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334章 星火村

  截至目前,云南还没有供港蔬菜基地,如果元谋能做到,那就是全省第一个。

  陈家志画出的这块饼很有诱惑力,晚上喝酒时他难免和马明等人多喝了几杯。

  几人也都是酒桌上的常客,战斗力不俗,但江心菜场一方也不差,双方你去我来,好不热闹。

  一番热战之后,安排妥了马明等人后,陈家志上了车,易定干和不喝酒的李明坤也都在。

  易定干醉醺醺的说:“老李,你去了元谋后,还得继续坚持原则哈,说不喝酒就不喝酒。”

  李明坤回道:“你先管好你自己,再说了,我是去做工作的,不是去喝酒的。”

  不过他看着上车的陈家志,先是摸烟点烟,又说:“如果真有需要,我也是能喝一两杯的。”

  易定干瞪大了眼,“你?”

  “不就是一杯水吗,硬着头皮也能喝下去。”李明坤信誓旦旦的说道。

  陈家志信他这话,李明坤在喝酒上很有原则性,但也不是一根筋。

  他打开捷达车的窗户,感受着夜晚的自然风,又借着酒意和李明坤、易定干闲聊着菜场和育苗场的工作。

  刚好菜场又迎来一批高价菜,形势大好。

  次日。

  微风和煦,晴朗天气下的菜场景色很美。

  陈家志和彭谦、纪松、洪中走在田间小路上,身边是正在割小白菜的菜工,菜畦上散落着剥掉的黄叶烂叶,铺了一层。

  “小白菜的抗热性还是不理想,如果不是移栽而是直播,整齐度也较差。”

  洪中说道:“陈老板的意思是还要再找找小白菜的种子吗?”

  “嗯”陈家志点头道:“还是从日本找吧,虽然贵,但我们是移栽,又主要是供港,承担得起种子价格。”

  当下人工便宜,才给了菜场大面积移栽的机会,如果工价再涨起来,还得是直播。

  然而小白菜生产周期短,用种量大,菜价更便宜,种子价格也很低廉。

  许多地方品种的繁种条件很差,种子质量也一言难尽,如果是直播,除了小白菜,还能看到各种其它菜的身影,基本都是杂种。

  洪中应下。

  除了小白菜,他还有从日本引进西兰花、番茄、胡萝卜、有棱丝瓜等种子的任务。

  陈家志又看向彭谦和纪松,“彭老,小纪,嗯,育苗场也可以试着在元谋做些育种和繁种工作。

  种子主要是用来自用,不会对外销售,嗯,可以做得隐秘些”

  彭谦和纪松也都会去元谋,需要两地跑,但侧重点肯定是在元谋。

  彭谦原本的研究就是叶菜类育种制种,问道:“是在元谋示范基地里弄吧?”

  陈家志想了下,说:“可以半年种茄果类蔬菜做示范,剩下半年时间用来做制种。”

  “用不了半年。”彭谦说道:“我查了下元谋的气候,除了小白菜,其实菜心等蔬菜制种也可以一试,满足菜场一年的需求应当没问题。”

  “这样最好。”

  陈家志想着,示范基地的面积是不是可以搞大点,或者说和当地农户合作。

  算了,等到了那边再说。

  出发前,陈家志把菜场的工作都安排妥当后,又来到了靠谱鲜生在白云的办公室。

  和陈正旭、李才也沟通了一番。

  如今,随着菜场有了‘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背书,配送业务也在节节高涨,不过也有了竞争对手。

  很多地方果菜公司、批发市场的大档口也做起了配送,在机关单位和工厂业务上产生了竞争,但酒店酒楼上靠谱鲜生还占据着绝对优势。

  同样,在档口经营上,63号档口也出现了模仿者,泡沫箱包装的菜心等蔬菜多了起来。

  而且现在的行情反弹也没有那么猛,今年七八月的行情和去年相比有了些微的不同。

  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了些微变化。

  陈家志提醒李才要严控市场的品质关,品质不达标,及时和菜场反馈,该退货报废的绝对不能手软。

  要一直在客户心中保留63号档就是经营高品质蔬菜的形象。

  同时,在增城、连州等地建蔬菜基地的任务,陈家志也交给了李才和薛军,可以找股东黄建远协助,也可以自行去谈。

  新档口则因为货源的缘故,只能再次延期。

  等把各项事都捋清楚了后,陈家志才再次带着团队前往元谋。

  龙川江畔果蔬飘香。

  元马镇星火村的村官员仲家凯,进了镇政府大门后直接往镇长米勇办公室走去。

  在门口他深吸了口气,敲门而入的同时就开始嚷嚷。

  “米镇长,种子繁育是利国利民的产业,不能轻易放弃啊!”

