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设巡捕督查道专司监察疏》通过。
巡捕督查制度,成为近现代警察督查制度的源头。
刚开始的时候,督查制度减少了巡警的腐败,保证了巡警队伍的战斗力。
国祚1。
威望值不变。
剩余威望:1380
苏泽摇头,自己这份上疏没能涨威望,算是纯亏了。
大概是京师的威望,都被海瑞给赚去了吧。
等到五月中旬休沐的时候,苏泽再次出门的时候,感觉街头的治安又明显提升了一些。
就在苏泽出游的时候,新科状元张元忭,也激动的来到了自己的新家。
新式土楼的建造速度之快,远超了工部官员的想象。
因为每一座土楼的建造都是固定的,早期制约土楼建设的就是水泥和钢筋这两个材料。
但是随着京郊炼钢厂的大量出产,加上直沽水泥厂在修造完直沽炮台后,开始稳定向京师供应水泥,新式土楼的水泥供应日益稳定。
苏泽提出新式土楼至今,工部已经完工了超过五十座新式土楼。
这些新式土楼分布在京师各衙门之间,张元忭分到的这个房间,就在距离工部不远的地方。
原本张元忭是住在会馆的,但是会馆距离衙门很远,张元忭每次上衙都要越过小半个京师。
张元忭分到了廉租房,这房子要比原本会馆的房间租金低很多,距离上班的衙门还近。
张元忭在休沐日这一天,在一众好友的帮助下,完成了乔迁的工作。
张元忭已经成婚,不过妻子还在老家,新式土楼对于他这样一个京漂单身汉来说,分到的房间已经足够宽敞了。
只不过这么一群男人,实在没人会做饭,等到了饭点的时候,张元忭的同年韦信说道:
“咱们去鸿胪寺的酒楼租个锅子,回来吃炙子羊肉如何?”
听到这个建议,众人连连叫好,张元忭这些日子都在工部忙碌,对于京师的美食并不了解。
但是既然大家都赞同,张元忭家距离鸿胪寺的迎宾馆也不算远,于是众人立刻前往迎宾馆。
鸿胪寺的迎宾馆原本是招待外国使节的,王世贞上任之后,也让迎宾馆的酒楼对外服务。
因为迎宾馆要接待四方的使节,所以也有很多异域风情的菜式,很快就成为京师有名的酒楼。
张元忭这才明白什么叫做炙子羊肉。
这是一种特殊的铁板锅子,众人买好之后回到张元忭家里,燃起炭火之后,先在铁锅里倒上一些油。
紧接着将调味腌制好的羊肉放进去,整个锅子立刻发出迷人的香气。
张元忭闻着香气,想到价格,又有些担忧的说道:
“这锅子这么便宜?是迎宾馆认得诸位,故意压低价格吗?近日来御史可是盯得紧啊!”
韦信哈哈一笑说道:
“子烬兄,这炙子羊肉就是这个价格,你就放心的吃吧!”
在场的几个同年也是老饕,他们也纷纷向张元忭作证,这炙子羊肉就是这个价格。
张元忭还是有些不信的说道:
“这么大的一盘羊肉,这么便宜?”
韦放说道:“北方的羊本来就便宜,我听说这些年来九边马市换来的羊越来越多,羊的价格也越来越低,现在京师的普通百姓,一个月都能吃上一两次羊肉。”
“那香料呢?”
张元忭闻到了香料的气味,以前香料可是奢侈品。
韦放笑着说道:
“子烬兄,这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啊?”
“现在的香料价格已经很低了,这还要感谢佛郎机人。”
张元忭疑惑的问道:“感谢佛郎机人?”
韦放说道:
“佛郎机人和奥斯曼人打仗,切断了通往西方的香料贸易路线,吕宋那些种植园产出的香料,就只能卖给我们大明的商船了。”
“而现在不仅仅是吕宋,澎湖那边看到香料赚钱,也开始种植香料,香料的价格就下来了。”
张元忭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是草原的羊肉,用的吕宋的香料?”
韦放笑着说道:
“子烬兄说的没错,哈哈哈!”
另外一名同年说道:
“子烬兄说的还不全,我们手上的馒头,用的是辽东的麦粉。”
“辽东的麦粉?”
