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
午后的高尔夫俱乐部里,陈延森与黎泽钜相对而立。
两人的眼神交汇间,悄然藏着顶级资本玩家特有的试探。
“黎先生客气了!”
陈延森握着对方的右手,语气轻缓地说道。
一旁的黎燕宁站在父亲身侧,目光不自觉地在陈延森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她曾在《时代》杂志上数次见过他的照片,对方穿着笔挺西装,眉眼间带着疏离的锐利,可此刻近在眼前,才发现他真人比照片更添几分气度。
深灰色西装衬得身形挺拔,袖口露出的腕表低调却质感十足,说话时语调平缓,明明是笑着,眼底却藏着让人不敢轻视的锋芒。
周松涛和高盛、摩根士丹利、华信证券的人见此情形,主动把休息区的一角让给了陈延森和黎泽钜。
“黎先生是想找我沟通深蓝电池的业务?”
陈延森一坐下,盯着对面的黎泽钜,开门见山地问道。
他实在没什么耐心和对方绕弯子。
黎泽钜略作沉吟,随即回应道:“深蓝科技需要投资吗?长江实业愿意以两倍市场价格,收购其10的股权。除此之外,黎家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均有能源产业,能为深蓝科技获取更多储能电网订单提供协助。”
陈延森的直接让他有些意外,但并没有打乱他事先准备好的话术。
“黎先生认为呢?”陈延森端起面前的威士忌,浅酌一口,嘴角浮现出一丝嘲弄的笑意。
想当初,深城为了拿下深蓝科技15的股权,前后投入了60亿现金、10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还有无法用具体数值衡量的政策倾斜与矿产资源。
如今黎家不过是张张嘴,就敢索要10的股份,他很好奇,是谁给了对方这样的勇气?
黎泽钜见试探失败,心里不禁咯噔一声。
他是个聪明人,从小到大经历过的谈判不计其数,他能清晰地察觉到,陈延森看似温和,骨子里却是个极为强势的生意人。
“那换个方式,合资建厂怎么样?”黎泽钜想了想,又提出了新方案:“这几年欧洲因为环保协会的抗议,火电和核电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可太阳能、风能的供电系统稳定性不足,现在正急需大型储能电网来完善新能源产业结构。
股份方面我们可以灵活些,让深蓝科技控股,黎家不参与控股权争夺,只要分红权和欧美市场的销售权就行。”
言外之意,黎家只想在深蓝电池的业务上分到一块肉而已,核心目的是为了盘活澳洲的几座锂矿。
要知道,锂矿哪怕价值再高,若长期闲置无人开采,只会变成拖后腿的负资产。
投出去的资金不能创造利润,本身就是失败的决策。
而且,进军新能源行业是黎泽钜主导的决定。
一旦此次合作失败,外界势必会对他的投资眼光产生质疑,这是他不愿看到的。
“没问题。”陈延森满口应下,紧接着便补充了一个条件:“但黎家要将港岛电灯有限公司的股权出售给森联资本。”
电灯有限公司的年营收高达百亿,是港岛第二大电力公司,捏在手里,便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电力、煤气、交通这类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都是长江实业的优质资产,能持续稳定地产生收益,哪有人会愿意把这样的资产转手出去?
黎泽钜微微一怔,以为陈延森误会了,连忙解释道:“陈先生,我的意思是,合资成立深蓝电池的生产基地,并不涉及研发板块。”
“我知道。”陈延森不以为意地说。
知道?
知道还敢这么狮子大开口?
我主动找你谈合资建厂,你倒好,直接盯上了我家的祖产?
黎泽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眼前这人,要么是贪心到了极点,要么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心合作。
他不明白,黎家在哪里得罪过森联资本。
“陈先生真会开玩笑,港灯公司绝无出售的可能。”
黎泽钜语气坚定,斩钉截铁地拒绝道。
“那英国北方燃气公司、英国电网或者加拿大赫斯基能源的股份也可以。”
陈延森说着,一副“我并不挑剔”的样子。
听到这话,黎泽钜面色一沉,继续摇头。
“看来黎先生是没什么合作的诚意了。”
陈延森端着酒杯,慢悠悠地说道。
黎泽钜猛地起身,脸上瞬间浮现出几分怒气,冷着声音说道:“陈先生,要是森联资本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合作,大可以直接拒绝这次会面,没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戏耍我!”
“这么一看,黎超人的教育有些失败,旁人不过轻轻一击,你就沉不住气跳脚破防了?”
陈延森轻笑着点评道。
所以,这是试探?
