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209章 东西之争

  “臣领命。”

  刘备知道,天子索要乐隐为人质必然是能得逞的。

  毕竟刘备没法替老师做决定。

  辟用乐隐的诏书,天子在这大殿里当面写给了刘备,亲手写的。

  天子给乐隐的官职,是谏议大夫。

  这是六百石的朝官,同样隶属于光禄勋,既没有固定的军政事务,也没有固定的属吏,是独立谏官,字面意义上的孤臣。

  谏议大夫虽只六百石,却有几个极其重要的权限。

  可以对皇帝的决策和言行进行劝谏纠正,这是其本职工作。

  可以评议所有朝政并提供参考意见,军政人事律法礼仪祭祀等所有事务全都可以参与,不限类别。

  可以监督百官检举不法,虽然没有直接执法权,但能弹劾所有人。

  最重要的是——可以封还天子诏令。

  是的,如果认为天子的诏令不合理,谏议大夫可以拒绝执行,这是独属于谏议大夫的权限。

  与之相对的,就是谏议大夫没有任何军政管理权或执法权,是真正意义上的清贵孤臣。

  这个职务也可以被视为天子的顾问以及议政老师。

  若是换个职务,哪怕是九卿,乐隐多半都不屑一顾。

  可谏议大夫…

  乐隐对当今朝廷很有意见,但恰恰是因为有意见,以乐隐的性子,一定会来劝谏一二的。

  再加上让刘备自己派人担任朝廷公使,那无论乐隐是为刘备考虑还是为天下考虑,都得住到雒阳来。

  刘宏显然考虑得很周全,把刘备调到三辅的这段时间,大概做了很多调研工作。

  其实刘宏并没有为难刘备,所说所做的,都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

  刘备其实有些感慨,这大汉天子,或许荒唐贪婪任性自私,但终究是有天子气度的。

  何进倒是没有说谎,无军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函谷关,这确实是天子的意思。

  不仅不允许西军东进,也不允许东军西出。

  也就是说,在天子筹备好兵马之前,不希望再有人私自发起大战——或者说,是不希望‘凉州之乱’那么快平定。

  由于刘备要带部曲去平定青州,天子没有再约束刘备的部队,通关的军令也在当日便发了出去。

  但要等使者给何进传通关的军令,再等关羽等人将部曲带来,这一来一回,刘备至少得在雒阳逗留十来天。

  两天后,刘备领了青州刺史的印绶,并参与了人生中第一场朝会——之前当了这么久的官,却一直没机会参加朝会,这也是大汉特色了…

  朝会上,天子颁布了刘备刚刚给他提的建议。

  由于天下纷乱,处处都要用兵,天子决定增设西园校尉。

  能募兵并且自带装备入西园军者,便可得校尉之职。

  直接贡献出现有部曲也行,天子不嫌弃…

  刘宏没有限定西园军的总数量,但明确了其地位和每个营的规模,并直接将其称为‘天子卫军’,首营便是由蹇硕组建的现有西园军。

  卫军一营两部,每部千人,营设两千石校尉,其地位和兵权都在北军五营之上。

  这事的本质其实也是卖官,但把买官的钱变成了兵,这就成了酬功——而且是会被天下称颂的功,能让上万人当兵吃粮,创造上万个后勤工作岗位,还能增强国家实力,减少地方匪患。

