得很震惊,这是直接和天子对着干,谁会犯这么严重的官场错误?卑职觉得这件事肯定有内幕,但究竟是谁捅谁的刀子,卑职不清楚。”

  “但御史台认定的是刺史李佑南的责任,此人口碑如何?”施孝真又问道。

  “口碑一般,此人有个绰号,叫钓鱼刺史,酷爱钓鱼,郡衙内经常找不到人,手下就会去河边寻找,准能找到,除此之外,也没有听到什么恶行传闻。”

  施孝真看了看朝廷的资料又道:“王佑南是今年年初调来魏郡,而郡丞戚沛在魏郡已经有五年了,他原是安阳县县令,因反对窦建德而得到提拔,出任郡丞已有三年,他们都是什么背景。”

  个人背景后台,吏部不会写,但作为调查,这种背景后台必须要了解清楚。

  “回禀都统,王佑南是南郡人,从长沙郡调过来,在河北应该没有什么关系,相反,郡丞戚沛是汲郡黎阳县人,黎阳戚家是郡望,他妻子也是安阳孟氏的嫡女。”

  “所以王佑南是过江猛龙,而戚沛是地头蛇?”

  “可以这样说!”

  施孝真心里大概有数了,他沉思片刻对俞飞鹏道:“我要三百二十名奴隶主家的名单,你明天去郡衙替我拿来,另外对外宣传,内卫住在卧龙客栈,专查奴隶遣返案。”

  “卑职遵令!”

  俞飞鹏行一礼,匆匆走了。

  施孝真知道这个案子御史台已经下结论了,责任人是刺史王佑南,在遣返书上,刺史和郡丞都签了字,那么谁的官大,谁负责任,这就是御史台判罚的依据。

  如果按照常规查案,那么最后结论肯定也是一样,但这只是官场的通行做法,主官责任论,而绝不是案情的真相,此案肯定有真相,毕竟刺史和郡丞都签字了。

  施孝真便考虑从利益方向查案,看看这起案件是谁的利益,施孝真从两名官员的背景就隐隐猜到了一些端倪,恐怕郡丞的利益更大,郡丞戚沛是地头蛇,三百二十名奴隶正是地头蛇的利益。

  这时,内卫主薄苏方道:“都统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居然没有县衙的事情,按理,处理奴隶应该是县衙管才对,最后怎么变成了郡衙的事情?”

  施孝真翻了翻御史台的调查记录,果然,无论走访对象还是查询档案,都是在郡衙内进行,没有一点提到县衙。

  施孝真也不解道:“确实有点奇怪,这又是何故?”

  苏方捋须笑道:“卑职可以去走访走访,看看他们为什么沉默?”

  当天下午,内卫调查奴隶遣返的案的消息传遍了安阳县,立刻让整个官场都紧张起来,内卫可不是御史台,内卫查案,那就意味着天子在关注此案。

  当天晚上,郡丞戚沛前来拜访施孝真,施孝真很客气地请他坐下,“戚郡丞其实也不必心急,我明天上午要去郡衙,到时候我们再细谈!”

  戚沛年约四十岁,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很有儒雅气质,他微微笑道:“如果在郡衙谈,那么就是再重复一遍御史台的查案过程,相信结论也一样,如果将军想知道真相,还得私下谈。”

  “那戚郡丞能否告诉我,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这三百二十名奴隶并没有来安阳县,是一名秀才走访魏郡十几户豪门大户的奴隶后,替他们伸冤,我们派人去找这个秀才,但他人却消失了,不知去向,所以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然后我们又按照他提供的名单去找这些奴隶,几乎所有人都表态,没有离开主家的想法,按照废奴令规定,一切以自愿为主,不强迫奴隶离开主家,所以我们就撤销了这次废奴申请,我签了字,王刺史也签了字,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以误传误,最后变成了遣返奴隶回主家。”

  施孝真眉头一皱,“御史台查案这么不认真?这么明显的事情,居然变成了弹劾案,还是你们没有告诉御史台实情?”

  戚沛苦笑一声道:“御史台根本不信我说的话,他们认为那个秀才被杀人灭口了,而那些奴隶畏惧主家,不敢说实话,也不敢来安阳县,恕下官直言,御史台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只是为了弹劾而弹劾。”

  “那么刺史又怎么给御史解释呢?”

  “王刺史怎么解释我不知道,但据我所知,御史台同样也不相信王刺史说的话,御史台自己去民间调查一番,最后就直接得出结论,是我们遣返了三百二十名奴隶,如果真的追究责任,首先应该是我的责任,毕竟是我先签字的。”

  施孝真心中很奇怪,不是说刺史和郡丞的关系很僵吗?怎么感觉这位郡丞在替刺史说话?

  这个案子有点扑朔迷离,大家各说一套,不知道明天刺史又怎么解释?

大熊猫文学    隋朝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