这名同年名叫姚纯臣,这些日子是在户部观政的,就在主管京师物资的地方部门工作。
他说道:
“去年春天开始,朝廷就给了政策,愿意去辽东开拓的百姓,减免三年税赋,每户给田十亩,五口以上给牛一头。”
“山东和京畿地区,已经有不少百姓北上了。”
“朝廷给给了这些百姓麦种,据说是武清伯家的高产良种。”
“辽东苦寒之地,但是土地肥沃,种植出来的小麦果然品质上等,迎宾馆中用的就是这样的麦粉制作的馒头。”
听完了这些,张元忭感慨道:
“如今京师,可真是‘四方来朝’啊!”
众人纷纷点头,这和以往朝贡还不一样,如今这些贸易,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的好处。
张元忭又问道:
“这些东西,京师的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吗?”
众人纷纷点头。
姚纯臣说道:
“刚刚买炙子烤肉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就是城南的一名匠人,他是专门来这里买肉的。”
“当然,羊肉还是贵了一点,我看户部的报告,京师普通百姓吃的更多的还是腊肠。”
“腊肠?”
张元忭知道腊肠。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方就会制作香肠来保存肉食。
姚纯臣说道:
“京师城外的养猪场,有一种猪肉和猪下水制作的腊肠,加上一些去腥增香的香料后,只要简单煮一下就能吃,在普通百姓中很受欢迎。”
“听说苏翰林也对这种腊肠高度评价,还请东宫建立了专门制作腊肠的工厂。”
“这些工厂都用了机器,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现在东宫的商铺都会出售这种腊肠,京师普通百姓都是靠这个来获得肉食的。”
张元忭回忆起了这种肠子,他每天在去工部上衙的时候,总能遇到煎炸这种肠子的摊位,也有行人会买一份裹上面饼就一边走一边吃。
张元忭还想到自己在工部的工地上,也有大锅煮同样的肠子,他没想到这些肠子竟然还和东宫有关。
张元忭想起肠子的味道,碎肉加上下水,水煮的时候还是压不住那股腥臊味,只有油煎的时候才能算是味道不错。
“这肠子不好吃吧?”
姚纯臣说道:
“当然不好吃,东宫商铺也有纯肉的肠子,但是价格对于普通百姓还是太贵了一点。”
“这种肠子价格亲民多了,也能让百姓获得油水,大家都称呼为‘东宫便民肠’。”
“京师百姓还是很喜欢这种腊肠的。”
张元忭想到那些工地上吃着腊肠的匠人们,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才明白这个大时代对于普通人生活的变化。
韦放又说道:
“子烬兄,听说工部准备在城北城南也建造新式土楼?”
张元忭点头,这也不是什么大秘密,他在工部已经听万主司讨论过了。
官府手里还有一些位置不好的房产。
这些房产都在城北城南一些治安不太好的地区,这里距离各大衙门太远,租给官员没人要。
所以工部也在讨论,要不要将这些房子建造成新式土楼。
但是工部内对于建成后土楼有争议。
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一次性出售给百姓,这样工部就可以回笼资金,建设更多的土楼。
有一部分官员则认为,这些土楼应该和租给贫困官员的土楼一样,廉价租给贫困的京师百姓。
双方各执一词,也都各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工部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出来。
对于这个话题,这帮官场新人也纷纷发表了意见,大部分还是赞同出售的想法。
但张元忭想起工部那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字,又觉得这些房子还是租给贫困百姓比较好。
众人吃饱了之后,又提出要出去逛逛,众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去城外的水晶宫转转。
