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042章 百万级里程碑的居安思危

  金九银十,九月份尉来的生产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把产能往销量高的车型调节,加上原有准备的库存,因此销量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受补贴倒计时的影响,10万元至20万元市场全面爆发,星途S01,海豚,元PLUS,星河P1等主力车型需求旺盛。

  “BYD把燃油车业务全关了,还真没什么毛病啊。”

  檀锦程手里拿着的是尉来每个月的销量,在他的桌子上还散落着几张A4纸,是另外几家今年的销量,分别是特斯拉,BYD以及吉利。

  今年除了前两个月,尉来单月总销量就没有低于十万辆过,三到五月份,在BYD产能受限,特斯拉受沪市方面的影响,两者产能出现了阶段性的问题,尉来第一时间抓住了这个机会。

  从今年三月份,尉来拿下单月十万辆总销量的好成绩之后,此后每个月的销量都保持着稳步上升,至八月份结束,尉来全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已经创下了百万辆的销量。

  在还有四个月的基础上,尉来全年新能源汽车完成度已经超过了70,九月初,尉来顺势宣布重新调整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期,将之前的目标提升至全年160万辆。

  跟着尉来之后的是BYD也顺势调整全年销量预期,将之前的120万辆销售预期提升至150万辆。

  两家大幅上调销量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首先就是这两大车企每款车型的产能爬坡已经完成,BYD长安,庐州工厂的投产,尉来庐州,常州产业基地同样于这一时期顺利投产。

  其次就是在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的政策窗口期,两大企业提前锁订了大量的订单,在两者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斯拉车型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其政策以及产能的优势发力。

  除了这两大外在因素之外,最为关键的是两大车企在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从上至下的垂直整合能力,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在电池供应上,尉来能够实现100自主可控,除了部分如知豆这样的旁系品牌出于成本考虑,会引进一些如国轩之类的二级供应商,尉来主产品体系里,电池全部由锦新时代供应。

  半导体与电控方面,今年四季度开始也能够实现产业链的自主,摆脱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尉来的集成化电驱,采用高度集成的电机与电控系统,效率能够达到特斯拉一般的水平。

  另外持续投入研发的热管理以及续航优化,还有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发投入生产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单单一个底板的制造成本就降低了40,零部件从70个减少至一个,这是汽车技术的一大创新。

  覆盖国内以及欧洲范围内的充电桩,完善的服务体系,透明的定价,以及全年12次的OTA升级,涉及到多次重大更新,用户无需返厂即可提升性能,这些都给尉来带来了大量忠实的用户,老用户的复购超过了60。

  靠着技术迭代的速度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效应,尉来在纯电以及增程领域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BYD也是如此,只不过比亚迪的优势是在混合动力方面。

  一家纯电巨无霸,一家混合动力巨无霸,双方都向着各种优势领域有着渗透,但又都很默契的守着自己的赛道,不过无论是尉来还是BYD,也不是都没有短板的。

  BYD的短板来自于他们的高阶自动驾驶,就目前而言,BYD仅仅只能实现L2级辅助驾驶,且是比较初级的,他们的方案还是主要依赖于Mobileye,另外就是高端化进展缓慢。

  BYD目前的高端车型主要还是依赖于均价25万元左右的汉EV系列,在高端化方面成色要差上很多,且汉系列在网约车销量方面的占比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

  汉系列在B端网约车市场上的销量占比高达15至20,虽然像尉来高端系列以及特斯拉的车型去开网约车的也不少,但那都是车主个人行为,像是汉系列这么高的占比,还是相当罕见的。

  汉DM系列家用的多一些,汉EV系列的网约车占比在一二线城市,甚至超过了25,一度接近30的水平,对于高端品牌而言,如此高的占比,确实是一种伤害。

  迪子一惯的老毛病,当销量受阻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把车型投入到B端市场,拉高市占率,这么做确实是有着诸多好处,但相应的坏处更多。