  而且这种方式能让很多人心甘情愿的出钱募兵,虽然花的钱是一样多,但这是对国家有贡献论功筹官,比买官体面多了。

  天子能把募兵和筹措装备的钱粮和时间省下来,省下来的钱粮便能用来养兵以及赏赐拉拢各校尉。

  这支部队成了天子亲军,又吃着天子的饭,只要天子自己不瞎搞,是能听用的。

  其实很多事都是如此,本质没变,只要方式稍微改一改,恶政就能变成善政。

  此政一出,朝堂便又起了争执,刘备也见识了一番大汉朝堂吵群架的风光。

  这种朝堂吵架的菜市场议政风格大概是汉家江山的特点…当然,这年头还是讲礼数的,一般不会当朝斗殴。

  最先吵起来的是太尉议曹掾应劭和骁骑校尉鲍鸿。

  应劭坚决反对天子改变军制,认为无故改制增设军队恐使京畿不宁。同时,天下疲敝民众穷苦,若是大肆募兵,则必然要增税筹饷。这样一来各郡会更为凋敝,叛军也会变得更多。

  鲍鸿觉得应劭是胡说八道,认为天下动乱实因雒阳兵少,若中央有大军坐镇,边地自然不敢反叛,并且当场便打算将其现有部曲‘捐’到新设的卫军中。

  其实这俩都是胡咧咧,纯粹就是清流党和阉党之争。

  但随后新的派系出来搅局,现任射声校尉马日磾认为,可以将北军五营直接纳入天子卫军,并加以扩充——这既不算改制,又是支持天子。

  马日磾既是清流党,又是西州人,他是扶风茂陵人士。

  当然,刘备能看出来,马日磾的实际意图是不想改变现有的军权结构,顺带还能让他增强兵权。

  因为新的卫军每营是两千人编制,而北军是按八百人一营编制的。

  当然,实际出兵时会拉大量壮丁作为辅兵,真到了战场上,北军一营也能有两千人以上——但那是临时工,编制仍然只有八百。

  随后同为扶风人的士孙瑞等人出来附议支持马日磾。

  关东官员则纷纷支持应劭。

  现任大司农冯芳(曹节的女婿),前谏议大夫、现任侍中夏牟等支持鲍鸿。

  这事很快就变成了关东、关西、阉党(天子党)三足鼎立。

  不知道刘宏最近是不是钻研了一下几何,得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反正吵成菜市场之后,勉强算中立派的宗室刘焉和刘虞一同出来整顿秩序,顺便拉了个偏架。

  刘焉说,此刻天下纷乱,各处都要用兵,既然有人觉得朝廷没钱增设新军,增税又可能搞出民变,那就应该捐资助饷…

  然后,刘焉直接开始带头捐款。

  刘焉和刘虞之前在帮天子铸新币,虽然朝廷并没有因此得到太多收入,但他俩眼下还是挺有钱的,一口气把之前铸币时捞的钱捐给了朝廷作为军饷…

  清流党们瞬间鸦雀无声。

  不愿增税,不愿让万民受苦,多么高大上的理由…可一旦让他们捐钱,却立马没了声音。

  而关西军将则纷纷表示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好歹手里有些壮丁,愿意为天子卫军捐人——西州人为了得到朝堂话语权和雒阳军权,态度和关东人完全不一样。

