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393章 公生明,廉生威

  五门巡城御史中,职权最大的是东门巡城御史。

  东门巡城御史,全名是朝阳门巡城御史,负责京师东城的治安,因为通惠河码头,也就是京师漕运都要从东城进入城内,所以也负责京师周围漕运的治安。

  现任东门巡城御史萧廪,今年四十岁了,是都察院资深御史,明面上没有投靠任何势力,也是此次最反对苏泽奏疏的。

  西门巡城御史次之。

  现任西门巡城御史陈大宾,是申时行同年的进士,算是张居正一系,也是反对苏泽的人之一。

  南门巡城御史名叫李巳,是高拱提拔的门生,这次同样反对单设督查御史。

  最后北门巡城御史名叫王湘,同样也是张居正的门生,但是他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

  再加上一个王任重,从这里也能看出,政治是非常复杂的。

  就是同一个阵营内部,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

  而且明代的师生关系,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远达不到唐宋的紧密程度,更是和汉代的举主门客关系不能比。

  张居正是徐阶的弟子,在倒徐的斗争中,张居正也没有站队自己的老师。

  原本这种师生关系,就是互相的,座师给弟子提供政治资源,弟子帮助座师壮大政治能量。

  座师自然也无法让弟子牺牲自己的前途。

  五门巡城御史中,反对苏泽的人中,高拱和张居正的门生都有。

  也有张居正的门生没有反对自己。

  大家处于自己的利益,自然会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接下来就看系统的了。

  萧廪回到家中,他担任东门巡城御史多年,是五门巡城御史中资历最深的。

  按照都察院的规矩,资历最深的御史自然就是领导者。

  对于王任重越俎代庖,越过自己组织其他五门巡城御史联署,萧廪是非常厌恶的。

  他反对王任重的奏疏,除了不愿意让出监察权外,也是对于王任重“不守规矩”的反击。

  就在萧廪刚刚到家后不久,西门巡城御史陈大宾突然到访。

  夜色浓重,萧廪府邸的书房里,鲸油灯的光芒理应能照亮整个书房,但是萧廪为官清廉,舍不得多用灯油,将灯芯打得极低,让整个书房非常的昏暗。

  陈大宾看着萧廪寒酸的书房,实在不理解这样一位资深巡城御史,为何会混成这样。

  “萧大人,苏泽上奏专设督查道御史,分明是要分吾等之权!海大人初来上任,王任重为了表现搏出位,被人当枪使还不自知!”

  萧廪端坐案后,面沉如水。

  身为资深御史,萧廪心思十分的细腻。

  陈大宾此来,明为商议对策,言语间却满是对海瑞和苏泽的怨怼,对王任重的不屑。

  萧廪心生警惕,他试探说道:

  “陈御史,慎言。海副都御史整顿吏治,乃圣上允准,阁老默许。你我身为风宪官,当以此自勉。”

  “苏翰林的奏疏也是就事论事,非是针对我们五门巡城御史,又何来当枪使的说法。”

  陈大宾见到萧廪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脸上虚假的愤慨沉了下来,换上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

  “萧公,你我共事多年,外城五门,东、西二门油水最足…”

  “咱们这位置,可都是朝中人人觊觎的,若是无人照拂,又怎么能坐的稳当?”

  “想要有人照拂,那迎来送往自不必说。”

  “海大人这柄剑悬在头顶,巡查所前设铜匦,百姓胡乱投书,万一查到‘小事’上…积少成多,你我颜面何存?前途何在?”

  他身子前倾,声音几近耳语:

  “吾倒是有一个想法。”

  萧廪知道正戏来了,他装作洗耳恭听的样子道:

  “愿闻其详!”

  陈大宾见到萧廪感兴趣,笑着说道:

  “海大人如此苛察,巡捕营里的意见不小。”

  “我等先申明厉害,严抓一阵子,再且由着巡捕营生事,等闹将起来,再由我们出面弹压。”

  “这样一来,也能让朝廷见到苛政之害,又能让朝堂上下看到吾等的能力。”

  “我们五门巡城御史若能拧成一股绳,高阁老、张阁老总得思量一二,未必就肯让海瑞如此肆无忌惮地削我们的权柄!”