  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米勇颇为无奈的说道:“仲家凯,基地的事你该去找种子公司!”

  “我要能找着人至于天天来镇上吗!”仲家凯站在原地,“农场搞了这么多年育种,再过个把月就有大批专家来元谋,今年没人管理,别到时候人来了连个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米勇嘴唇蠕动,想说农场有宿舍,但那宿舍已经成了危房,要是育种家出了事,谁也担不了责任。

  “家凯,你是农场的大管家,以前专家们的吃喝拉撒都是你负责,今年你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继续挑起服务科研人员的重担!”

  元谋县农场就在元马镇,县城北边,从1981年开始,元谋县农场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

  此后每年9月到到次年4月,全国各地科研的专家都会汇聚元谋,为的便是南繁加代育种。

  仲家凯从19岁时便被中国农科院育种家遴选进入团队培养,至今已有十多年。

  然而,随着国企改革大潮,‘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如今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但按照惯例,每年秋末,内蒙古、黑龙江、青藏地区的科研单位和育种家就会如候鸟般再次来到元谋。

  大管家仲家凯很急。

  “米镇,我计划筹集资金修建专家楼,给来往的科研人员提供住宿。”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两人,米勇惊讶道:“你从哪去筹集资金?”

  仲家凯咬牙道:“村委出一部分,找村里人再筹集部分,剩下的我自己补上,我这些年跟着专家组,也攒了些钱,应该够了。

  等楼修好后,我也只收专家们水电费,先把人给留下来,人留下来,才能有产业。”

  这十多年里,仲家凯和种子结缘很深,与各方育种家并肩劳作,各类科研课题让他迅速成长。

  良种繁育、作物栽培、植物生理、昆虫病理、生物统计等等都悉数掌握。

  而育种制种基地的存在也给村子带来了实惠,是县城周边最富裕的村子之一。

  仲家凯能小有家资,也多依靠了育种产业的发展。

  不过要想建专家楼,也颇为吃力。

  米勇手指敲着桌子,想起一事,赶紧找出份文件。

  “对了,家凯,农业局从广东拉来了投资,总投资200万,计划是做蔬菜育苗,农场那边能做吗?”

  “能,肯定能!”

  一听到200万的投资,仲家凯没有犹豫,直接就应下,200万,已经算很大的投资了,就按育种科研课题来算,都至少能搞几十个了。

  “米镇,这项目可一定要拉过来啊!”

  “有点难,不好搞。”米勇沉吟道:“按局领导的意思,这家广东来的企业是种菜的,除了育苗,县里更希望他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把他放在能禹镇更合适。”

能禹镇就实打实的在龙川江畔,成昆铁路经此并设元谋站,108国道也经此,同时还有能禹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农机厂等等  这都是米勇听局领导分析的,他又原原本本给仲家凯说了一遍。

  “能禹能种菜,我们元马同样可以,而且农场也同样有蔬菜育种制种!”

  仲家凯大脑飞速转动,当下农场虽然以玉米、小麦、青稞等育种制种为主,但蔬菜也同样不少。

  “米镇,你可一定要争啊!”

  “我们星火也有很多优势,村民都有十来年的育种制种经验,在技术上能禹拿头和我们比,育苗、栽培、管理,随便哪样我们都占优势!”

  米勇瞪了一眼:“你别冲我嚷嚷,有本事冲局领导嚷嚷去。”

  仲家凯说道:“行,我和你一起去局里,一起去找领导,再不行,你让我和要来投资的老板见面,我当面和他说!”

  米勇自无不可,当面拨通了马明的电话,仲家凯确认传达到位后,也在琢磨该怎么打动投资商。

  他回去找到了做蔬菜育种的专家,也咨询了制种的企业。

  挂掉电话后,农业局马明叹了口气,和一把手葛启华聊了此事。

  “闻到肉香味,一个个的都凑上来了。”

  葛启华笑道:“农场的条件也还不错,选上来,让陈总自己决定吧。”

  马明只能点头,他本来想把项目放在能禹镇,他就是从能禹出来的,自然念着旧情,但挡不住盯上的人多。

  两天后,陈家志带着人到了元谋,一下车后就感受到了当地的热情。

  农业局会议室里,几个县里准备的备选点都放在了陈家志面前。

  马明也逐一进行了介绍,都在县城周边,财政、交通、水电等在全县都属上乘。

  陈家志、李明坤、彭谦、纪松等人都听得很认真,接下来还要实地去看。

  从马明的介绍上来说,能禹的蔬菜产业更成熟。

  然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星火村的仲家凯展现了更高的热情,并抛出了诚意。

  蔬菜制种也需要种苗,种子公司比农民更懂科技力量。

  去星火,育苗场能更快获得订单。

  请:m.llskw.org

大熊猫文学    1994:菜农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