黎泽钜暗自嘀咕道。
随后,黎泽钜刚想坐回原位,耳边突然传来一道格外刺耳的声音:“我既不缺资金,也不缺帮我代工的企业,黎先生张口就要深蓝科技的股权和代工权限,却拿不出同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
真让人费解,黎嘉诚到底为什么会选你当接班人。”
顷刻间,黎泽钜愣在原地,脸色慢慢涨红。
黎家二代的身份是光环,也是枷锁。
陈延森一句轻飘飘的质疑,就像一根淬了毒的钢针,刺破了他二十多年来努力维系的接班人形象。
他攥紧拳头,喉结滚了两下。
好在多年沉淀的城府终究起了作用,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不咸不淡地说:“深蓝科技纵然前景可观,在欧美市场也未必能一帆风顺,我们黎家在海外经营三十年,能源网络覆盖二十七个国家,这些实打实的资源,难道还抵不上一个代工资格?”
“资源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更放心。”
陈延森笑了笑说道。
他本想借着这次机会,从黎家身上狠狠剜下一块肉,没成想黎泽钜的拒绝来得如此干脆,让他的盘算落了空。
既然谈不拢,陈延森也就没了应付黎泽钜的兴趣。
这场谈话总共没撑过半个小时,两人便各自起身,朝着不同方向离开。
周松涛远远看着,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就连宋允澄都能猜到黎泽钜此行的目的,而他作为港交所的会长,人老成精,自然也能看出来。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陈延森和黎泽钜显然是谈崩了,最后不欢而散的模样,简直不要太明显。
他琢磨了一会儿,脑中灵光一闪,联想到黎家“西进东退”资产重组战略,顿时眼前一亮,隐约猜到了上层的一些心思。
虽未得到半分确切信息,可他已经自行脑补出了一整套完善的逻辑。
陈延森极有可能是上面派来敲打黎家的!
次日一早,陈延森准时出现在森联资本位于港岛的办事处,与高盛、摩根士丹利、华信、大福、新鸿基、华金等十几家机构的代表再次会面。
而周受志与高伟林则负责从这些机构中筛选出三到五家券商,由它们来协调橙子科技在港岛的路演、定价和上市工作。
高盛的底气最足,一上来就喊出了2400亿美币的底价。
尽管橙子科技在营收与出货量上均不及山星电子,却拥有多项山星电子难以比拟的核心优势。
比如市场份额持续攀升的极光未来系统、深蓝电池、莫斯语音助手、天工芯片等,若再算上正处于研发阶段的存储芯片,橙子科技几乎已掌控智能手机领域最关键的软硬件环节。
此外,森联资本通过增持计划,如今已是亰东方的第一大股东。
虽未取得实际控制权,但对亰东方的话语权却在不断加重。
这也是高盛敢给出2400亿美币报价的主要原因!
一个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拥有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手机品牌,压根不是山星电子可以碰瓷的。
在欧美地区的金融机构看来,橙子科技未来的市场潜力,丝毫不逊色于苹果。
再过两三年,只要极光未来系统的市场占比能突破20,届时只需效仿苹果在应用市场的抽成运营模式,营收必然还会迎来新一轮增长。
更何况,橙子科技在电脑、智能穿戴、智能音箱及数码配件等领域的业务,增速同样十分可观。
摩根士丹利的报价是2300亿美币。
但港岛负责人高沣浩私下却认为,这个数字过于保守。
苹果靠着iOS生态每年能从开发者身上抽走数百亿美币,而橙子科技的极光未来系统正在复制这条路径。
现在极光应用商店的开发者数量已经突破百万,再过半年,等存储芯片量产落地,软硬件闭环一旦形成,估值还得再翻个跟头。
华信给出的估值是2360亿美币。
大福证券是2280亿美币。
新鸿基是2340亿美币。
华金是2270亿美币。
一番商讨过后,周受志最终将橙子科技的估值敲定在2400亿美币,发行价初步预估为每股148.8元。
即便放在偌大的港股市场,也算得上是高位水平。
承销机构敲定了三家,分别是高盛、华信与新鸿基。
其中,高盛属于外资阵营,华信具备国资背景,新鸿基则是港岛当地资历深厚的老牌证券公司,三者各有优势。
当天下午,陈延森的车缓缓驶入了深水湾道77号。
与此同时。
港岛券商给橙子科技的估值报价,很快就传遍了华国金融圈。
2400亿美币的高价一出来,不少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很多人心里都犯着嘀咕:港岛股市能不能托住2400亿美币的估值?
又或者,橙子科技会不会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
然而,当内地和海外的投资人在得知该消息后,第一时间开始研究港股的开户流程。
这是一种莫名的情绪在作怪!
只因森联资本旗下子公司在资本市场一直保持着全胜纪录,大多是各自领域的超级独角兽。
但凡陈延森失利过一次,他们大概率不会这般盲目地看好橙子科技。
可现实是,陈延森一路高歌猛进,从未输过!
追涨杀跌是普通人的典型心态!
在他们看来,橙子科技的市值怎么也该摸到5000亿美币,至少不该低于苹果。
就算真比苹果差些,也绝不该多出几千亿美币的差距。
九月末的阳光温暖适宜,中环街道上车流如织、人声鼎沸,橙子科技的上市进程,也渐渐步入了倒计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