  萧廪的心骤然沉了下去,陈大宾这番话,哪里是商议对策?

  分明是拉他一起对抗督查,更隐含了以“彼此照应”之名,行利益捆绑、共同遮掩贪墨之实!

  陈大宾的办法,倒也十分的毒辣。

  这就是典型的“上面的意思是好的,故意执行歪了。”

  陈大宾知道巡捕营不经查,不满情绪很足。

  他故意装作严格执行的样子,引发基层的反对情绪,最好再从中蛊惑,让巡捕营停摆,从而瘫痪京师的治安。

  利用这种方法,来对抗海瑞的政策。

  等到达成目标之后,再又他出面安抚,这样一来好人就被他做了,也会让朝廷觉得他很有能力。

  陈大宾之所以找到自己,也是因为他只掌握京师部分的治安,要让朝堂上重视,还需要自己这个执掌东城核心区域的御史配合才行。

  萧廪霍然起身,一股被羞辱的怒火和巨大的风险感直冲脑门。

  他担任东门御史多年,虽有几分跋扈和恋权,也偶有对下属管束不严之失,但深知海瑞秉性,更清楚眼下京师的风向。

  前一个和苏泽作对的五门巡城御史陈景,现在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格拉里呢?

  而且海瑞眼里揉不得沙子,连前任阁老他都不怕,自己这样和海瑞作对,不是自寻死路?

  但是萧廪压下怒火。

  他看向陈大宾,这个蠢人,竟然自己送上门来。

  萧廪决定试探出陈大宾的消息,假装感兴趣的说道:

  “请陈郎详细讲讲!”

  陈大宾知道萧廪贪恋权位,以为萧廪上钩,于是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原来他在来之前,早已经和南门巡城御李巳共谋。

  除此之外,陈大宾还和都察院几个御史串联,这些都是不满于海瑞的御史,想要通过这个办法来对抗海瑞的政策。

  为什么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就是建立新官威信的三把火。

  可如果三把火没能烧起来,那日后新官再想要搞什么大动作,下面就不会当回事了。

  你上任三把火都没能烧起来,还指望你能干成什么事情?

  不满海瑞的御史,自然乐于给海瑞拆台,最好闹到京师治安瘫痪,朝廷命令海瑞收手,真的让海瑞威信扫地才好。

  但是陈大宾上面还有没有人,他的口风很紧,萧廪还是没能试探出来。

  可这样也足够了。

  一夜未眠。天刚蒙蒙亮,几乎没怎么梳洗整理的萧廪,就顶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疾步来到了都察院。

  他刻意避开人流,径直来到海瑞办公的公房外。门口侍立的年轻御史通报后,萧廪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微微凌乱的官袍,推门而入。

  海瑞依旧是一身崭新的副都御史官袍,端坐在宽阔的公案后批阅文书。他头也没抬,面容清癯如铁铸。

  自从海瑞入京以来,几乎就住在都察院中。

  海瑞翻看了这些年来都察院的文档,又向吏部要来了都察院内所有御史的人事档案,整日就在翻看这些资料。

  “下官东门巡城御史萧廪,有要事禀报海大人!”

  海瑞放下手里的资料,对着萧廪说道:

  “萧大人是为了督查御史之事而来的?”

  萧廪经过一夜的挣扎,内心已经非常坚定。

  如果只是海瑞,他未尝没有斗一斗的想法,他萧廪也是清官,大家都是清官谁怕谁?

  可如果再加上一个苏泽,萧廪就没有底气了。

  没办法,想到苏泽在都察院中的战绩。

  海瑞和苏泽联手?

  那萧廪知道陈大宾必败无疑!

  “大人!昨夜西门巡城御史陈大宾至下官府中,名为商议苏通议增设巡捕督查道之事,实则言语不堪,威逼利诱下官与其合谋对抗都察院监察!”

  听到这里,海瑞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似乎这是他早已预料的事情。

  这下子萧廪更确定自己来对了!

  是啊,海瑞如果这么容易扳倒,他就不是大明神剑了!