  汉EV的平均售价超过了27万元,这个价格几乎就是普通家庭的天花板了,C端用户谁也不想耗尽积蓄买了一辆高端车型,停在路边被随意拉开车问报上尾号。

  这也是迪子高端化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想当年秦系列也是牛逼的车型之一,后续就是大量投放到网约车,“背刺”了它的消费群体。

  仰望定位百万级,很大程度上也是迪子意识到了他们想要在百万级价位上做突破,已经是比较困难了,从上而上突破的路子已经被他们自己给堵死了,倒不如学习尉来自上而下的战略。

  百万级别的豪华品牌,追求的不是销量,也让他们能够坚定决心,一旦成功了,就可以推出仰望品牌价位较低的车型。

  BYD有自己的短板,而尉来同样如此,相比起BYD,尉来在车型上不够丰富,双网销售的王朝以及海洋系列,纯电与混合动力并行,截止2022年,BYD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共计21款。

  价位覆盖了6万元至30万元区间,外加新推出的仰望以及腾势这两大品牌,BYD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新能源车型。

  而尉来呢,尉来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虽然较之BYD多了一种增程式车型,但仅仅只有11款,后续虽然会有新车型推出,但檀锦程的每大系列三款的战略,限制了车型的推出。

  ES系列车型已经固定,L系列后续也只有一款车型推出,ET系列未来还有两款,加上星途以及星河,知豆各自还有两款车型,尉来在轿车以及SUV这两大领域,固定下来的车型也只有21款。

  加上悦驰A系列与坦克系列未来可能的混合动力车型,加上其他的非主流类型,如旅行车,MPV计划等等,尉来在车型矩阵上也不可能赶上BYD。

  而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尉来在国内是没有大规模推出像MPV,旅行车等等车型的,竞争的白热化,推出太多的车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特斯拉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BYD是车海战术,双方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刷新自己的销量,而尉来则想介于两者之间间取得一个平衡。

  少而精的核心是精,当精不再之时,那少就成了致命的缺点,而车海战术的核心则取决于除了有几款爆款车型之外,其他车型销量也都要达到合格的水准,不然就只会对企业造成拖累。

  “按照尉来的车型计划,可能在某一天BYD会超越我们,但是这也不是不能接受,我们走的是路特斯拉与BYD的中间路线。”

  九月份,尉来整体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星途S01以及星河P1两款车型销量均刷新纪录,星途S01更是成为仅次于特斯拉毛豆Y之外最为畅销的新能源车型。

  星途S01在九月份正式超越五菱宏光MINIEV,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随着国补的退坡,宏光MINIEV的单月销量连续下滑,A00级市场开始逐渐的萎缩。

  而产能连续扩张的星途S01,凭借着低价以及智能化下放的优势,在产能连续爬坡之后,开始逐渐代替宏光MINIEV,成为最为畅销的国产纯电车型。

  市面上最畅销的肯定低价车型,但长期以来被一辆5万元级别的车型霸占第一的位置,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多多少还是有些尴尬的。

  燃油车方面最为畅销的车型为轩逸,售价区间在9.98万元至17.49万元,两地者一对比,高下立判,而星途S01与特斯拉Y的成功上位,意味着电动汽车尴尬的处境彻底结束。

  除了星途S01与星河P1刷新交付纪录之外,尉来还有ET5,ES6等多款车型刷新交付纪录,ES系列降价的威力在金九季节初显。

  起售30万元的ES6,算上各种补贴以及优惠,价格能打到30万元以内,对于尉来以及部分看中高端纯电SUV的用户而言,还是很香的。

  还有调价之后的ES8,以及新发布的L9市场热度也很高,L9能够维持在月均8000辆至一万辆左右的销量,这是所有车企都为之侧目的。

  ET5与ES6的爆发,提升了尉来整体的销量,全年11款在售车型,要达到160万辆的销量预期,单款车的平均销量要达到全年14.5万辆。

  平均每个月1.2万辆,这个成绩尉来今年是可以做到的,而等到车型矩阵完整之后,按2022年预期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预期,尉来年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期是在300万辆至330万辆之间。

