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412章 回乡下

  随机推荐:

  凌晨三点的批发市场比白天更热闹非凡,今日也是如此。

  只有63号档渐渐清静了下来。

  陈家志和李才、陈正旭等人在档口边缘坐在了一排,抽着烟,歇着气,吹着牛。

  恍惚间看到了两年前的影子,那时有几个小菜农也喜欢蹲坐在小巷边,只是如今换了一批人。

  忽地,不远处一个档口来了一车菜,听闻是新鲜的小白菜,一群人蜂拥而至。

  车门一打开,抢货的人群身手敏捷的爬车卸货,几分钟时间,蔬菜便被抢完了。

  平时买根葱都要犹豫的人,在这里或许就真的买不到什么菜了。

  陈家志从那边人群里看到一个饱含复杂心情的目光,那种目光里有挑衅,有出了一口气的得意,但似乎又有畏惧。

  李才也注意到了那道目光,说道:“那是59号档的老板钟超,也卖叶菜,只是货一直比不上我们,也没有我们稳定,不足为惧。”

  陈家志也不以为意,打趣道:“档口的事财神爷说了算。”

  李才还是不喜欢这个绰号,但听着众人打趣的轻笑声,他也就又接受了。

  “老板,等会儿你们先坐车回去,我走路转转。”

  陈家志疑惑道:“今天没什么菜,有啥好转的?”

  李才已经站起了身,将随身带着的装钱的包给了陈家志,眼神看向也冷清下来的59号档,道:“我想听人喊我财神爷了。”

  众人都反应过来,纷纷开口打趣李才有仇必报,报仇不隔夜。

  其实李才不是这种人,平时他都不屑于搭理别人挑衅、羡慕、嫉妒的行为,今天不行。

  陈家志感受了下鼓囊囊的包,笑道:“走一走也好。”

  李才往旁边走去,出了63号档,就遇到了62号的蒋琳惊讶的问他今天又卖完了,李才只是点头说是。

  随即,原本在档口里忙着卖冬瓜的张启仁也走到李才身旁,目光又恰巧看到了在63号档地上坐着的陈家志。

  张启仁赶紧拿出烟盒,给李才递了一根,说着话又往63号走来。

  “财神爷,陈老板,你们明天要还是今天这么多菜,可以停一辆车在我这边卖,没事的。”

  蒋琳皱了皱眉,嘀咕了几句。

  张启仁没当回事,又说道:“三水的冬瓜也被淹死了不少,我这两天货少,档口比较空,也可以帮你看着。”

  陈家志和李才相视一眼,点头道:“行,那就麻烦你了。”

  63号档口今晚上确实太乱了,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附近商户。

  张启仁说:“不麻烦,这两天虽然冬瓜货少,卖得不行,但也多亏了你和财神爷指点,现在很多人买冬瓜都优先跑我这里来。”

  陈家志道:“主要还是你们俩口子能干。”

  冬瓜在岭南的价格比较便宜,行情不好时几分钱一斤,但它走量很大,是销量排名前列的蔬菜。

  而张启仁的货源便主要来自佛山,很适合经营这一品类。

  当确定自己不想碰冬瓜后,本着搞好邻里关系,陈家志便和张启仁提了让他专卖冬瓜。

  想来现在也品尝到了好处,如今只是投桃报李。

  这件事很快谈妥,李才又心情愉悦的往前走,财神爷走到哪儿都挺受欢迎,他专程在59号档口前停了停,与偶遇的商户或客户朋友闲谈,聊着这两日的行情。

  可能是卖完了菜,钟超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昌河面包车停在了63号档口前,车身上沾满了干了的泥,一精神状态昂扬的年轻男子从车窗喊道:“大佬们上车!”

  陈正旭拍了拍车门,“王亮,回去把车洗干净点,脏兮兮的去送菜给人印象不好。”

  王亮敬了个礼,学着港片大声说了句Yessir,挺有精气神。

  陈家志冲何强等人挥了挥手,抱着包上了后座,陈正旭和薛军也跟着上了车,一路回了灯火通明的配送中心。

  这时候也正是忙的时候。

  门口还停了两辆配送的车,一辆也是面包,另一辆则是五十铃轻卡,配送员来来往往的搬运,内里也忙成了一片。

  真有点挤了。

  陈家志默默记下,又看到了在分拣车间笑着与三姐陈家英聊天的李秀,两人手中的动作却是不停,将一根根整齐的胡萝卜放进了塑料袋里。

  陈家志估计李秀也是熬了一整夜,放在以后是断然不可能。

  停留了一瞬,陈家志便进了办公室,李才和薛军也跟了进来,陈正旭已经去指挥配送中心的工作。

  “冷库冻了有李子和杨梅,你们谁去洗点出来吃,记得给分拣车间也拿点去。”

  “我去吧。”

