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411章 100吨

  随机推荐:

  天晴了,许多菜农心却凉了。

  连续降雨让花城、东莞等地区的许多菜田受灾,瓜果叶菜直接被淹死掉了,供应量减少让菜价跳涨。

  陈家志查看着各基地蔬菜的来货量,又拿了一个李子吃。

  江心菜场受了灾,但提前采收减少了损失,且也已抢种;彭村基地也没菜了。

  但对沪市的繁荣菜场,以及连州合作基地来说却是赚钱的好机会。

  少顷,李才下楼来到了办公室。

  陈家志指了指盘子里的李子和杨梅,“吃水果,连州的农户送的,很好吃。”

  李才闻言也拿了李子,道:“连州的菜早上就到了,发了一部分去香江,配送计划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去档口,晚上繁荣菜场的菜心芥兰也会到档口。”

  陈家志问道:“档口卖茄果会不会影响叶菜的销售?”

  “除了占场地外,基本没影响,现在菜紧缺,车一进市场就有人打听装的什么菜,走量很快。”

  李才又拿了一个杨梅吃,皱了皱眉头。

  陈家志后知后觉的说道:“刚吃了李子,最好不要吃杨梅,很酸。”

  李才把盘子里最后几个李子都挑了出来,去档口接替丁乔去了。

  今晚上任务不轻,总共约100吨菜。

  除却供港和配送,档口也还有五六十吨货。

  江心菜场的300吨菜也只用了三天就被各路渠道消化完了。

  走在路上,李才又拿了一个李子吃,甜大过于酸,心里也挺得劲。

  连州合作基地是李才推动的。

  如今迎来丰产又丰收的两赢局面,足以让他高兴,这代表着档口又有了一个稳定的货源。

  办公室里,陈家志看着资料,思索着,当下市场机会还是很多,暴雨过后菜价立马就能涨起来。

  江心菜场300余吨的存货卖了160多万元,不仅挽回了菜场的损失,还赚了一笔。

  想着想着,陈家志下意识从果盘里拿了一颗杨梅放进嘴里,汁水足够丰富,但对他来说过于酸了,酸得打了个寒噤,也很提神。

  陈家志放弃了办公,出了办公室,把李子和杨梅放进了小冷库,冷藏一下想必吃起来会更爽。

  夜幕临近,分拣中心里也来了很多蔬菜,这个时候来的一般都是自家基地的菜。

  繁荣基地的菜心、芥兰,还有连州过来的各种茄果。

  有工人在忙着搬运分拣,李秀也在帮忙,与妇女们聊得起劲,她还是更喜欢劳动。

  陈家志也不好强求李秀不要劳动,就像他也喜欢在增城的乡野田间走动一样,经常动脑子有时候也确实挺累的。

  只是看着忙碌的场景,他感觉有点拥挤。

  一共600平,二楼主要是住宿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一楼则汇聚了分拣、小冷库,还有办公区域,随着配送量越来越多,分拣车间有点不够用了。

  记下这件事,陈家志和李秀打了招呼,又往档口走去。

  市场门口排队过磅的货车没有往日那么多,堵车也不严重,菜明显变少了。

  有菜的档口里都挤了不少人。

  陈家志嘀咕道:“其它两个市场估计情况也差不多。”

  他有段时间没去越秀和东旺市场,只知道增搓路附近越来越热闹,办公楼附近也时而会堵车。

  不过江南市场的发展情况也一直还不错,今年也已全面经营。

  市场里的人气也很旺盛,陈家志甚至有点想用人比菜多来形容今天的市场环境。

  离63号档越来越近,陈家志遇到了缓慢行驶的三轮车,抬眼一瞧,附近一片拥堵。

  是今日市场里少有堵车的路段,他还看到何强在指挥交通。

  何强也看到了他,“陈老板来了。”

  “嗯”陈家志点头,又问道:“今天堵车怎么这么严重,出什么事了吗?”

  “没有。”何强说:“来档口买菜的人太多了,档口的菜也多。”

  他印象里档口也很久没这么火热过了。

  然而,今天档口菜太多,种类又丰富,多了不少新客。

  车堵车,人只能从狭窄的缝隙里穿行。

  陈家志没有再往前走,而是与何强一起艰难的指挥交通。

  “这里不让停车”

  “先让那个车走。”

  指挥了半小时,车流只快了一丢丢,聊胜于无。

  陈家志拿出烟,给了何强一支,问道:“最近怎么样了?”