  加上燃油车,尉来的年销量预期应该为350万辆至400万辆之间;然而,这个目标是相当艰巨的。

  目前尉来的产品主要来自于错位竞争,传统汽车行业里,其实创新是非常有限的,也别说我们的自主品牌,大部分车企都是竞争对手有一款卖得不错的车型出现之后,自己玩起对标,随后利用自己的供给侧以及产业链优势来抢占市场。

  如同所有的厂商一样,尉来第一款产品也是以对标的形式出现,不过檀锦程之所以被称之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其表现出的市场洞察力,远非对标那么的简单。

  当所有的车企都在死磕A级轿车市场,试图在低端轿车市场拿下一定份额之时,悦驰A1以城市SUV的概念形象出现,以极具性价比的车型,在国产品牌SUV产品力弱的时期,填补了CRV,ARV4的市场空白。

  花合资品牌一半的价格,就能够买到不错品质的SUV车型,均衡且务实的产品力,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与场景适配,不断扩张的售后服务体系,让较早于哈弗系列出现的悦驰系列成为一代神车。

  仅仅用一款车型,尉来就在燃油车市场站稳了脚跟,深耕SUV市场的作法更是相当的务实,很长一段时间尉来一度被调侃为一招鲜吃遍天,虽是调侃与吐槽,但业界也不得不佩服檀锦程的市场敏锐力。

  整个燃油车时代,当吉利与BYD,奇瑞等几家在不断失败的车型当中翻车之时,有着小长城之称的尉来吃足了SUV市场的红利。

  如果用某家车企来形容,燃油车时代的尉来就是檀锦程前世的“理想”,死磕一个赛道,一门心思的赚钱。

  某种程度上,檀锦程能够将李响收入麾下,很大程度上在于两者在理念上的相同,这种不盲从市场,以独特视角的方式切入汽车赛道,是很多企业家不具备的。

  李兵其实也算一个,只不过他选择了一个最为艰难的赛道,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市场。

  顺带一提,其实市场上除了李兵之外,做换电的整车厂商并非没有,吉利,北汽,上汽都有换电车型,其中以吉利投入最为巨大,只不过吉利更多的是做B端市场,不怎么被普通消费者所知。

  除了整车厂商之外,还有一些第三方公司以及如雷诺这样的国际型企业,也都有换电业务,李兵的出名在于他梭哈换电赛道,且定位的是C端市场。

  曾经李兵也劝过檀锦程一起做换电,他给出的理由是再快的快充技术都不如换电来得快,这个理由吧也不能说不靠谱,但檀锦程是不可能去做换电的。

  很简单,双方的体量不同,以闻界的体量,在换电站方面的投入几百个亿就能够支撑下来,而以尉来的体量,如果也做C端换电,那至少是闻界的十几倍投入才行。

  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在纯电领域尉来前期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大众市场,也没有与特斯拉直接参与价格竞争,而是把产品定位在BBA以及特斯拉中间的区域。

  在车型上,给予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另外推出的争议巨大的增程式车型,也出乎意料的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新能源市场前期虽看似不温不火,但正是这种错位竞争,给予了自己极大的生存空间,积累下了大量忠实的客户以及用户口碑。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季,星途S01又以技术下放的模式,用极具性价比的价格给予市场降维式打击,说到底到目前为止,尉来延续的依旧还是错位竞争模式。

  通过错位式的竞争,让尉来的产品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然而现如今的尉来已经成了市场龙头,当一家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再想要做到错位竞争已经是不可能的。

  尉来如今的每一款车型,一旦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他车企立马就会以对标的方式推出,纯电领域的星途S01,去年还几乎没有对手,今年就出现了BYD海豚。

  ET5的中高端市场,除了毛豆3之外,海豹以及小朋P7的加入,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极克001的产品力也很强,九月份极克001交付突破8000辆,吉利整体新能源汽车交付接近四万辆,就是力证。

  这些车型,或多或少的从配置以及价格方面对标了尉来各大价位的重点车型,再不提赛力斯,零跑这种盯着尉来L系列推新车的新势力企业了。

  能够出现在檀锦程办公桌上的其他车企数据报表,除了BYD以及特斯拉之外,目前也就只有吉利了,虽然吉利现在一至九月份的销量不足19万辆,但是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对手。