  薛军知道要数钱了,他老是容易数错,不太喜欢这个环节。

  进了小冷库后,薛军在角落找到了放在菜筐里的李子和杨梅,足足两三筐,拿去卖都能卖百八十块了,连州人民还真是热情。

  洗完后,薛军找了个篮子和盆装,先送了篮子到办公室,又把盆拿到了分拣车间,放到了平台上。

  “有冻了的李子和杨梅,放这儿了哈,空了就拿来吃。”

  “好叻,辛苦了军哥。”

  “军哥是懂得体贴人的,水果放得都离家英更近一些。”

  “这不是这里刚好有空位嘛,你们先忙”薛军原本还拿了两个李子想给陈家英的,此刻又放了回去。

  有妇女说:“家英,你家薛军现在沉稳了好多,好久没和人逞凶斗狠了。”

  “他人本来就挺好。”

  陈家英心里有些不悦,又偏头看了下薛军,背影宽阔,但也确实沉稳了。

  两家人就在下大田的斜对面,从小一起长大。

  陈家是三女一儿,薛家则是三儿一女,薛军是老大,从小长得壮硕,在村里,在学校打架都没输过,很多时候也都是靠打架来解决问题,很多人都怕他。

  但陈家英不怕,她还看薛军偷偷哭过,那是因为家里的狗死了,而老人要剥皮吃狗肉,薛军不让,被大人打了,就一个人躲到竹林里哭了半天。

  陈家英瞧见了,给他送了吃的,从此两人就一直处得很好,但薛军爱打架的毛病一直没改。

  后来,还经常有人出钱找他去,即使婚后也如此。

  然而,只是来了花城一年多时间,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别说打架了,连和人争吵都没几次,整天跟着家志走南闯北。

  她知道薛军的改变都是因为家志,这个小弟也没了以前的冲动,反而愈发有大老板的气势。

  很多人都因为他而变得不同,薛军只是其中一个。

  办公室里,陈家志整理好最后一沓钱,又咬一口冷藏后的李子,爽彻心扉。

  “冻了过后的李子就是好吃。”

  李才和薛军也一人咬了一口咀嚼着,面前的办公桌上是一摞摞钱。

  不过三人都司空见惯了,卖菜从来不缺现金,二三十万整理出来其实也只用一个小书包就能装下。

  吃了两个李子歇了片刻,李才又拿出计算器。

  “归零…归零…”

  一通计算后,李才说道:“算下来,档口卖连州的蔬菜,毛利润有近两毛,一天也有一万块钱利润。

  如果算上供港和配送的,毛利润估计能有三毛多,一天就是三万多块。”

  薛军又拿了一个李子吃,笑道:“就算赚这么多,连州的农户还送水果感谢我们呢。”

  李才:“因为省了一道收购环节,又恰逢行情好,才能有这么高的利润,如果行情不好时,这也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力,能卖得更便宜。”

  对信息闭塞的小山村来说,想把蔬菜卖出好价格是很难的一件事。

  即使大城市菜价高出天际,可能和他们都没什么关系。

  连州合作基地无疑为农户带去了实惠,所以靠谱鲜生以此赚钱也不必感到愧疚。

  陈家志又在市场呆了两天,市场销售逐渐稳定明了。

  除了每天贩卖连州合作基地的菜能有三万左右利润,繁荣菜场的菜也能卖个二十七八万,月底发钱是稳妥了。

  早上,卖完菜,陈家志和陈正旭、李才交待了些事情,便准备和李秀回乡下了。

  陈正旭说道:“其实老板现在可以到城里来办公了,这样管理会更方便一点。”

  李才也点头道:“尤其涉及到钱的事,市场每天都会有很多现金入账。”

  “我会考虑的。”

  陈家志抬头看了眼靠谱鲜生的招牌,心想等换了办公室就来城里。

  乡下住着是舒服,但也确实有诸多不方便。

  钱的管理只是问题之一,配送和供港的钱可以直接到账,但档口最近每天也有二三十万现金流动。

  李才见他看办公楼,道:“我先把房子给你们看好。”

  陈家志揶揄道:“你是见不得我每天在乡下呼吸新鲜空气,偶尔还能遛狗钓鱼看风景吧?”

  “…”李才道:“等忙过这段时间,我一定要去增城钓鱼!”

  这时,李秀提醒道:“才娃儿,记得带上女伴一起去。”

  李才怔了怔,这事咋连姐姐都知道了,他虽然有这样想,但记得上次没当面同意姐夫的建议啊?

  陈正旭疑惑的问道:“啥女伴?”

  李才:“我要去增城野钓,姐姐姐夫他们让我带女伴一起去,你去不?”

  陈正旭蹙了蹙眉,“钓鱼有啥意思,不去。”

  李才怼道:“是是是,钓鱼没意思,找你的菜小姐去吧。”

  陈正旭纳闷道:“我哪来的蔡小姐?”

  陈家志早已拉着李秀走了,到了家先放下李秀,又去了菜场,戚永锋口中光秃秃的一片已经有了些生机。

大熊猫文学    1994:菜农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