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0700 趁机要挟

  夏儒呆愣了许久,才有些绝望的看着裴元,“你的意思是说,我夏家已经没有活路了吗?”

  裴元正想趁机要挟,夏儒又喃喃道,“怎么会这样?”

  倒是夏助在一旁察言观色,赶紧劝阻道,“父亲别急,先听听姐夫怎么说。”

  裴元和夏儒同时把目光看向夏助。

  夏助讪讪笑了笑,又缩了缩脖子。

  裴元对着小子的印象立刻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咦,居然是个可造之材!。

  夏助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比较欠揍的,但是收拾一顿之后,确实也表现出了一点灵醒劲儿。

  上次裴元让夏助去寿宁侯府前哭跪的事情,就算有些丢脸,好像也做的很不错。

  裴元想了想,干脆对夏儒道,“我看夏助每天闲着也不像话,要不来我这里做事好了。他是皇后的长弟,以后也是要撑起夏家门楣的。整日这样游手好闲,成何体统?”

  夏儒怔怔看着裴元,下意识道,“夏家还有以后吗?”

  裴元自信的笑了笑,“原本还不好说,现在嘛,就看你们怎么选。”

  “你们老老实实站在我这边,我才好与皇后同心同德,共谋大事。”

  “不然的话…,后果你们清楚。”

  夏儒想着上次寿宁侯那副赶尽杀绝的气势,觉得这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他尽量不去想夏皇后的事儿,目光看向夏助。

  彷佛要从夏助那里得到一个能让他下定决心的鼓励。

  可是这会儿夏助却已经听傻了眼。

  裴元这恶人怎么盯上自己了呢?

  不应该像是张家二侯那样,利用姐姐的躺赢,实现他的躺赢吗?

  裴元默默的饮着茶,给了两人一个思考的机会。

  在裴元的整盘布局,夏皇后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阵眼。

  能不能在朱厚照势力崩盘的关键时期,顺利的把大明接过来,夏皇后的配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裴元固然有巧妙的“献子托孤”之计,但那也只是欺负朱厚照势力崩盘的时候,根本没有反扑的余地。

  那时候朱厚照连宦官们凑钱给他换个郎中的自由都没有了。

  裴元当然也可以借势蛮横的插手进去。

  别的不说,至少那些被朱厚照带进沟里的边军将领们,听说朱厚照有后,绝对会欣喜若狂的拥护的。

  不然,只要其他任何宗室入继,都绝对不会放过朱厚照这百十个义子的。

  可裴元能代替将死的朱厚照说话,朝臣们也能代替将死的朱厚照说话。

  杨廷和为朱厚照撰写的遗诏,几乎将朱厚照的一生都给否定了。

  而他裴阿元却宁可把亲生儿子过继给他(到底谁是大明的忠臣,几乎不言自明)。

  在那种极度混乱的情况下,夏皇后的立场就十分关键了。

  哪怕她再不受宠,也是堂堂皇后。

  只要她肯配合裴元,那么裴元就有把握动摇朝中势力最大的中立派。

  除此之外,裴元作为大明忠臣,在那种混乱的朝局下,势必不能过多的干预皇宫中的事情。

  想要小天子在皇宫中健康的成长,夏皇后的这个名义嫡母的协助,也是至关重要的。

  至少裴元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朱厚照那样被人带歪。

  经历了上次和李彰的对话,裴元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朱厚照被带歪的事情,绝对不是小时候贪玩放纵那么简单。

  裴元记得,好像据某位末代皇帝的自述,那位可是很小年纪就被宫女们玩坏,彻底失去了能力的。

  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能够承认下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而且这么一想的话,明宪宗一生都痴恋大十九岁的万贞儿,似乎也有些细思恐极。