  预热中的银河系列,以及产品力不断提升的极克系列,九月份销量突破8000辆,距离极克001单月销量破万也只是时间问题,要知道这款车型可比BYD目前整个体系在售的车型都要贵呢。

  若不是极克团队的一系列骚操作,这款车型原本可以成为吉利王牌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能够在30万元以上车型取得成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证明了吉利的实力。

  另外有一说一,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还是非常克制的,一至九月份,吉利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8.9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爆发时期,这个数字是不够看的。

  不敢说这组数据里绝对没有水分,但至少是相当克制的,很多车企的数据,其实就是一眼假。

  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尉来已经成了整个市场的“靶子”,已经不具有之前的那些优势,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尉来应该如何应对市场?

  “在用户认知与习惯逐渐改变的情况下,让产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更进一步的解决用户的痛点,这就是我们在2023年之后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已经取得了行业龙头地位之时,在新车型,老款换代时,思维模式就要不一样了,尉来要寻找“错位竞争”以及新的销量护城河。

  市场白热化之下的竞争,一定是以用户为核心的,谁能够更贴近于用户,谁就能够拿下市场。

  所谓的续航焦虑,其实已经证明是一个食用油伪命题了,当用户消费习惯改变之后,续航焦虑实际已经不存在了,那些依旧还以这个借口为由抗拒电车的,其实已经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了。

  “当前新能源汽车所谓的续航焦虑,更多的还是车企在续航里程上的虚标,大部分车型在续航里程上非常的浮夸,导致用户对电池续航的信心不足。”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为了所谓的营销爆点而去夸张自身续航里程,宁可少标一点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参数去忽悠消费者。”

  当一众虚标狗的市场,尉来可以凭借着自己长期以来建立的实际口碑,影响用户对品牌的选择,其实还是在技术方面,想要寻求新的技术护城河,技术创新是必须的。

  从电池续航里程提升,优化,快充技术,再到供应商上的成本优化等等方面,尉来都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只有实打实的技术,才能够支撑起产品力。

  另外,就是在营销上,尉来也要做出改变了,经历了特殊的三年,用户的营销环境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无论是产品力还是营销方案,都必须从用户的视角来分析。

  从前那种企业为主的方式,已经是不利于当下的营销环境了,这一点上真要说起来,BYD是真的做得很多,从前的BYD无论是在处理用户关系还是媒体关系方面,都做得很差。

  但从去年开始,BYD在营销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BYD销量的爆发,除了他们技术爆发之外,营销上的突破也是关键之一,BYD是一家善于学习的公司。

  “尉来不能高高在上,需要向其他优秀的企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九月末的投资者交流会,在销量持续突破的情况下,成为全球首家年销量达到百万级别的新能源车企,檀锦程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显得诚意十足。

  除了认真回答投资者的提问之外,整场交流会可以看成是檀锦程对于尉来的居安思危,尉来新车型发布计划,营销方式,以及技术突破,还有包括预研的固态电池等等都有提及。

  甚至于主动提起,当BYD产品崛起之时,尉来会否丢失目前新能源第一销冠的名头,且明确表态真到了这一步,尉来也可以坦然接受。

  从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一年以来销量的狂飙猛进,尉来从上至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投资人看来,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檀锦程身上越来越有龙头企业掌门人的气质了。

  三年,其实可以看成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当年虽然情况比较严重,但谁都知道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两条产业链上的消息就表明了距离一切恢复正常化,越来越近了。

  这两条消息都来自于产业链上,首先是博世官宣,其ESP芯片交付周期从之前的30周缩短至15周,合资品牌的产能在博世的带动下,将大幅度上升,大众在博世官宣之后随即宣布其10月份产能将环比提升22。

  在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利好之下,当合资品牌产能恢复正常,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短期反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条消息就是,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了,尉来从前凭借着自己影响全球50锂矿原材料建立起的成本优势,在原材料价格回落之下,也会逐渐降低。

  真正对尉来考验的时间点,是2023年。

大熊猫文学    2003:从外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