  当年他连皇帝都骂了,可现在都已经是副都御使了。

  萧廪也听说,海瑞在应天府的时候,应天十府的官员都恨得牙痒痒的,但是都拿海瑞没有办法。

  他还听说,海瑞从应天巡抚升任副都御使,最高兴是应天十府的官员。

  海瑞说道:“请萧御史继续说下去。”

  萧廪将陈大宾的计划说了一遍,又说道:

  “陈大宾为人贪婪,恐其旧案甚多,如今见督查道将立,惶惶不可终日,竟生此大逆不道之心!”

  海瑞点头说道:

  “萧御史深明大义,乃是我都察院的栋梁。”

  “北门巡城御史王湘,刚刚从老夫的公房出去,他已经检举了陈大宾。”

  紧接着,海瑞拿出一个匣子,递给萧廪。

  萧廪打开之后,头皮瞬间炸开,仿佛被人兜头浇了一桶冰水,浑身骨头都冻透了!

  那是一份清单,详细记录了陈大宾利用职权之便,通过默许商队夹带违禁品过关、纵容手下巡警勒索入城商旅、私设关卡收取好处费等十多条罪状!

  条条都有初步的人证或物证、时间地点!证据详实,触目惊心!

  特别是几个和陈大宾往来密切的巡捕营吏员,更是写下了口供,这个匣子里的证据,就足以让陈大宾下狱治罪了!

  海瑞接着说道:

  “其实都察院设匣后,京师城内外的检举是差不多的,内城甚至还要多于外城。”

  “但是本官将内城的举报信都提前拿走了,这几日都在调查问案,其中大部分的举报都是真实的。”

  “而剩下的那些举报,城内四门也都处理了不少,唯独西门巡城御史陈大宾下辖的巡捕营最是推脱。”

  “于是本官又调查了一下,果然查到了一些问题。”

  萧廪冷汗冒出来了。

  原来城内的问题同样多,但是海瑞为了麻痹众人,故意抽出了内城的举报信,他刚开始还以为是王任重的工作不好呢!

  接着海瑞又根据整改的结果,观察各个御史的反应。

  陈大宾自以为聪明,却早早上了海瑞的黑名单。

  就在陈大宾准备对付海瑞的时候,海瑞都已经将陈大宾的罪证都搜集完毕了。

  这还怎么搞?

  海瑞说道:

  “苏子霖奏疏中所言,‘苍蝇之腐,不亚于虎害’,这句话深得吾心。”

  “苏子霖还有一句话没说,要正本清源,那老虎也要打!”

  “否则没了几个苍蝇,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而我们都察院要做事,首先要刀刃对内,清理掉都察院自己内部的毒瘤。”

  “身为风宪之官,如果其身不正,如何让百官战栗?”

  “咱们都察院的一位前辈,曾以‘公生明,廉生威’为格言,今日本官也将这句话赠送给萧御史。”

  “这个匣子里,是你们东门巡捕营的问题,你且回去好好看看。”

  “至于陈大宾的事情,本官自然会处理。”

  听到这里,萧廪知道陈大宾完蛋了。

  自己还是低估了海瑞这柄大明神剑的锋利程度。

  也对,海瑞上《治安疏》的时候,可是严嵩当政的时候。

  那是大明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稍有不慎可是要死人的。

  海瑞是在应天十府当巡抚,那可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致仕的高官不计其数,乡绅多如牛毛。

  但是海瑞愣是压制住了这些人,还在应天府内清丈田亩、防止水害。

  陈大宾的这些伎俩,海瑞恐怕早就见多了,陈大宾还以为自己的计策很高明。

  五月十四日,苏泽上书后两天,海瑞上书弹劾西门巡城御史陈大宾在内的都察院御史合计七人。

  这七人都涉及贪弊问题,海瑞随同奏疏递交了全部的证据。

  隆庆皇帝看完后大怒,命令六科和大理寺详查。

  如此确凿证据下,六科和大理寺只不过走了一个过场,陈大宾等七人就被革去官职,关进了诏狱。

  《请设巡捕督查道专司监察疏》则被御批通过,皇帝命令海瑞在都察院内专设巡捕督查道御史,专司稽查巡捕营的贪腐案件。

  请:m.badaoge.org

大熊猫文学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