  这可绝不是什么后世人歪曲的和万姐姐的爱情故事。

  有较大的可能,明宪宗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个所谓的万姐姐驯化了。

  也正是因为夏皇后这步棋十分关键,裴元又几乎没有太多进宫的机会,所以裴元才毫不犹豫的冒险果断出手。

  而想要巩固自己的战果,眼前这对父子就是他最大的筹码。

  裴元见状,主动多劝了几句。

  “司礼监掌印陆公公,就陆永一个亲侄子,从小当宝贝一样看。陆永入京封爵之后,陆公公生怕那孩子学坏了,连夜送到我这边学规矩。”

  “左都督萧韺,他的儿子萧通过继给了叔父萧敬当孙子。萧敬和萧韺也怕孩子学坏了,同样送到我跟前做事。”

  “我看你们也不用纠结什么,就让他给陆永和萧通当个帮手吧。”

  裴元见这对父子仍旧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也懒得再对他们多说什么了,直接粗暴的决定道,“就这么说定了,夏助明天一早就过来吧。”

  接着起身,拍了拍夏助的肩膀,笑眯眯道,“我拿你当亲弟弟。”

  也懒得理会那夏儒,自顾自就要走入后堂。

  眼见裴元要离开,夏儒像是丢了主心骨一样,慌忙又喊了一句,“千户且慢。”

  裴元脚步顿住,也不理会夏儒想说什么,自顾自对他说了一句,“庆阳伯是不是有些日子没对皇后报平安了?”

  “写封信吧。”

  “告诉她,让她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情了,夏助在我身边跟着学规矩呢。再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想吃的点心?”

  接着,目光看向夏助,仿佛已经忘记了刚才说要拿他当亲弟弟的事情。

  冷淡的吩咐道,“明天拿着过来。”

  说完裴元就不再理会二人。

  夏家父子满脸忧心忡忡的离开。

  第二天,夏助老老实实的来千户所见裴元了。

  裴元接过了夏助递来的书信,当着他的面儿就直接将封皮撕开,看了起来。

  裴元也不在乎别的写的什么。

  见里面提到了夏助跟着自己的事情,又看了看那句莫名其妙的,问皇后想吃什么点心的话。

  裴元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接着随口对夏助问道,“这是庆阳伯亲笔写的吗?”

  夏助连忙称是。

  裴元当即叫来萧通,先给他介绍了这个新跟班,然后重新将手中的信封好递了过去。

  “回去拿给你的父亲,让他想办法找人交到皇后手里。”

  等到萧通下去办事儿,顺便把夏助带走学规矩,裴元才总算是稍微闲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日,裴元一直关注着银钞的兑换比例。

  朱厚照将宝钞的缴税折抵官价,对标成化元年的事情,果然对宝钞的估值形成了利好。

  由于裴元的“泉字号”长期托盘带来的影响,不少京中的百姓已经模模糊糊的有可一种“宝钞已经跌不下去了,正在慢慢回升”的感觉。

  而当他们去关注市价的时候。

  也会切实的发现,宝钞的币值正在缓慢的回暖。

  这本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但是朱厚照推出的缴税折抵官价,一下子把前一段时间热闹过一阵的宝钞炒作,放入京城百姓的视线之中。

  如果只是给出一个“一贯钱兑换四文”的价格,大家可能还没什么感觉。

  因为对比起正德五年的“一贯钱兑换两文”,也只是翻倍而已。

  前两个月宝钞牛市的时候,很多人都四五倍、七八倍的赚,如果只是翻倍,根本没有太大的触动。

  但朱厚照刻意强调对标成化元年的价格,那可就有巨大想象空间了。

  这可是五十多年前的兑换比例。

  根据户部院外郎的分析,以宝钞的贬值速度来看,相当于这五十年的的CPI的变动率仅为1.396。

  如果这么一想,跌的这么惨的大明宝钞,在最近五十年只是打了个对折,这不就侧面的又证明了宝钞已经跌无可跌,正在见底吗?