苏泽选择出游的地方也是水晶宫。
上次博览会以来,水晶宫已经成为京师城外的重要市集。
因为进城的商品需要交税,很多来京师做生意的商人,就只会将商品拉到京师城外集散。
而京师城内的商人,则会专门出城,来到水晶宫边上选购商品,再将这些商品拉到城内的商铺中去。
如果所有商人都在城门等待检查交税,那商品通行的效率也就太低了。
于是顺天府的税吏也想出来一个办法。
顺天府在水晶宫市场也设置税卡,商人交易之后,可以在这里开具完税的证明,然后税吏再将货物给封上。
等到入城的时候,城门检查的税吏,只要核对完税凭证,然后解封货车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大大增加入城的效率,方便了进出城内外的商户。
而商户在水晶宫聚集,久而久之,城内的百姓也就知道了水晶宫这边的商品又多又便宜。
个人携带商品进城自然是不用交税的,对于百姓来说,在这里买东西,又省去了入城的税收,于是水晶宫逐渐成为一个超级大市场。
苏泽这一次来,看到楞严寺的山墙又后退了一大截。
沈一贯说道:
“这是楞严寺又捐出一片土地,交给顺天府建造市场。”
苏泽今天是和沈一贯和罗万化两家一起出游的。
原本也约了申时行,但是这些日子西南开战,申时行身为兵部武选郎,休沐日也要留在兵部,所以没办法出行。
苏泽原本还约了王任重和沈藻,但是他们也同样因为衙门公务,休沐也要值班。
沈藻被海瑞推荐,出任第一任督查道御史,负责监督五门巡城御史治下的巡捕营。
沈藻忙着搭建巡警督查的班子,这些日子经常往来于报馆,询问苏泽要怎么办。
苏泽将前世警务督查的体系搬过来,帮助沈藻建立了一套简单的督查体系。
上一次办水晶宫博览会的时候,楞严寺就主动捐赠土地,这一次楞严寺又主动让出土地,苏泽只能感慨这主持的觉悟也太高了一点。
让出土地的楞严寺,香火却更加鼎盛了。
沈一贯说道:
“听说现在的楞严寺僧人,都不用种地了。”
罗万化问道:
“朝廷不是有令,限制寺院发放高利贷吗?那楞严寺的僧人要如何过日子?”
沈一贯笑着说道:
“虽然让出了土地,但是临寺的店铺还是楞严寺的,出租这些店铺就能获得好大一笔收入了。”
“另外一甫兄不知道,这楞严寺的斋饭也是很大一笔收入。”
“斋饭!?”
沈一贯说道:
“这么大的市集,方圆也没有多少人家,一开始的时候是商户捐赠香火,请楞严寺烧一些斋饭送过来。”
“久而久之,这位法严方丈就发现了商机,干脆设立饭堂,直接出售斋饭。”
“楞严寺的斋饭味道不错,物美价廉,很快来市场的商人百姓也开始去吃。”
“听说楞严寺的伙房内有一百多号僧人整日忙碌,专门制作斋饭。”
苏泽不由的感慨,这位法严方丈当真是经营奇才,当主持可惜了!
但是再看看楞严寺重修的大殿,鼎盛的香火,好像当方丈确实也需要经营能力。
众人向市场内走去,没多远就见到了一群人围着一个摊位,摊位内传出争执声。
苏泽本来想要离开的,却发现一个熟悉的人影,正是今科状元张元忭。
原来张元忭和同年来到这个市集,一位同年见到这个摊位上出售的玻璃制品新奇,忍不住动手碰了碰,却打碎了一个玻璃花瓶。
这个店主立刻跳起来,声称自己是西域朝贡的使者,这个花瓶是要进献给皇帝的礼物,张口就索要一百银元。
如果是以前,这帮新科进士只要亮明身份,这个看起来像是胡商的老板也不敢再讹诈。
但是现在海瑞整顿都察院,御史们都盯着官员,众人都是官场新人,也不想要生事,只能理论起来。
可越是理论,这个胡商的嗓门就越大。
就在张元忭骑虎难下的时候,一群巡捕走了过来。
为首的胖巡捕是外城巡捕营的警督李德福。
这些日子,巡捕营上下战战兢兢,水晶宫市场又是外城重要的地方,休沐日人流最大,李德福身为警督亲自过来维持治安。
李德福上前了解了情况后,对着胡商说道:
“朝廷有法令,藩属国的商人需要在鸿胪寺边上的四方市售卖,你说这些玻璃是贡物,为何在水晶宫市场出售!?”
这下子那个老胡商汗流浃背了,李德福又说道:
“冒充贡使可是大罪!”
老胡商连忙说道:
“大人饶命!小人并非贡使者,这些玻璃也都是房山玻璃窑厂进货的!”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