  “还可以,除了搬货送货,我还让何鹏和孙建军考了驾照,凑了点钱,贷款买了辆卡车。”

  何强接过烟点上,舒服的抽了一口,“最近他俩在跑连州拉菜,估计三天能跑两趟。”

  车其实买了一段时间了,此前也一直在给江心菜场拉货,也到彭村基地拉货,只是这两天才跑连州,货运单一直稳定又充足,赚钱很快。

  “我还打算再贷款买一辆。”

  “可以买。”陈家志肯定道,这时候是跑货运的黄金年代。

  何强又说:“除了跑货运,我在市场偶尔也给人介绍生意,就你说的蔬菜经纪人,偶尔也能赚些轻松钱。”

  “挺好的。”

  陈家志简短的问话却让何强说得很起劲,事无巨细的聊了近况。

  从普通的搬运工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然而,何强也清楚两人的差距,只能更多展现自身价值和能力。

  陈家志也认为何强是很有能力的人。

  从离开东乡菜场后,何鹏、孙建军几个人就一直跟了何强两年多时间,现在更是合伙买了车。

  陈家志不清楚其中的内里,但能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了不起。

  而且,他现在也需要能稳定合作的货运队伍。

  彭村和连州合作基地太远,不论是运输种苗、基质等物资过去,还是把菜拉回来,都需要靠公路运输。

  所以他不吝啬于提点何强,同时也给其提些管理建议,亲兄弟明算账,何强的小团队还存在很大的散伙风险。

  交通拥堵稍微得到了些缓解,陈家志从车辆缝隙中走到档口,档口内外都停满了货车、三轮车,车上车下都是人。

  很乱,很久没这么乱过了。

  还好自家人也多,除了李才和丁乔,陈正旭、薛军以及配送中心的戚永成也在档口帮忙盯着。

  另外还有何强组织的搬运工,这才勉力维持住了秩序。

  李才记下一笔账,抬头就看到了陈家志,苦笑道:“我失算了,货车一进来就被围住了,根本没有调整的空间。”

  陈家志也看清了情况,番茄、茄子、黄瓜、丝瓜、苦瓜等瓜果类蔬菜和菜心、芥兰等叶菜没有区分开,本来空间又小,这才让看起来很乱。

  “不怪你,该多租个档口的。”

  此前有想过再租个档口经营其它种类蔬菜,但一直困于货源不足,陈家志便否定了这个想法。

  此刻多少有些后悔。

  一个档口日销量超过50吨有点挤了,何况种类还琳琅满目,不乱才叫怪事了。

  这可能就是痛苦的烦恼。

  等李才对接完一个客户,陈家志又问:“后面还有菜来吗?”

  李才得空拿了个李子咬了一口,说:“有,还有三车菜心没进场,连州那边冷库有库存,今天还会持续装车发货,最后一车可能要凌晨才到,再到货就是明天下午了。

  另外,繁荣菜场明天也有几十吨货到港,有一半会到档口。”

  “呼”

  陈家志感觉自己落伍了,现在卖菜的场面也是他不曾体会过的。

  各种渠道一天加起来销售超过100吨菜,真疯狂。

  “今天后面的菜可以晚一点来档口,让交通先缓缓。”

  李才也抬头看了眼通道,心想这车流不很正常么,大惊小怪的。

  但他还是叫来一人,让其去通知停在市场外的车。

  因为货源充足,来档口买菜的人一直不见少,很快便清空了三辆车,交通拥堵再度缓解了一些。

  但随着新的车辆进场,很快又变得慢如龟速。

  就这样一直卖到后半夜,菜卖得差不多了,客流才渐少,陈家志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湿。

  陈正旭和薛军也蹲坐在地上,“终于能歇口气了。”

  陈家志从口袋里摸出几个李子给了陈正旭、薛军几人。

  “来,吃李子,连州合作基地的农户送的,很好吃。”

  “嘿,稀奇,我们卖了菜赚了钱,人家还得感谢我们。”

  “这叫合作共赢。”

  众人两口一个,陈家志带的李子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陈正旭冲李才喊道:“财神爷,这样卖菜,货源能坚持几天,别卖到最后我配送的菜都没了。”

  李才道:“连州冷库也有两百多吨菜,得趁现在菜价高赶紧出货。”

  陈正旭:“繁荣基地的菜心和芥兰能坚持多久?”

  江心菜场的小苗死得差不多了,即使移栽,也得断菜,配送也指望着繁荣菜场的货。

  李才看着喘着粗气来帮忙的几人,沉吟道:“繁荣菜多,后续播种也多,可以趁这几天菜价高多出点货,多卖点钱,老板也等着拿这笔钱给我们发奖金。”

  几人顿时不喘粗气了。

  陈家志眨了眨眼,也说道:“先卖吧,每天50吨,繁荣菜场多少还能撑三四天,后续只是货少点,也不会断,月底发钱也能多发点。”

  他还想换个更大的办公室,但这次要把画的饼先兑现了。

大熊猫文学    1994:菜农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