  于是天子的政令顺利颁布,并且鲍鸿、马日磾、冯芳、夏牟等人直接脱离北军,摇身一变成了新设的天子卫军校尉。

  目前还没有设置各营以及各校尉的具体名称,但这事儿是定下来了。

  关东和关西的矛盾也因此再度加深,不出意外的话,关东也会派代表募军入西园担任卫军校尉,以免关西人坐大。

  士族分化成了东西两派,与阉党形成了鼎足之势,刘宏的腰杆子看样子是又能挺起来了。

  同时,刘宏借着东西之争,再度提及了张温谎报军情的事。

  因凉州羌氐复乱,张温没有平定叛乱却谎称叛军已定,属于误军,被免去太尉之职一撸到底。

  关东那些因‘平定叛乱’得功的官员也被降职,但董卓的前将军职务却被保留了。

  又过了五天,刘备参加的第二场朝会,西州有消息传来。

  新任京兆尹盖勋遣使上报,说韩遂、阎忠、贾诩等人正率义勇军平定羌乱,将羌人阻挡在了山区,三辅重地以及天水等郡都没有受到攻击。

  这当然是贾诩的后续操作,演戏要演全套,贾导演的剧本是很完整的。

  刘备动员西州诸将争军功,让西州人结成派系。

  韩遂找了一群马贼伪装羌人叛乱,然后和阎忠一起平乱,算是给这个谎言收个尾——这群马贼其实是马腾的人,全是当地黑社会,确实有大半都是羌人。

  韩遂和阎忠也确实是出了兵的,只不过他们出兵其实是为了殴打李傕。

  李傕的判断没错,韩遂确实想趁机弄死他。

  于是李傕一溜烟的跑路了,跑到了美阳南边的郿县去守着董卓的家人——李傕还是挺聪明的,韩遂当然不会和董卓发生冲突,立刻退了兵。

  李傕不仅逃过了一劫,还因此和董卓的弟弟董旻建立了良好关系。

  阎忠趁着西州团结对抗关东的时候,把自己漂白,这时候是不会有人去告密的,否则就是损害西州共同利益了。

  同时,盖勋、狄鄙等新任西州主官很需要有人带头组织义军平乱,要树立典型,以便他们真正平定凉州——他二人都是西州人士,当然不希望朝廷再派大军来把关西彻底打烂。

  阎忠算是将功补过,之前的罪名自然也就一笔勾销了。

  韩遂还因此被举荐为护羌校尉,但朝廷没能商议(吵架)出结果,就像刘备当初的官职一样,这事没两三个月肯定是出不了结果的。

  这也是贾诩为其老师提供的最后帮助了。

  在此之后,贾诩便将举家离开凉州,成为新任青州刺史刘备的幕臣——贾诩确实是言而有信的,说了举家而投就举家而投。

  中平四年(187年)二月底。

  雒阳北,刘备正去往小平津关。

  小平津是与孟津相邻的渡口,与孟津共同构成了洛阳北部门户。

  这是刘备和关羽等人约定的会合点,除禁军之外,其它大部队是不允许靠近雒阳县城的。

  去青州主政显然是个长期任务,刘备要先和部曲会合,交代分工一番。

  刘备要渡河回一趟幽州,把家人接往青州赴任,顺带兼任公使给乐隐传诏,还得交代好幽州事务,免得田豫和鲜于辅在卢龙塞当孤儿。

  而青州乱民极多,关羽得先领部分军队去青州探路,给刘备打个前站。

  目前驻守于河内的张郃也得去甘陵,与白垚一起带着甘陵的部队从冀州方向进入平原支援关羽——青州乱民自称黄巾,那就得用黄巾平黄巾。

  关羽目前也正领军赶往小平津。

  不出意外的话,刘备当晚就能与大部队汇合。

  可意外这种事,往往都发生在这种‘不出意外’的时候。

  雒阳到小平津的距离不到五十里,且这是皇城脚下的官道,按理说这一路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可刘备走到雒阳城北三十里的驿舍,正在歇脚吃饭时,却突然遇到了一伙蒙面匪徒的袭击!

  领头那人蒙着头脸,搞得像抢银行的一样,持着大刀一言不发,只用手势指挥,带着两三百人飞快的围住了驿舍。

  看起来是早就等在这儿了。

  守着驿舍或酒舍劫道这种事,在这年头其实很寻常,雒阳周边也确实挺常见——前任浪哥当初在缑氏一带劫道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可劫道一般是劫商队啊…

  刘备打着左中郎将的旗帜呢!

  就算匪徒不认识字,至少能看到刘备身边上百个携带军用装备的精壮卫士吧,而且还有两百匹马,驽马背上还驮着铠甲…

  也正是因为打着将旗,且身边有上百个精壮猛男,又是在雒阳附近,刘备是真没想到会有山贼敢打劫军队。

  这导致刚遇袭击时,刘备确实没什么防备,部队全都没穿甲,而且大部分在吃饭。

  而敢对军队动手的匪徒,当然不是什么普通山贼,他们居然是披了甲的!虽然都是皮甲,但这也不是山贼能有的装备。

  而且那群人动作极为麻利,看起来训练有素,明显曾是精锐部队。

  虽说完全没想到,但刘备习惯还是不错的,即便是这种短途行军,依然派了哨卫站岗。

  赵云和祖茂第一时间示了警。

  赵云是因为身上有罪名,自愿担任了最辛苦的哨卫。

  祖茂是作为卫队的新兵蛋子,按规矩必须担任哨卫。

  随后两边交起手来,赵云一枪戳翻了跑得最快的一个匪徒,并快速退到刘备身旁。

  而祖茂却站在那发愣。

  但…那群匪徒居然没人攻击祖茂。

  刘备立刻反应过来,大吼了一声:“孙文台!你要谋逆吗?!”

  这一声是在蒙,但刘备蒙对了,那领头的蒙面匪徒本来已经挥刀向刘备冲来,但听到刘备吼声,动作却明显顿了一下。

  这还真就是之前消失了的孙坚。

  “祖茂!过来!大兄来救你了!”

  被叫破姓名,孙坚也不再沉默,朝祖茂挥了挥手。

  可祖茂没动,左看右看,显然很是犹豫。

  是啊,对祖茂而言,这特么算是什么事啊…

  大兄来‘救’自己了,没放弃自己,这算是好事吧?

  可是前途没了啊…

  孙坚现在是白身逃兵,眼下又做了贼。

  而刘备已经让祖茂进了卫队,祖茂已经知道,从刘备近卫队走出去的全都能做官…

  再说,孙坚之前那么明显的不信任…或者说是故意把祖茂推出去送死,祖茂心里当然有怨!

  赵云倒是没管这些有的没的,见刘备用刀指着孙坚,立刻朝孙坚飞扑而去,长枪横扫半圈逼退孙坚身前的贼兵,随后直扎向前。

  请:m.llskw.org

大熊猫文学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