  再加上宝钞行情持续回暖,最近的交易量明显增大,不少上一波没参与的人都跃跃欲试,准备在这一波行情吃上一口。

  不少百姓纷纷表示,只要自己没有那么贪,稍微赚一点就跑,就绝不会像之前那一批一样被套牢。

  只是还没等这些人彻底下定决心。

  那些真正对宝钞有刚需的商人们已经开始纷纷下场了。

  宝钞的价格很轻易的就出现了跳涨,先是击穿了“一贯兑换一文”的关口。

  接着毫无压力的达到了正德五年“一贯兑换二文”的价格。

  随着市场行情开始热闹,其他钱庄也纷纷参与其中。

  这些钱庄在经历过前一波的拉升之后,大多数已经在上一波抛掉了手中的宝钞。

  但是作为商人的敏感,也让他们利用这两个月,迅速的向其他地区快速的收购低价宝钞。

  等发现“泉字号”站出来要撑宝钞的价格,这些嗅到风向的家伙们,并没跑出来砸盘,而是打算坐趟顺风车,狠狠的赚上一笔。

  现在机会就来了。

  随着这些商人的参与,宝钞的流通性大大增加。

  宝钞的价格变动,也开始变得异常敏感。

  现在甚至出现了“二贯兑换五文”或者“三贯兑换八文”这样细致的价格。

  可是,尽管宝钞的价格慢慢逼近“一贯钱兑换四文”的官定价,但是总的成交量并不大。

  当朝天子采用成化年间官价的事情,给了商人们一个强烈的信号。

  既然能够不拘泥于本朝,让宝钞的估值对标成化年,焉知以后就不会对标宣德年、永乐年?

  甭管市面上的老百姓认不认,只要朝廷能用这个价来折抵商税,只要商人们有利可图,就一定会存在这么一个市场。

  但能看到这一点的,不只是钱庄、银号的商人,那些在大运河上走南闯北的商人们,也同样意识到了宝钞的回暖趋势。

  是以,哪怕宝钞的价格已经到了“一贯钱兑换四文”的官定价。

  仍旧有不少做贸易的商人们在收购宝钞,钱庄和银号惜售的情绪也在发酵着。

  毕竟以现在的情况,当朝天子说不定还有继续推高官价,将折抵比例定在五文、六文的可能。

  裴元敏锐的察觉着其中的变化,先是收紧了泉字号往外出售宝钞的口子,随后给自己在京中的几个同党传信。

  只要宝钞的比例在“一贯兑换八文”以下,都可以买,但是这次的投机,他裴千户不保底。

  如陆訚、萧韺、李士实等辈,上一次跟着裴元炒作赚了不少的钱。

  这一次看到裴元的传信都有些麻。

  他们之前玩的时候,宝钞价格还在“五贯兑换一文”呢,就这,如李士实这样跑的慢的还赔了点。

  现在宝钞的价格已经到“一贯钱兑换四文”了,结果裴千户竟然说“一贯兑换八文”以下,都可以买。

  这下就连陆訚这种对裴元笃信不疑的,都犹豫了起来。

  最后,还是陆公公为了表明态度,才让底下人去市场上收购了三万两银子的宝钞意思了下。

  萧韺就抠搜多了,在听说裴元不保底后,就果断没有理会。

  等萧通从陆永那里听说陆訚买了三万两银子宝钞的事情后,萧韺才狐疑的跟了一万两。

  至于李士实这次就彻底不敢碰了。

  他花的可是宁藩的公款,上次炒币炒赔了,让他几乎无颜面对宁王。

  萧韺的动作有人关注,但没人在意。

  但是陆訚的动作,就很醒目了。

  这可是堂堂内相,司礼监掌印太监啊。他都能拿出大笔的银子在当前市价大肆扫货,那就说明,关于宝钞币值重估的事情,并非是空穴来风。

  随着千奇百怪的传言出现,持有宝钞的人也越发开始惜售起来。

  等到终于有大胆的人以“两贯钱兑换九文”的价格开始收购宝钞时,大家终于开始正视起宝钞的上涨空间来了。

  也就在裴元慢慢推动宝钞价格上涨的时候,从王琼那里的回信到了。

大熊猫文学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